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眾所周知,自從匈奴被漢朝攻滅(西遷)以後,取代匈奴地位的,便是當年被其打趴下的東胡一族——鮮卑。西晉末年至五胡十六國時期,逐漸強大起來的鮮卑曾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十幾個國家,其中包括鮮卑慕容氏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吐谷渾,鮮卑拓跋氏的代國和北魏,鮮卑禿髮氏的南涼,鮮卑乞伏氏的西秦,還有鮮卑段氏建立的“段部”政權和鮮卑宇文部建立的“宇文部”政權等等。

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細心的人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建立南涼的禿髮氏和建立北魏(代國)的拓跋氏中的“禿髮”和“拓跋”發音幾乎相同,很多人認為“禿髮”其實就是“拓跋”,只是因為翻譯過來的漢字不同而已,意思就是說這兩個姓氏其實是一家。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們是一家,為何又會被人刻意區分開呢?

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有關“禿髮”這個姓氏的起源,其中說法有三種:

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1、東漢末年,拓跋部的首領拓跋詰汾生有兩個兒子,哥哥拓跋匹孤是庶長子,弟弟拓跋力微則是太子。父親拓跋詰汾去世後,拓跋力微繼位,兩兄弟便因為各種原因相處不太和睦,身為哥哥的拓跋匹孤一怒之下率領部眾由塞北地區遷往河西地區(所以被稱為河西鮮卑),而且後代以“禿髮”為姓,以示區別和決裂。

2、第二種說法是因為率眾出走的拓跋匹孤的兒子禿髮壽闐是在棉被中出生的,而且棉被在鮮卑語中讀作“禿髮”,於是部眾的人便以“禿髮”為姓氏。

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3、第三種說法就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以後,編纂史書的官員認為北魏皇族拓跋氏才是正統,所以故意貶低南涼王室稱其姓為“禿髮”。

不管怎麼說,禿髮氏和拓跋氏是同根同源的,以至於南涼滅亡後,北魏皇帝拓跋嗣承認其王室後代和自己同出一源,還特意將他們賜姓為“源”,其中投奔北魏的南涼王子——“禿髮破羌”就被改名為“源賀”。

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吐蕃”這兩個字和“拓跋”的發音也比較相似,歷史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吐蕃人是南涼國王禿髮氏的後代,由於國家滅亡而不得不遷徙到青藏高原。後來,他們在青藏高原建立政權,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便將國家命名為“禿髮”,後來因為發音相似被訛傳為“吐蕃”。

其實,關於吐蕃人的起源也有三種說法,除了前面說的吐蕃是拓跋後裔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吐蕃族是古羌人的後代(出自《新唐書》和《後漢書》),最後一種說法是吐蕃先民來自印度(一說是出自佛教徒的臆造)。

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至於現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那裡曾經是我國古代鮮卑人生活的地方,所以很早就被稱為鮮卑利亞(“利亞”一般是指某某的地方)。直到明清時期,原本地處歐洲的俄羅斯向東擴張時才這片土地吞併,音譯時就被訛傳為“西伯利亞”。也有人說“西伯利亞”這個名稱源於蒙古語“西伯爾”(意為泥土、泥濘的地方),由於生活在當地的蒙古人認為那一帶比較泥濘,所以稱之為“西伯利亞”。

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不管是西伯利亞還是鮮卑利亞,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這片土地原本不屬於俄羅斯,也不是俄國人命名的,因為它在俄羅斯的東方,和“西”這個字格格不入,倒是中國自古就和西伯利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早在漢朝時期,霍去病就曾登臨貝加爾湖附近的山峰;

唐朝時期,朝廷以朝貢的方式統治著西伯利亞地區的部族;

元朝時期更不用說,不光西伯利亞,連整個歐洲幾乎都成了蒙古的國土;

禿髮就是拓跋,吐蕃可能是拓跋,那西伯利亞究竟是不是拓跋利亞?

明朝也曾在那裡設立奴兒干衛;

直到清朝時期,兩國曾因為邊界問題產生爭端,西伯利亞地區才正式被劃歸俄羅斯管轄。

參考資料:《魏書》、《晉書》、《新唐書》、《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