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求學》

宋濂(公元1310年—1381年)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69歲時給一位年輕的同鄉寫的一封信, ,文章是回憶自己求學時的艱辛經歷,從而勉勵青年人要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奮發學習。

《宋濂求學》

宋濂小時候特別喜歡讀書,但家裡貧窮,只能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時送還。天冷時,硯臺裡的墨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宋濂,於是宋濂能夠閱讀很多書。

長大以後,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宋濂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那裡拿著書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屋子,前輩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臉色放溫和些。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前輩斥責人,宋濂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前輩高興了,就又請教。

當宋濂去求學的時候,揹著書,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颳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都不知道。等走到旅館,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在旅館裡,他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而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宋濂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宋濂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

《宋濂求學》

宋濂也是一個非常廉潔的人,曾經在門上寫了大字:寧願忍受飢餓而死,不能貪利而活著。一次,日本使臣奉旨向宋濂求文章,把一百兩黃金送給他,宋濂推辭而不接受。朱元璋問他這件事,宋濂回答說:“天朝的侍臣卻接受蠻夷小國的金錢,不是維護國體的做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虛心求學、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

《宋濂求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