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第二小學語文教師楊建玲:讓閱讀成就學生精彩人生

  閱讀對學生心靈健康成長和精神完整發育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樂於閱讀、善於閱讀的良好習慣,並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語言文字感受能力、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收穫成功,增強自信,成就精彩人生。我在語文教學中,嘗試了以下幾點做法。

洛南縣第二小學語文教師楊建玲:讓閱讀成就學生精彩人生

  以身作則,作好示範引領

  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著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重要責任,要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首先,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強化學生閱讀能力訓練和擴大學生閱讀面的責任意識。在設計和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時,必須把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習慣、能力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去落實。其次,教師自己要練就朗讀課文的硬功夫,所教課文力求熟能成誦,且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三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作好朗讀示範,讓學生在文辭優美、情感交融的朗朗讀書聲中,真切感受語言文字所創造的意境和氛圍,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感受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藝術魅力。四是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詞語的理解和感悟,引領學生對重點字詞句反覆讀誦,真切感悟,通過積極的形象和抽象思維活動,讓學生在語言藝術寶庫中尋幽探勝,領悟語言的神韻和妙境。

  嚴格要求,增大閱讀數量

  目前存在的應試教育傾向,學生、家長、教師普遍關注考試分數,學生緊隨老師學習課本上的文章,課外閱讀面極其狹窄,導致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提高緩慢,獲取知識的途徑受限,甚至造成學生學習情感低迷、思維品質侷限。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不斷增加閱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第一學段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三學段的閱讀量達到145萬字到400萬字。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經驗和因閱讀而產生的智慧。一是除教材規定的背誦篇目外,還另行指定教材或課外讀物中的優秀篇章背誦。二是嚴格朗讀訓練,讓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並在朗讀中主動探索思考,自主體驗感悟,領悟文中之情、文中之理、文中之法。三是逐月逐期逐年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讓家長支持配合,督促落實,並適時組織讀書交流分享活動,讓學生交流讀書感受,分享精彩篇章,相互啟迪,激發課外閱讀的熱情。久而久之,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過程中,實現語文知識、語言文字、生活經驗和感受體驗的豐富和積累。

  指導方法,提高閱讀效果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過:“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和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增大閱讀量的同時,還要通過閱讀方法指導來提高閱讀效果和效率。引導學生做到:一是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開展閱讀儘量要拿起筆,邊讀邊記,將自己認為用得好的字詞、表意貼切的語句段落,勾畫或摘記下來,可進一步品鑑,也可反覆朗讀成誦以備後用。二是邊閱讀邊琢磨。葉聖陶先生說過:“閱讀一篇文章,無論詩文詞曲,總要像吃東西一樣細細咀嚼,一句也不輕易放過,一個詞兒也不隨便應付,才能達到透徹理解,收到良好效果。”三是讀後回味品賞。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或一篇文章、一本書閱讀結束後,對文章中的某個片段、情節、意境或整篇文章、整本書進行回味欣賞,思考“為什麼這樣寫”,進一步體會作者用詞組句、佈局謀篇、表情達意等方面的精妙獨到之處,從中悟得寫作方法和生活哲理。

  總之,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豐富語言、磨礪語感、提高寫作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吸納積累,含英咀華,培植厚重博大的文化基礎,方可培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成就學生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