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以礼立身,以礼强国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礼”向来为人所推崇。

从古时的《四书》、《五经》,到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对“礼”的孜孜追求从未停止。小到生活中的文明用语,大到一个国家的和平外交政策。“礼”不仅是个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更是让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申论范文】以礼立身,以礼强国


  改革开放的成果显而易见,中国也被冠以“制造大国”、“经济大国”等各种“大国”称号。然而,却依然存在许多与“大国”形象不相符的现象: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屡遭曝光父慈子孝退化成纯金钱的抚养和赡养义务,邻里和睦退化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家庭孤岛”,传统礼仪在当今社会的浮躁和功利中逐渐失势,尊师爱生退化成合同式的知识供给。

【申论范文】以礼立身,以礼强国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各方面构建一个有“礼”的社会,需要政府的引导以及全民的参与。
  立规执纪,让“礼”有章可依。按照多数人的看法,“讲理”多只是道德层面的要求,而当“无礼”已经逐渐不能被社会公德所容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却无法加以约束时,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则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必然出路。政府应该通过倡导全民阅读、表彰先进文明典型等做法,在全社会营造出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更应该针对在旅游等不文明行为高发的领域和行业严格立法、执法,有章必依,违章必罚,并鼓励公民共同监督举报不文明违法行为。

【申论范文】以礼立身,以礼强国


  完善教育,让“礼”由心而生。在追求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教育的发展在不断强化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习得上越走越远,却将道德养成和挖掘自身成长的空间抛诸脑后。许多已经成年了的大学生缺乏担当、无视文明,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部门需要重新审视现行教育对培育人才的认识,要知识和品德“两手抓”,扎实做好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工作,让教育有知识的人和培养有道德的人同步,践行对爱、对善、对智慧的教育,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发自内心地明理知耻,崇德向善。


【申论范文】以礼立身,以礼强国


  善用舆论,让“礼”无处不在。在信息化的时代,电视、广播、互联网在带来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人质疑新媒体带来的信息片段化的获取方式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许多媒体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播放不雅广告甚至假广告,让群众产生排斥情绪,严重损害了传媒的健康发展。媒体有传播正义与文明的责任,可以通过引导媒体在黄金时段播放公益广告,在传播易于被公众接纳的片段化信息中大力倡导导向正确的价值观,让文明渗透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汇聚文明的涓涓细流。


【申论范文】以礼立身,以礼强国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我们对“礼”的追求绝不能改变。唯有以礼育人,以礼立规,持续不断提升国民素养,引导社会重视文明礼仪,“大国精神”的羽翼才会日渐丰满,才能让国家成为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