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庚子年清明節有感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庚子年清明節有感

再過一週就是清明節,自從在外求學和工作,大概有15年沒有在清明節回家掃墓。


日本隨筆文學鉅著《徒然草》中,收錄了吉田兼好法師 這段隨筆:

世間至悲事,無過於人歿。中陰期內,遺體奉于山寺,場所狹小不便,親朋故友群集,擁擠紛雜,營辦法事,人人心懷慼慼。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尾日,眾人皆悶悶不樂,彼此默默無語。遂各自收拾行囊,四散離去。


急景流年,對亡者之思雖不因歲月更迭而消失,但古語云:”去者日以疏“,心中悲傷,早不如初歿時哀思如潮,甚至談及故人往事,已言笑自若。遺骸葬於荒山,只忌日拜掃。墓上遍生青苔,落葉復滿墳頭,訪客唯夕風夜月,寥寥親友而已。


悼念亡人者尚健在,已然如此,若其辭世,僅知祖輩姓名及子孫,又何來哀慼?從此憑弔無人,祭掃絕跡,何鄉何氏之墓,再無知者。僅得有心人,見年年春草而望墳傷情。松柏臨風嗚咽,未及千年已摧伐為薪;古墓亦犁為農田。悲哉,墳跡再無處可尋。


註釋:

①中陰:依佛教說,人死後以至往生輪迴某一道為止的一段時期,共有49天,此時亡者的靈體叫做“中陰”。故日本風俗,人死後要做“七”,自死後當日起,每7天為一“七”,共7次,合49天。

②山寺:日本古代人歿後,都是先停放山寺,做完法事後下葬。

③去者日以疏,引用東漢末年《古詩十九首》 中的第十四首: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徒然草》中有大量的中國文化及詩詞,足見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之深遠。


吉田法師這段隨筆,人情練達,一字也無需多言。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庚子年清明節有感

而比他出身早1000多年的阮籍,對待喪事返璞歸真的態度,是不拘泥於人倫的鼻祖。

他的母親去世之後,嵇康的哥哥嵇喜來致哀,他給嵇喜一個大白眼,後來嵇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他便大喜,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


這便是青眼有加這個成語的由來。


阮籍猖狂,是魏晉名士之風。當時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竹林七賢,放浪形骸也不會被視為離經叛道,反受推崇。就像今天的小年輕對待自己的明星愛豆一樣,滿心都是包容欣賞。


而後來者,李叔同(1880~1942),出生在封建禮教最濃厚的清代末年,辛亥革命後,雖社會風氣日益開放,但宗族秩序依然森嚴。


叔同出生於天津鉅富之家,其生母是四房側室,去世後,叔同不顧族老的反對,衝破封建禮教,辦生母了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喪事。

他填詞了一首《夢》給母親,自彈鋼琴,唱悼歌,在場400多位中外來賓莫不動容。


當時的《大公報》稱之為“文明葬禮”,他的舉動,連同才華、名氣,正如魏晉名士阮籍。


尋常人遵從社會禮法,不尋常的人遵從自己內心。


今年的清明節,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城市裡禁止掃墓,對於根還在農村的人來說也難以回鄉掃墓。


但我們依然可以在內心裡懷念祖先親故,也感恩為疫情付出和犧牲的同胞。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庚子年清明節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