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孟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個人的角度,非教科書角度探討?

湯湯哥兒


野狐試答

題主好,你的問題很有趣,我就說說對孟子其人的直觀感覺吧。

讀《論語》感覺就像圍坐在冬天的火爐旁,聽一位慈祥的老人娓娓地講述人生的智慧;讀《孟子》就如同站在空曠的廣場中,聽一位挽著衣袖舉著拳頭的演說家在秋風中高聲地控訴著現實。孟子身上有一種俠義精神,他要不武功高強、身懷絕技,我都感到遺憾,奇怪的是孔子竟然武功出眾,孟子到是嘴上的功夫厲害。

孟子長於辯論,言辭犀利、邏輯嚴密、層層設套,讓你沒有辦法反擊,心裡不服,嘴上不能不服,結果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的雄辯源於孟子的“善養氣”,代天下申言,自然理直氣壯,氣盛言宜。

我最喜歡孟子的“性善論”和“養氣說”,性善,讓我們可以自覺去滌除自己身上自私、邪惡的東西。養氣,浩然之氣能讓人精神充沛,自信滿滿。用於養生,邪不侵正,有利健康;用於作詩作賦,詩文會充滿力量。

我最佩服孟子的革命精神,社稷不行換社稷,國君不行,換國君。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不行就換將,單位領導無能自然也要及時換。這種革命性還體現在讀書上,那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可惜盡信書的教條主義常見於讀書人之中。


野狐習禪


孟子是個剛正不阿,正氣凜然的人。

孟子有一句名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何謂浩然之氣?就是正氣、義氣、骨氣。而且這種氣要用仁義道德去培養它,才能使這種氣真正成為浩然之氣。儒家文化並不像有人所認為的是“奴學",似乎儒家文化缺乏進取,只倡導民眾循規蹈矩,唯唯諾諾,這是對儒家文化的曲解。孟子還講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正是這種浩然之氣的體現。

孟子是個德高志遠,品行極高的人。

儒家學派對如何培養人的道德修養,使人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都有深刻的論述。例如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意思是說,自己的言行得不到別人相應的回報,那就應該檢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於仁愛,是否管理才智存在問題,是否對別人不夠禮貌。當今在各個方面都能做到“反求諸己”的人少之又少。人們往往遇事責備他人多,檢查自己少,似乎已形成習慣。道德修養的內容涵蓋甚廣,如能遇任何事都能從"反求諸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孟子是個通達權變,機智善辯的人。

齊國辯士淳于髡問孟子,“男女授受不親,禮與?”意思是男女之間不能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嗎?孟子回答是的。淳于髡又問:“嫂嫂掉進水裡,小叔能用手拉嗎?”孟子回答說:"嫂嫂掉進水裡不拉,簡直是豺狼。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接東西,這是禮的規定。嫂嫂掉進水裡,小叔用手去拉,這是通達權變。”

淳于髡又問:“現在整個天下都掉進水裡了,先生為什麼不去救呢?"孟子回答說:"天下要用`道'去救援,嫂嫂掉進水裡,可以用手拉,你難道還要我用手去救援天下嗎?"

小小故事,言簡意賅,論辯說理,妙趣橫生,彰顯古人的智慧思辯能力。

孟子是個雄才大略,治國有方的人。

孟子的以仁治國,仁者無敵,選才任賢,官與民同樂,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官員廉潔從政等等治國理念,當今看來,仍有學習借鑑意義。

孟子是個激濁揚清,疾惡好善的人。

孟子的人性善學說,是儒家學派的主要論點。孟子認為,人皆有"四心",即“側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四心分別屬於仁義禮智的範疇。這些都是人的天生資質,只不過人不去想它而不覺得罷了。所以,孟子特別強調,人的天生善的資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如果我們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善的資質,人的那麼一點點善就會逐漸消亡,結果人的所做所為就同禽獸一樣了。

《孟子》一書,共七篇,三萬五千字,二百六十章,洋洋灑灑,涉及面廣,博大精深。從南宋開始,《孟子》一書被列為四書之一,成為以後各朝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儒家學派兩千多年來傳承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塑造了中華民族的人格內涵,豐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經久不衰,歷久彌新,至今仍有學習借鑑意義,國人學習傳承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啊。


