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62年的堅守

——浙江寧波一家兩代人接力照顧非親非故殘疾人蔣能河


兩代人62年的堅守

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江口街道江口村,蔣嫣膩和胡飛鳳母女歷經六十多年照顧一個與她們毫無血緣關係的殘疾人蔣能河,母女倆用愛心與恆心續寫著濃濃的親情,被傳為佳話,當地村民被這對母女的善舉所感動。
春節前胡飛鳳為蔣能河購買了年貨,讓老人過一個快樂的春節,可誰也沒料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胡飛鳳的計劃,胡飛鳳住在寧波市奉化城區,而寧波市城區和江口街道蔣葭浦村之間沒有直達的公交,胡飛鳳每次出行探望蔣能河要換乘好幾班公交車才能抵達。
2020年2月1日一大早,胡飛鳳帶著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去探望蔣能河,因疫情防控形勢緊迫而被攔在蔣葭浦村村口,無奈的胡飛鳳只能失望的返回,但是她卻始終放心不下蔣能河,在疫情防控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每天都要給蔣能河通電話,詢問老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情況。
胡飛鳳一家和蔣能河的結緣,要追溯到62年前,1958年胡飛鳳的母親蔣嫣膩被分配到寧波市奉化城區江口街道蔣葭浦村的幼兒園工作。幼兒園和蔣能河家一牆之隔,在得知蔣能河的家庭十分困難,父母體弱多病,蔣能河在8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整個人佝僂嚴重,腿部萎縮,走路只能依靠雙手撐著凳子來挪動,蔣能河的家庭情況讓蔣嫣膩深感同情。常去蔣能河家看望,並從自己的微薄工資中拿出一些錢來為蔣能河家貼補家用,抽空兒陪他們拉家常,鼓勵蔣能河樹立起生活的信心。一來二去,看望蔣能河一家人逐漸成了蔣嫣膩的一種習慣。這期間,蔣嫣膩歷經了不少磨難,生活非常貧困,但對蔣能河始終不離不棄。後來蔣嫣膩結婚生子也沒有中斷對蔣能河一家人的看望和照顧。


在蔣嫣膩的開導鼓勵下,身有殘疾的蔣能河燃起了新的生活希望,他學會了繡花、縫紉技術,經常做一些繡花、衣服、背面來貼補些家用,蔣嫣膩為照顧蔣能河生意,孩子們的衣服都讓蔣能河來做。
蔣能河剛剛燃起的生活希望,生活的不幸又給他蒙上了一層黑暗的陰影,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家仍處在貧困時期,蔣能河的父母相繼去世,令蔣能河的生活境況也越發艱難起來,蔣嫣膩更是把蔣能河視為親人,時不時去他家探望,為蔣能河送去生活用品,幫忙打掃衛生、做家務,陪他說說話拉拉家常。雖然嘴上不說,但是蔣嫣膩心裡已經下定決心,這輩子一定盡己所能照顧好蔣能河。
2000年,蔣嫣膩退休了,腰椎受傷後,上下樓都成了問題,已經沒法支撐她繼續照顧蔣能河,她憂心於蔣能河的未來,經常嘆息,胡飛鳳從小耳濡目染媽媽的善舉,她更理解母親的心,孝順的胡飛鳳告訴媽媽說:“媽媽,你年齡大了,身體吃不消了,我知道你還在擔心蔣阿公的生活狀況,放心吧,我一定會替你繼續照顧好阿公。”蔣嫣膩聽到女兒的一番話,心理有些慰藉。
“既然說了就要做到,這不僅僅是對媽媽的一個承諾,這也是做人最起碼的信譽。”胡飛鳳一直這麼告訴自己,做人必須講誠信,有信譽。當她來到蔣能河家時,被蔣能河家裡的慘狀驚呆了,昏暗破敗的舊屋舍裡只有一張木床和幾個矮凳,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蔣能河每天吃些殘羹剩飯,隨意地擺放在桌上。這一次的探望刺痛了胡飛鳳心,她下決心一定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照顧蔣能河。胡飛鳳每次探望蔣能河,除了會備好幾樣飯菜外,還會提前準備好一兩週左右的食材量。遇上逢年過節,胡飛鳳準備的食材則更為豐富,肉類、海鮮、蔬菜、水果等應有盡有,但是蔣能河家裡沒有冰箱,很多食物變質後蔣能河還捨不得丟棄,經常吃壞肚子。為了讓蔣能河經常吃到新鮮的蔬菜、食物,胡飛鳳還出錢給蔣能河購買了一臺冰箱。

隨著蔣能河年紀的增大,原本殘缺的身體,手臂使不上勁,靠凳子也挪動不了身體,只能坐在床沿上,就連最基本的穿衣都變得愈發艱難。胡飛鳳於是買來肉類、海鮮、蔬菜、水果、奶粉,給蔣能河補充營養,並定期上街買回蜂蜜和香蕉等食品。
胡飛鳳每次來看蔣能河,都要先把家裡打掃乾淨,把他換下來的衣服洗完;除了照顧蔣能河的生活,胡飛鳳每年要去區殘聯為蔣能河報送相關材料,領取補貼,胡飛鳳對蔣能河的照從不抱怨,村裡人都說,就是自己親生的也不如胡飛鳳的細心周到。
2016年,蔣能河的左眼患了白內障,胡飛鳳幫忙聯繫了區中醫醫院的眼科專家為他做了手術,住院的一週的時間裡,胡飛鳳一天三頓飯,風雨無阻地為他送餐。當醫護人員和同病房的病友得知胡飛鳳和蔣能河非親非故後,都被她的善舉所深深感動。
時間一晃而過,胡飛鳳也老了,隨著年齡的增大,胡飛鳳對蔣能河的照顧有力不從心之感。現在胡飛鳳也已退休,母親年邁體弱,平時洗臉、洗澡、上廁所都需胡飛鳳照顧,婆婆也是多病纏身,無論是住院期間還是出院複診都由胡飛鳳一手操辦,家裡還有兩個孫子,需要胡飛鳳撫養。儘管如此胡飛鳳都沒有放棄對蔣能河的照顧。“不管有多困難,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一口吃的。”胡飛鳳說。

“以前是阿鳳的媽媽照顧我,現在換阿鳳常常來看我,給我買吃的喝的用的,還帶我看病買藥,每次我給她錢她都不肯收,待我比親人還親。”對於胡飛鳳母女六十幾年來的悉心照顧,蔣能河逢人就講,可以看出蔣能河對胡飛鳳母女的感恩是永遠刻在心裡的。
一個人做一兩件好事並不難,難得一輩子做好事。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胡飛鳳母女和蔣能河非親非故,沒有一點血緣關係,但是胡飛鳳母女視蔣能河為親人,胡飛鳳和他的母親都是典型的家庭婦女,但是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大愛和善良。


(來自神州瞭望網訊 記者 曹曉霞 通訊員 劉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