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枸杞红枣在路上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什么是文言文。相信古代是没有文言文之说的。所谓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五四运动是语言的一个分水岭。

所以,五四之前中华民族传播和记载的语言正是古汉语。换言之文言文是中国古人记载思想和传播文化的符号,代表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所以,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必须学习古汉语即文言文。我们的文明和值得骄傲的地方正在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之中,不学文言文,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谈起?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典籍可以让一部分专家翻译出来供大家学不就得了,何必要所有人浪费时间去学文言文呢?如果这样可行的话,为什么我们还有从小学开始费时耗力去学什么英语,让英美人翻译过来不就行了,各行各业查阅文献资料是不是要请一个外国翻译!

有人会说我撤得太远。那么咱们说说汉语。如果翻译可以的话,是不是我们不背什么唐诗宋词了,直接背诵翻译的白话不就行了?

前不久,日本送中国的物质箱上不是也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吗。试问,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不是会有同样的效果。人家引经据典,我们怎能数典忘祖!

所以,要学习中国文化必须学习文言文。







国典先生起名取名


为什么现代人要学习文言文,这个问题很突兀,却很真实。

我揣摩文言文形式的产生发展可能跟人们想要节约木片竹简有关,不可掩盖的事实是,文言文这种精短的形式能够蕴含很多的信息。

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有足够多的介质来存储信息,所以,文言文没有意义了吗?

这就要从文明的角度说起了,用文言文的历史有多久,用普通话的历史有多久?这是显而易见的。尽管,现在,我们已经将众多的文言文全部用白话文解释清楚了,但是,这样的转换是通过另一个大脑,另一个价值观转换的。这些都是翻译的人给我们呈现的,并非代表个人的理解,我们其实可以得到更多的认知。

比如对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世间解读者就有千千万。

我很久以前就认为文学或者其他欣赏性的东西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文言文,特别是更古老的文言文,他可以拥有的解释也会因人而异。

不可否认有人对此没有兴趣,但是更不可否认的是,在文言文的形式中,存在一个辉煌的世界,叫做中国文化,那里有无数伟大的人。

我们本就是来世界体验的,不亲身经历和领悟下这个最悠久的文明的文字,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影视城上陈


我是曼多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百多年前的五四运动,胡适之、鲁迅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自此中国开启了白话文时代。

白话文简练,通俗易懂。可以清楚表达人们说话时的意思。文言文,则很难理解字面意思,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经过反复思考才知道所表达的意思。鲁迅还提倡做“更浅显的白话文”,要把白话文做到极致。

这么看来,白话文全是优势。但你可能不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都是读私塾,熟读四书五经,文言文写作信手拈来,他们的文言文都是极好的。特别是胡适,原名嗣穈,笔名胡适,字适之,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也是因知道的人少,加上其导师不懂中国史,所以糊里糊涂的过了关。

这些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大神们坚定的抛弃了文言文,也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抛弃了四书五经、国学经典、中国几千年的智慧。

因当初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导致一味的学习西方文化,只侧重科学知识学习。然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智慧却是永远的智慧。

所以,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藏在文言文里,现代人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学习智慧,有了智慧加知识,才是真正的中华神州。


曼多罗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要继承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读古书就要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时代越远,语言与时代的差距也就越大;正是由于中国文化是悠久的,所以古代汉语的学习更显得重要。同时,学习古文对现代人也有许多好处:

1、了解民族历史,通过文言文灌输的内容,产生对民族的自豪感。

2、透过民族的历史,了解到民族过去的辉煌,是一种激励,也使很多人对自己的民族有认同感。

3、古文所带来的知识,教会人们怎么做人,而不是像文化革以后全破坏了,让整整几代人缺乏信仰。

4、读懂古文能够从中获得很多乐趣,古文的韵味无穷对心灵产生滋养。从古人的文章中看到智慧的思想,得到启迪。

5、学习古文能体会到文化美感。一个对古代文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也更容易接近成功。它让人充实,不轻浮。


晨南物语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来,中国一直被誉为文明古国。文言文作为前代使用的文体,是不可丢失的,故而与民国时期流行开来的白话文一同使用,以白话文为主,文言文为辅。到了现代,文言文也出现在语文教科书上,作为学生们考查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在高中语文试题里。所以学习好文言文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么,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

主要原因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步伐很快,如果不去学习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忘记这些传统文化。就犹如书法,刺绣,京剧等,如果现代人不去学习和了解,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岂不是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下去,被我们现代人弄丢了吗?

还有,现代人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现代的方言文种客家话就保留了很多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可以加深对一种方言语种的认识,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文言文还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的鼻祖,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

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最后,就是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感到浮躁,而学习文言文就可以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岂不乐哉?

