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有哪些新主张?

诗意貂蝉


语文学习的目的指向工具性、文学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从实际生活需要考虑;文学性是从专业素养出发考虑;人文性较为宽泛,是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出发考虑。

首先是重视阅读,大量的阅读对文学性、人文性帮助极大,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帮助极大。阅读要从经典出发,是从历史和专家认可的经典出发;大量的阅读,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尤其是精读,要作读书笔记。

其次是写。阅读要写读后感,有感而发;生活中要写生活感悟;每天要写日记,写日记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写很重要,是锻炼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将来语文考试有大作文、申论及综合都有作文,如果从事文学创作,写的能力是最为核心的。

再次是说。说有复述,有讨论和辩论,有演讲,至少这三种主要形式。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所在。理解能力强,书面表达功底强,都不能代替口语交际能力和演讲辩论水平。说在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

最后,就是语言文字及文学积累,包括古诗词、成语、修辞、故事等等都需要积累,这些是你言之有物的素材。

语文学习说到底是“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坚信语文就是生活,坚信汉语是最美的语言!


君子兰教育


我是【诗意教育】,一个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0年的高级教师,对这个问题,我来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如有不对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语文教学新主张的背景

我想,提问者提出语文课堂改革的新主张,大概是针对传统课堂应试教育的吧。

应试教育课堂现状令人堪忧:高考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为了让学生考试得高分,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只强调以笔试得高分的“填鸭”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口语表达或综合实践运用课程教学……还美其名曰高效课堂。

这样的课堂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新时代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语文教学的主观念、新主张随之浮出水面。

当前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历经三年多的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这次修订坚持了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课堂宗旨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引导学生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途径学习语文,发展自己,要求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还要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更要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精神。这样的要求,就促使语文课堂必须进行改革,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主,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适时调整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部分,这就要求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场景,在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需要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要注意课堂突发事件,要正确处理好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要求教师充分备课,不仅备教参、教材,而且备自己,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生活,只有熟悉了教参教材内容,把握了知识点、重点难点,了解了学情,能做到扬长避短,才能真正把握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五点”主张

孙双金老师曾提出个“五点”主张,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1.起点高一点

传统教学往往是零起点,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忽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而现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多了,这样的零起点教学必然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无趣味,导致效果差。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前置,让学生课前研学,学生做好充分的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就自然高,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和教师平等地对话交流。

2.容量大一点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势在必行。采用群文阅读或者类文阅读,结合课内外,扩大课堂容量进行教学是一种好的办法。



群文阅读,扩大容量的方法有三: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多篇,突出主题理解;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多篇,突出文体特色;三可以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多篇,突出写作方法。

3.难度深一点

根据现代学生预习理解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备课中选择合适文本,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发扬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艺术。



4.视野宽一点

吕叔湘先生提倡“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的课程视野要宽泛,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要有大语文观。生活外延有多宽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

教师的课程视野,决定了学生的课程视野。我们的语文要向四面八方打开。

5.积累厚一点

古人讲厚积薄发,我们也应该厚积薄发。

我认为厚积的应该是语文经典,这是质的积累;我们还需要开卷有益,博览群书,这是量的积累;做到了这两方面,还需要“学愈博,则思愈广”,做好思想的积累。

以上就是我的肤浅认识,朋友们有何看法呢?对于语文教学朋友们还有哪些新主张呢,请在留言区留言讨论,谢谢!


我是【诗意教育】,一线语文高级教师,若您有语文方面的问题和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我,留言交流。谢谢!


诗意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改版后,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同时阅读量也增加很多。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的方法,不要积累到最后突击背诵,利用碎片时间,把语文知识点分成不同类型,比如古诗词这一项,网上那么多课程,看完了未必有用,因为没有落实到白纸黑字上。所以日常学习时,要把古诗词文言文分出来,单独整理好,每天固定一个背诵默写数量,循环往复的进行,直到烂熟于心。很多孩子都是能够把本学期的记住,前几个学期的就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要“温故而知新”,温故非常重要!


小牛多尔


作为语言学科,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习者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语文就是一门工具。作为母语,语文还承担文化传承弘扬、德育、美育等功能。我们归并一下就可以看出,语文教育落到实处,就是解决一个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其中的桥梁就是语言的工具性。

明确了语文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方法选择上就更容易做到精准。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工具功能问题,字词句,句段篇,语法修辞,古文知识,文学常识,这些内容通过强化记忆,反复训练就可以了。而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输入和输出,对应到应考上,就是阅读和作文。工具有了,怎么有效输入,高效输出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学,可以交给学生知识,可以交给他们技巧,却不能代替他们思考。基于这一点,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整个社会生活称为语文教育的丰富素材,通过广泛阅读,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解决功能、输入、输出三位一体的问题。


盛世华章润天下


大阅读观!


觀海聽濤83892421


注重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