卓何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教育學領域也是先驅者,他主張性善論


跑跑老年人


孟子在儒家學派中,他的地位僅次於孔子,是儒家第二大宗師,後世尊號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

他的命運和他的先師一樣是坎坷的。在宣揚儒學,提倡仁政的道路上,其步履是同樣艱難的。尤其是在遊說諸侯的歷程中,不轉折碰了多少壁,甚至於險些客死他鄉。然而命運總是眷顧這些有準備有先見之明的人。儘管他的遊說並不能讓諸侯改變先前的暴政而施行他心目中理想化的仁政,但在當時廣大的普通民眾心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對後來的皇帝、大臣以及學者起到前車之鑑的效果。

他的作品風格在但是來說應該算是無人能比的。尤其是措辭委婉,類比推理的作文思想,為一大批的詩人,詞人做採用。他的作品是詼諧幽默中不失脫俗,委婉例證中不失空洞······

總之,我認為他是無可挑剔的。但人無完人,他也不例外。他過風的宣揚“性善”,“自我完成”的思想,有很大的侷限性,甚至帶有明顯的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傾向和普遍的唯心主義思想。

儘管如此,他仍做為儒學泰斗與孔子齊名,由此可他造詣之深了。



自強不息sy


孟子是一個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堅守精神世界的批判維度,堅持道不同不相為謀,充分彰顯出其人格魅力。

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傳弟子。同時,告訴人們,無論是君王,還是普通百姓,要在做事的時候遵守“義”的原則,尤其是在“義利衝突”時,一定不能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而喪失了人的尊嚴與道義。應該說,孟子的這種“捨生取義”,正是其大我人格的真實寫照


關注梁心l


是一個仁的人!


中國新派從此以後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孟子強調個人品德修養,從多方面論述了自身修養的意義、內容和方法,其中有不少的觀點蘊含著歷史的真知灼見,今天讀來,仍洋溢著智慧的靈光。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問孟子“不肯幹”與“不能幹”的區別,孟子回答,“挾太山以超北海”,這個說“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而“為長者折枝(搔癢)”,說“做不到”是不願意去做。

孟子進而說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代的聖賢所以超過一般人,就是善於推行他們的好品行罷了。

孔子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孟子則予以進一步的充實與提高,他的著眼點不再是“己所不欲”,而是“己所欲”,提高到“推恩及人”上。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志向操守,並以身作則影響、幫助別人,把恩惠推廣到周圍的人,這是高尚的行為。

然而有人卻打著“我做不到”的擋箭牌,放棄完善自己。孟子一針見血地辨明瞭“不去做”與“做不到”的本質不同,激勵人們去做一個懂得愛人的良善之人。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問孟子有什麼特長,孟子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問什麼是“浩然之氣”。

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意思是:這種氣,最宏大,最剛強。它是正義的長期修養和積累所產生的,不是做一件正義之事而能突然得到的。一旦幹了內心愧疚的事,這氣就會衰弱。

孟子講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氣,源於體內的一種物質的氣,在孟子看來,這種體內的氣與精神上的志氣、氣質緊密相關。當一個人結合自己的“道義”修養,堅持不懈地培養自己的氣,發展到“至大至剛”、充沛全身並“塞於天地之間”的時候,這樣也就具有了自信自強、無所畏懼的精神境界。這樣的人也就是具有浩然之氣的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提出了他的標準,即作為一個男子,要以天下為己任,以仁、義、禮為終生言行準則,為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而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不僅如此,他還要經受得住這樣的考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響噹噹的語言,擲地有聲。如果能在金錢誘惑、貧困煎熬、強權壓迫下,仍然不改心志,不放棄理想,那我們就是真正的強者,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古人常說“文如其人”,宋代大儒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中指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泰山岩巖之氣象也。”可見,孟子關於“何為大丈夫”的論述,正是孟子自我人格的寫照。


Wspace留白


我認為孟子是一個無背景,不自信,內向,不善於溜鬚拍馬,阿諛奉承,喜歡一個人思考問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看破世間萬物。(和我有點像)


楊懋林


孟子對人性的理解更深刻!不是那麼急著去做官。


荷塘的魚


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