(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導語:抗日戰爭中國戰場上,數萬日軍倒在這款武器之下,日本高層聽到不但非常震驚,還要實行仿製該武器。那麼,這款武器叫什麼名字呢?我們請往下看。

【ZB-26捷克式輕機槍】

在抗日影劇中,常常可以看到我軍使用的捷克ZB-26輕機槍,這款為我國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武器可以說在哪個武器萬國牌哪個年代,捷克式輕機槍已經成為我軍的標配。並且關於它還流傳了一句:“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捷克”可見它在當時我軍中的地位如何。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ZB-26式輕機槍

ZB26式輕機槍(捷克語:Lehký kulomet vz. 26)是捷克國營兵工廠所生產的一款輕機槍。此槍外表最大特色是其20發裝彈匣在槍身上方,這令其瞄準基線要移向彈匣左側,而其輪型表尺也是其外貌特徵之一,ZB26另一個特點是槍管過熱可快速更換,其槍管上的提把不單方便更換槍管同時也方便持槍。 此槍當時曾外銷各國,英國仿製者稱為布倫輕機槍,而後納粹德國合併捷克後改稱之為MG26 (t)輕機槍(t是捷克的意義),在德軍中此槍主要供黨衛軍使用。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中央軍學習ZB-26用法

ZB26輕機槍屬於導氣式、槍機偏移閉鎖的彈匣供彈式輕機槍。該槍採用開膛待擊方式,有利於彈膛的冷卻。全槍可分為槍管組件、槍機組件、機匣組件、兩腳架組件、發射機和彈匣組件、槍托組件等6大部分。發射機、槍托組件用於控制槍械發射方式和握持操作使用。發射機主要由扳機、扳機連桿、扳機連桿叉、阻鐵等組成,既可單發發射,也可連發發射。阻鐵、扳機和扳機連桿等零件設計得格外粗壯,結實耐用。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中國工農紅軍使用ZB-26

該槍採用固定式木槍托,託內裝有復進簧和復進簧頂杆,在槍機框撞擊的位置還裝有緩衝圈和緩衝簧,用於減緩槍機撞擊發射機座的力量。槍托底端有上下排列的兩個大孔,內各裝一個大型緩衝簧,用於減輕傳遞到射手肩部的後坐力。在底板頂端還安裝有一個肩託板,用於抵肩射擊時調整射擊角度使用。該肩託板摺疊方向與一般輕機槍不同,是向前上方摺疊的,平時疊放在槍托上方,不是常見的轉向後下方並摺疊在槍托底板上。

衍生型號有:ZB27 ZB30 ZB30J ZB39

【基本信息】

ZB26式輕機槍

英文名稱ZB vz. 26 light machine gun

前型/級布拉格I式(Praga I);M24布拉格I-23輕機槍

次型/級ZB vz.27

研製時間1923年

服役時間由1924年開始

定型時間1926年

國家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文名稱Lehký kulomet vz. 26

生產商捷克布魯諾兵工廠

發射彈藥7.92x57mm毛瑟步槍彈

總重10.5公斤

全長1150 mm

槍管長度672 mm

槍機種類長行程導氣式活塞、傾斜式閉鎖

表尺射程1,500 m

發射速率500發/分鐘

槍口初速744米/秒

供彈方式20發彈匣

瞄準具型式輪型表尺,機械瞄具

膛線纏度240 mm

【ZB-26VS大正十一年式】

在中國戰場上,zB26最主要的對手是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即"歪把子"。十一年式全槍尺寸較短,口徑和威力較小,但質量卻超過了ZB26。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從結構方面看,ZB26的槍機系統只有槍機框和槍機兩個部件;而十一年式採用閉鎖塊偏移式閉鎖機構,除槍機框和槍機外,還有一個單獨的閉鎖塊,在機匣內上下移動完成開閉鎖動作,零件數量相對較多,加工更加複雜,同時這種閉鎖機構對汙垢很敏感,不如ZB26的可靠。

