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生规划”错在哪里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生规划”错在哪里


《水浒传》中,宋江靠自己的威望和权谋,如愿以偿地坐上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头把交椅。他本可以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是由于接受了招安征讨方腊,落得个损兵折将,自己也被奸人所害死在楚州任上,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宋江的"人生规划"到底哪里出错,导致最后的结局以悲剧收场呢?

宋江的第一份职业是山东郓城县的小吏,押司。封建社会的官和吏是不一样的。官是朝廷任命,属于体制内的;吏是官员聘用的“合同制”员工或临聘人员,是不带编制的。正常情况下,吏几乎不可能进入官的序列的。每个官员到任治理地方,就会雇用一些工作人员来辅助他办公。宋江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负责拟定县衙的司法文书。

宋江自幼胸怀大志,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建功立业当官,搏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可惜宋江文不能考取功名,武不能上阵杀敌,他的人生理想很难正常实现。但是宋江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

宋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所采取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靠仗义疏财提高自己的威望和名声;一个就是结交江湖好汉以便将来为我所用。这两个都被他视作“政治资本”。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生规划”错在哪里


宋江的家里是有名的大地主,颇有资财。对于宋太公来说,凡是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宋江本人在县衙工作,也有很多“常例钱”收入。古代县官是不负责具体事务的,这就给底下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贪贿的机会,比如说结交黑、白两道,包揽词讼、私放刑犯等,这些事宋江都干过。“私放晁天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平日里宋江扶危救困、仗义疏财,钱花出去了,给自己买到了一个好名声,成了“网红”,江湖人称“及时雨宋公明”。一传十,十传百,江湖上提到宋江的名字便如雷贯耳,好汉们都愿意和他结交。见面先问一句:“阁下莫非山东宋公明吗?”,然后立马跪下磕头。

按说宋江在郓城有钱有势,又得县里的太爷提携,自然是风光无两的,但宋江志不在此。宋江在诗中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由于时运不济杀了阎婆惜,宋江被刺配江州。一日在浔阳楼上多喝了两杯酒,想到自己年过三十、一事无成,发起狂来写了反诗“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结果被黄文炳陷害,押赴刑场处斩。关键时刻他被好汉们救下,只得托身水泊梁山。

宋江本无意落草,他清醒地知道:占山为王会给自己一生留下“政治污点”。然而几番努力都是徒劳,他只得权且在山寨安身,聚拢了108好汉,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政府武装”。

站到了朝廷对立面,便会遭到官军不断地围剿。宋江采取的策略是先壮大自己,打败官军的一次次围剿然后再接受招安。“替天行道”就是反贪官不反皇帝,将来有机会替朝廷效力。“两破童贯、三败高俅”后,朝廷只得派陈太尉来招安。

招安后,虽然宋江忠心报国、屡立战功,但是由于统治者的冷酷无情,宋江一直受到朝廷的猜忌。再加上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根本就没有他在朝堂里容身的机会。自古忠奸不两立,宋江被害于楚州任上。

宋江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文人的悲剧。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是大多数文人的毕生追求。然而“当官”若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生规划”错在哪里


正所谓:宋江魂断蓼儿洼,功名富贵一场空!

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