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俗话都讲,“三分天下魏蜀吴”。然而刘备却没那么愚蠢把自己的国号写作“蜀”,既然要光复汉室,其国号定是“汉”,由于主要根据地在四川,且为区分历史上其他的汉政权,便史称“蜀汉”,接下来,带你5分钟理清蜀汉历史。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皇帝序列

1.昭烈皇帝:刘备。

2.蜀汉后主:刘禅。

波折奠基

熟知《三国》的人们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家道中落,以织席贩履为生,在历史上也确实是这样。

他虽家道没落,但有兴汉之心。在叔父刘元起的资助下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学习,后在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下,刘备得以招募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取得了战功,开始了他的征战之路。

乱世之间,刘备的势力还很弱小,若不想办法脱身,他便会丧身于这巨大的腐败机器之中。

终于,在公元200年,衣带诏事发,刘备找借口从曹操处离开,便开始了他漫长的反曹之路。

衣带诏事件: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建安五年(200)正月,事败被诛。

由于被曹操打败,他只能投靠身在荆州的刘表,依附现在来说可与曹操相抗衡的势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208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得到了蜀汉最得力的助手,势力不断扩大。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孙刘两家达成了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蜀汉开始加足马力,追上孙曹两家的脚步。

在209-219年之间,刘备借两大战役为自己争得了可抗衡的地盘,也为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

分别为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

益州之战: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刘璋更给兵士予刘备和让他督白水军,让他进攻张鲁。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再前进。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

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两战之后,刘备横跨荆州和益州,夺取汉中,占据成都,在乱世天下有了一席之地。

先主刘备称帝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而这一年,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大事。

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但东吴吕蒙以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对东吴发动了战争,史称“夷陵之战”。这场战役中,陆逊火烧八百里联营,造就了蜀汉的大败。此后,刘备退至永安。孙权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

223年3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刘备病逝,享年63岁,谥号为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后主刘禅的统治——四代辅政

诸葛亮时期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刘禅继位后,令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于是派邓芝往东吴巩固汉吴同盟,另一方面安抚百姓,制定礼仪、官职、法律等,将蜀汉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殷民富。

公元225年,诸葛亮南下平定了孟获等人的叛乱,扩大了领土,进一步发展了蜀汉的势力。

紧接着,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虽战果累累,但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回,最终未完成兴复汉室的任务。

蒋琬时期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从234年到246年是蒋琬辅政时期,这段时间,蒋琬一直顺承着诸葛亮的政策,使国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刘禅见魏明帝曹睿大兴土木,广征民役,认为这是败亡之象,于是加蒋琬为大司马,并让其开府治事。蒋琬总统诸军驻扎汉中,伺机北伐。

他的北伐效率较慢,派遣姜维率领偏师西进,寻找北伐战机,经过多次尝试之后,蒋琬认为从秦岭出兵,道路艰险,往来不便,于是大造舟船,准备从水路袭击魏国上庸、魏兴等地。

但此举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蒋琬辍计后病倒,不久病亡,临死前上书刘禅用姜维为凉州刺史。

费祎时期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费祎辅政从247年到253年,这段时间,费祎一心只保境安民,不再对魏国用兵,并裁减姜维的兵力,害怕会有大的损失。但费祎多次施行的大赦政策,遭到了大司农孟光指责。刘禅命费祎开府一年后,费祎遭到刺客的刺杀。

姜维时期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费祎死后,刘禅让卫将军姜维总督内外军事,以宗预维持吴汉关系,以阎宇、罗宪镇巴东。董允死后,刘禅以陈祗接替董允,而陈祗虽然支持北伐,但不排斥黄皓,由于刘禅对黄皓的宠信,黄皓开始干预朝政。

虽然,此时姜维率兵打仗,共北伐十一次,胜多败少,但在黄皓的干预下,朝政无人治理,国力日渐衰落,蜀汉的末日将至。

蜀汉末日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公元263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

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

5分钟为你理清三国历史:蜀

刘禅一方面掉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