從拋殼方式來看,ZB26採用剛性拋殼挺,向下拋殼,拋殼挺固定在機匣內,體積較小,一旦損壞方便更換;而十一年式使用整體式抽殼鉤和外露的槓桿式拋殼挺,右側拋殼,拋殼挺體積和質量都較大,加之是外露式設計,對槍械外形有一定的破壞,射擊時還需注意不能觸碰外露的拋殼挺,以免發生意外。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從瞄具來看,ZB26採用位於槍身左側的蝸輪表尺,體積和質量較大,但結構堅固,不易損壞;十一年式採用的是體積小巧的弧形表尺,調整比較方便,但它突出在槍身右側,又無護翼保護,需要時刻防止磕碰損壞。

從腳架來看,ZB26的兩腳架可以縮放,有利於調節火線高度;而十一年式的兩腳架不能伸縮,對陣地的適應性明顯不及ZB26。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日軍在維護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二戰幾款著名機槍比較供彈具則是這兩種輕機槍最值得對比的地方。ZB26採用20發直彈匣供彈,比較簡單,除了彈匣外,全槍沒有附加的用於供彈的多餘零件,當彈匣內的槍彈用完後,可以用裝彈器重新快速裝填,或逐發手工裝填,只是較費時間;十一年式別出心裁地在槍身左側設計了一個30發的供彈漏斗,容彈量比ZB26多10發,裝彈時沒有取下空彈匣的動作,只需要副射手準備好6個橋夾(每個裝5發彈),打開漏斗將橋夾一次放入即可,射擊過程中空橋夾自動排出,相對來說彈藥保障比較快捷。但這種供彈具的體積、質量和複雜程度都比彈匣要高得多,而且其活動機件多采用斜面帶動原理,對汙垢非常敏感,保養比較麻煩,反而成為最容易出故障的一個部件。

從槍托來看,ZB26槍托內有後坐緩衝簧,與小握把配合,射擊比較舒適,調整姿勢與位置時也比較方便。而十一年式使用的是與小握把成一體的魚尾形槍托,本身不帶抵肩託板,槍托後上部向後突出,充當抵肩託板作用,其小握把與槍托結合部分全部採用金屬製作,形狀比較複雜,工藝性不好。由於槍托偏向右側,瞄準系統也在右側,所以在射擊時射手要儘量將頭部靠向槍托右上方,時間長了射手頸部容易疲勞,對射擊精度也有一定影響。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日軍使用ZB-26不亦樂乎

從發射方式來看,ZB26具有單、連發兩種方式,特殊情況下使用單發利於節約彈藥,當需要火力壓制時使用連發,進行長、短點射;而十一年式只能連發發射。從附屬部件來看,ZB26比較簡單,主要是配有備用彈匣;而十一年式在供彈漏斗旁安裝有一個油壺,用於給進膛前的槍彈塗油,減小抽殼阻力,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抽殼可靠性,但嚴寒環境中油的粘性增大,不方便塗刷,而在風沙天氣下又容易吸灰而造成彈膛汙染和磨損,甚至導致供彈機構故障。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十一年式由於設計年代更早,很多方面更為原始,總體性能比ZB26遜色。而ZB26輕機槍的出色性能也得到了作為對手的日本人的承認,如《東史郎日記》一書中就多處記載了作者對中國軍隊使用這一武器的印象,其中涉及到十六師團在南京、徐州及華北、華中的多次戰鬥,曾提到"整個晚上捷克式機槍的射擊聲就像節日的焰火一樣,通宵達旦,一刻不停……"這是因為ZB26發射7.92mm毛瑟槍彈,其威力較日軍的6.5mm槍彈大得多,特別是彈頭存速能力強,遠距離壓制效果明顯,發射時的槍聲和節奏與日軍機槍明顯不同,所以能夠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日軍對它的評價較高,認為它與日本自產的機槍相比,火力適當、輕便,而且故障率低。

(第003期)捷克式輕機槍vs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日本人繳獲ZB-26也是如獲至寶

自有一套軍工體系的日軍,見到ZB-26也是愛不釋手,因為他們自己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實在是太差勁了,歪把子不僅特別重而且裝填非常麻煩,火力持續性極差,陳誠觀察時對ZB-26射手開玩笑說“日本人打機槍都是三發點射,好像是在用槍問怕不怕,而我們的新射手射擊時都是連發,好像在回答怕怕怕怕,而且經驗的射手用雙發點射來回應日本人不怕、不怕,所以我們都是用短點射來回擊日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