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狗娃:昔日“上訪戶”如今忙致富

臨縣狗娃:昔日“上訪戶”如今忙致富

圖為狗娃手捧自己培植的菌棒,高興得合不攏嘴。 劉子璇 攝

最近的幾年裡,我都是我們村裡乃至鎮上的“名人”,不同的是,以前是因為上訪多,現在是因為賺錢多。

我是臨縣城莊鎮人,今年48歲,大名叫劉公平,大家都叫我狗娃。說起來很不好意思,以前我是出了名的上訪戶,因為常年上訪,包片包村幹部在我身上可沒少下功夫。記得那是2005年的事了,為了掙錢,我辦了一個養豬場,大大小小養了100來頭豬,可能是沒有學好技術,一百多頭豬死了不少,再加上豬肉行情時好時壞,養了十二年豬,最後賠得是血本無歸。我覺得沒希望了,就想著靠上訪弄回些錢來。經過一年多上訪,結果錢沒有弄回來,無形中全是開支,又欠下一屁股外債。

因為上訪,鎮村兩級幹部總在給我講黨的惠民政策、做思想工作,聽得多了,我心裡也有了轉變。去年,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我成立了香菇種植合作社,在村頭蓋了22個養菇棚,帶著四戶貧困戶嘗試著搞特色種植。其實那時候我也沒想過要成為什麼致富帶頭人,就想著還清以前的債,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去年,香菇種植合作社前期投資了不到60萬元,收入將近60萬元,政府給我們菌棒補助21萬元,我個人掙了8萬元,致富的信心和動力就更足了。這兩年縣裡、鄉里的幫扶幹部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給我們講國家的政策,三天兩頭派技術員下來指導,水利局還給我們村打了一口430米的深井,保證香菇種植用水。幹部為了我們致富這麼積極,我們自己也得行動起來,我也多次跑到廟坪村學習技術,還參加了去年市裡組織的食用菌技術培訓班。

賺的錢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收入啊,這更堅定了我繼續種植香菇的信心,也堅定了我帶領鄉親們聽黨話、跟黨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念。今年我的合作社又有一戶貧困戶加入。有了去年的基礎、去年的經驗,今年肯定會做得更加順風順水。

今年,我把去年賺的錢全部投資用來擴大規模,又貸了一部分,總共投資了60萬元,在去年5棚的基礎上增加了6棚,總共11棚,全部種了香菇。規模大了,自然就要耗費不少心血,今年開始我更是沒日沒夜地待在大棚裡,查看長勢。村民們都說“狗娃也和香菇一樣,徹底長在大棚裡了!”

去年我們合作社種了13萬棒菌棒,今年差不多27萬棒。按去年的行情來算,預計今年最低收入也應該有100萬元,也就是六戶農民賺100萬元,這筆收入不小吧?這可是以前想都沒敢想過的。幸福是什麼?一個農民工都快趕上一個小老闆的身價,能說不幸福嗎?

看見我掙了錢,村裡越來越多的人也都參與進來。我們村裡的高愛萍,去年在合作社打工,今年她也加入到合作社,並種了一萬棒菌棒。她說“跟著狗娃掙錢,肯定錯不了!”

倉中有糧,心中不慌。口袋裡有了錢,精神也大了,我現在一天睡上5個小時,也覺得精力充沛,幹勁十足。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黨的好乾部,帶領我和老鄉脫貧致富。

前幾天,臨縣湫水柏林苑內舉行社區就業招聘會,我作為致富帶頭人,和許多移民戶分享自己的致富經歷和幸福生活。我就想告訴他們,黨的脫貧政策好,缺資金能貸款,缺技術能培訓,只要不睡在炕上等,願意上進、願意吃苦,就肯定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致富路。咱們種植香菇能致富,咱們搞其他產業也可以致富,關鍵是咱們要有脫貧的信心和決心,要依靠自己,要開動腦筋,要艱苦奮鬥,那樣咱們一定能脫貧致富奔小康,一定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講述人:劉公平 記錄人:記者 李雅萍 劉子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