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 殷商重臣微子墓

微子墓,宋国始祖微子启之墓,微子死后葬于宋国国都商丘西南,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路河乡青岗寺村, 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微子墓始建于西周早期微子是宋国开国君主,仁慈贤达,深受百姓爱戴。他和箕子、比干被誉为“殷之三仁”。他逝世后,葬于宋国都城商丘西南方,即今商丘西南12公里的青岗寺。其墓冢代代受人保护。

河南商丘 殷商重臣微子墓

赵匡胤在宋州做归德军节度使时,敬重微子,多次前去祭拜。由于自己曾做过“宋地”的节度使,发迹地在“宋地”,建国之后也为了效仿微子的仁义品德,将国号定为“宋”。 微子墓前的石碑,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 )十一月所立,碑高8尺,宽3尺,上书“殷微子之墓”,碑文为明代归德府知府郑三俊所书。“天下宋姓源于商”的说法,已经得到了史学界认可,商丘微子墓成为世界宋姓的拜祖之地。

商丘市区青岗寺村206省道东侧有一座微子祠和微子墓。现在的祠堂是华侨宋良浩于2002年出资数百万元所建。2008年6月,微子墓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3月10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此祭拜微子启,并对陪同的人士说:“以后我的人生资料就可以写:‘祖籍商丘,生在湘潭,台湾打工。

《太平寰宇记》卷十二 宋州宋城县:“宋微子墓在宋城县西南十二里。《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四 归德府:“微子墓,在商丘县西南。按《县志》微子墓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青冈,盖旧城,在今城南也。《宋州从政录》:“微子墓,在商丘县城西南二十五里,有庙。20世纪80年代,河南商丘在修206省道时,发现了一个长约1里的墓道,直通到微子墓穴。考古专家在墓葬内挖掘出一把青铜剑,以及陶器。

河南商丘 殷商重臣微子墓

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此山海拔91.6米,山虽不高,却是全岛的最高点,微山因微国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孔子及宋襄公之祖。因反对纣王的暴政而出走,周成王时受封于宋,死后葬于宋国留邑(留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现在,该墓为山东省重点保护单位。主建筑有正殿,偏殿,碑亭等,已形成了仿古建筑群。拜台上方砖铺地,上置供案宝鼎;正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高 3.5 米的微子塑像栩栩如生给人以扑面古风。 微子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

河南商丘 殷商重臣微子墓

这里还保存了很多珍贵的碑刻,墓前竖有历代石碑七块。中间主碑(高2.23米,宽0.88米,厚0.18米)正文为汉丞相匡衡题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写横额:“仁参箕比。”碑阴有小字,难以辨认,但是价值连城。陵园一隅还醒目地树立着一块侵华日军留下的墓碑,上书“殷微子墓”,“丰田部队”等字样。这在全国来说,也是罕见之物。大型壁画“殷微子世家图”活灵活现,以系列表现的夺人气势。微子墓在千顷湖光中之微山岛西部的山头上,是全岛的制高点,海拔91.6米。当地人称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落此而得名。凤凰台坟茔高大,古木参天,占地数十亩。

河南商丘 殷商重臣微子墓

〔清〕李含蕊

微山负邾薛,俯彭城,肘兰陵,襟丰沛,右蹑下邳,左蹴钟吾。微湖啮而匝其麓,孤不与湖外诸山伍。拥兰叠翠,若数十百芙蓉荡漾乎波心。远瞻起伏之势,殆泶水为澜者。其绝顶有凤凰台。登斯台也,可以陵楚、轹汉、奴梁、隶齐、涤徐、荡留,盖居然一灵区也。而微子实踞其台而墓焉。或曰:微子墓在归德。余曰:不然,彼盖仪墓也。考《商颂》注:微子封于宋,其地在徐州泗滨。又按《禹贡》:泗出鲁国桃墟西北陪尾山,源有泉四,因以为名。《一统志》亦云:泗水源出山东泗水县南,流过沛县,至州城东北,合沛水,循城东南,以达于淮。地有微山,古属沛。沛,徐也。骆宾王《过故宋》诗有云“云浮非隐帝”,盖言沛也。自明洪武八年,始属于滕。滕与沛壤相接,而微山若错绣者然。又按《广舆记》及《一统志》:微子墓在微山,张良墓在留城而近于微山。盖言近也,且微子食采于微,而山亦以微名,不妄也。称成王封微子于宋,曰“惟稽古,崇德象贤”,“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又原其德曰:“恪慎克孝,肃恭神人”,“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凡以悲怜微子之微,伤先王之后不传,而以其文物典章与宋,世世守之。自白马宾王淫威降福,盖三十二世矣。陵夷至于宋王偃,齐、楚、魏共灭之。宋既不腊坐,是子孙涣处于南北者,姓不一汇。逮至汉武,丞相匡衡始言曰: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三王通三统也。方是时,诏求殷之后,既而事寝。及孝成时,九江梅福更以为言,始录其后世为殷绍嘉公。后之为殷嗣者,断自殷绍嘉公始。自汉迄今,代有崇德显功,名爵高贤,光昭谱牒。所谓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非耶!今天子龙飞,溥海内外,神明之胄,蔑不兴继。而殷之子孙世居微山,木连垣绕,不下数百指。迩来名宦子衿,蔚为国华,矞矞皇皇,顾不盛哉!

余承乏兹邑簿书之暇,览古先圣贤遗踪,未尝不感微子之仁孝,而叹宗坊之阙典也。已乃考诸文献,既有,微矣。询诸父老,同然一辞。遂具繇督学刘公。公体今上德意,移檄滕胶曰:“查得殷重诚的系微子后裔,宜授以礼服,令世世奉祠微陵,垂祀典,替鸟越。”有周以来,殷祚兴而废、废而兴者,几百世矣。而卒不斩者,以微子之传别自有在,而不在区区兴废间也。世传微子抱祭器归武,非归周也,存商也。犹之子房椎秦归汉,非归汉也,报韩也。假使微子肉袒面缚而归武,纣虽暴,非君王哉?仁如微子,岂智勇反出子房下也?必不然矣。余观微山距留城盈盈一水,二陵相望,安知仁人杰士,旦暮往来于晦冥风雨中,有不僾然而见,忾然而闻者乎?遂为记,镵之于石而颂之。其辞曰:

繄我微子,仁孝克全。商图弗凝,彝也其颠。

荷而仔而,祚系孔绵。履国维宋,文献攸传。

色之尚白,鳦不忘玄。萋且风承,无忝广渊。

七窍剖丹,九畴道宣。诸鲜祖箕,王林宗坚。

三仁一揆,六姓广延。襄公中叶,振武光前。

公子目夷,守国通权。爰有亭址,式纪其贤。

微山峨峨,嵑嶭盘旋。郁葱佳气,非雾非烟。

仁人藏斯,魂魄以恬。寝庙继作,有梃有闲。

夔夔敬止,载仰载瞻。秋霜春露,斋戒揭虔。

祚隶子乙,派衍曾玄。曾孙鬷假,终古不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