因此,现代人要学习文言文。



qqsmilegirl


  • 首先,这是文化传承的问题。我想每个民族都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不仅仅是文言文,所有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都要加以保护,并传之后人。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中断,我们就是后人眼中的罪人!
  • 其次,文言文本身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汉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汉语发展到今天的普通话,我想文言文是功不可没的。汉语包含甚广:古文言文,古白话文,古口语,今白话文,今口语,甚至还有各种方言等等。正是各种语系丰富多彩,才构成了汉语大家族!
  • 最后,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本身的语法、句式、成语、名言……各种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如果我们不学习文言文,如何从这些“古书”中汲取营养?
  • 总的来说,今天的中国人不仅要学习文言文,还要加大学习的力度。这是文言文本身的魅力,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如果题主觉得我的观点苍白无力,自己买一套《古文观止》读读,就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了。

姜羽丰jyf


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学习我们先人的伟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度智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提高我们的思想、知识、文化素质;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可以了解我国5000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

——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文言,文言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文言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

——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提升人生价值,甚至改变人生命运。

——文言文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有很大的美感。

——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则无法利用。

这样的介绍还失之抽象,于是针对后者举几个例子:

——现代气象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气象记录最多也只有100多年,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却写出了专著《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震动。他从哪里找来到资料?从古代各种书籍中寻觅的。别国气象资料只有100多年,我国的却有几千年。

——《梦溪笔谈》中有“UFO”的记载。

——还有关于地震、洪水、日食、月蚀、彗星……。


牛哥足体


你可以把他看做是一种文化传承,很多问这种问题的人都会抱着一种“学这种东西有什么用”的疑问,确实很多上学时学习的东西对于你以后的生活或许都没有实质性的用处,最直观的就是很多人大学学习的专业,等出了社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想发看似务实,其实也是偏激。

好了,回到当前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第一,他是华夏民族在一段时期的文化载体,学习它,你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历史,去了解那些先辈的故事,作为文字,它就是最直接的历史痕迹。

第二,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远的传承发展下去,肯定是在不断的继承先辈的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开拓创新,衍生出更多的文明。比如说中国的传统美德,不是说一开始就有的,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汇集起来的。所以文言文如果你不学习,很快就会忘记(当然就算学了,一般人最后还是会忘记),但如果真的没有这个课程,才是真的被忘记,只要你学了,都会被打上一个烙印,这就足够了。


午生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文言文并没有完全退出我们的现代生活。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如“总而言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闻过则喜、反之、出污泥而不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它并没有消退、死亡,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我们天天口中说着、手下写着而不自知罢了。

  文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真切触摸到中国的气质。读不懂文言文,也就读不懂古代文献,所谓继承、吸收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国文化的底蕴始于古代文学,文言文记载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如《周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宋词、小说、曲赋等等,它们的智慧与价值,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暗淡,而是愈来愈发出其夺目的光辉,泽被后人。为人处世的许多原则、理念得益于《周易》;治国经营之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史记》、《资治通鉴》多有总结;《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保健使现代医学汗颜……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文言写成的。靠它,我们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形成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祖先的智慧、经验传到千年万世而不会产生变化,靠的就是文言文。你能读懂文言文,你就可以跟孔夫子交谈,跟孟夫子见面,彼此能够沟通交流。所以文言文是中国古圣先贤最伟大的发明,用这样一个工具,把前人的智慧、前人的才艺、前人累积的经验传给我们。

  学习文言文能使提高我们的气质与修养。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让人充实、不轻浮,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气质高雅的人。一个对古代文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也更容易接近成功。

  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文言文了解古今词汇的关系,扩展语言知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出处、确切含义和演变过程,也就能够准确无误使用成语词汇。

  学习文言文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国许多现当代大作家由于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灵活地运用古典文学里固定下来的词、短语或语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文学大家的。而现代有些“有名气”的“作家”的所谓作品,细细读来,总觉得和当年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作品相比显得浅薄。何也?缺文化底蕴也。底蕴不足的根源在于缺乏古典文学的积淀,所以即使红极一时也很快过眼烟云。

  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材、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国有影响的文学大家无一不精通中国古代文学。即使我们将来并不打算当作家,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与人交流总是免不了的,把自己的意见说(写)清楚说(写)明白总是起码的要求吧,我们可以从文言文中学到方法。


嘿诗


首先,我们衡量一门学科或者某种学问的标准不应该是有用和无用这样简单地加以论断,有用和无用只是相对的,并不能以我们目前不需要,不喜欢它,而说它无用。其次,当前我们的白话文都是演变自文言文,其历史也不过一百年而已。我们岂能忘本?第三,我们虽然不用文言文,但是,目前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保留了文言文,如果不加以学习是难以理解的。比如,见谅二字,有多少人知道见的意思呢?见的意思是指我,受事方。也就是谅我,即原谅我。再次,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古代诗文还是有很多能感染我们的。比如劝学,六国论,兰亭集序,不胜枚举。最后,文言文对于陶冶情操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时,当前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文言文的。希望你也能多看看古代诗文,毕竟中国号称博大精深。但是现状可悲呀。中国文化之本不可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