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兩神相毆》隨筆

兩神相毆(原文)

孝廉鍾悟,常州人,一生行善,晚年無子,且衣食不周,意鬱鬱不樂。病臨危,謂其妻曰:“我死慎毋置我棺中。我有不平事,將訴冥王。或有靈應,亦未可知。”隨即氣絕,而中心尚溫,妻如其言,橫屍以待。   

死三日後,果蘇,曰:我死後到陰間,所見人民往來,與陽世一般。聞有李大王者,司賞善罰惡之事。我求人指引到他衙門,思量具訴。果到一處,宮殿巍峨,中坐尊官。我進見,自陳姓名,將生平修善不報之事一一訴知,且責神無靈。神笑曰:“汝行善行惡,我所知也;汝窮困無子,非我所知,亦非我所司。”問:“何神所司?”曰:“素大王。”我心知“李”者,“理”也;“素”者,“數”也。因求神送至素王處一問。神曰:“素王尊嚴,非如我處無人攔門者。我正有事要與素王商辦,汝可隨行。”少頃,聞呼騶聲,所從吏役,皆整齊嚴肅。

行至半途,見相隨有瀝血者曰“受冤未報”,有嚼齒者曰“逆黨未除”,有美婦人而拉醜男者曰“夫婦錯配”。最後有一人袞冕玉帶,狀若帝王,貌偉然而衣履盡溼,曰:“我,周昭王也。我家祖宗,自後稷、公劉,積德累仁,我祖父文、武、成、康,聖賢相繼,何以一傳至我,而依例南征,無故為楚人溺死。幸有勇士辛遊靡長臂多力,曳我屍起,歸葬成周,否則徒為江魚所吞矣。後雖有齊侯小白藉端一問,亦不過虛應故事,草草完結。如此奇冤,二千年來絕無報應,望神替一查。”李王唯唯。餘鬼聞之,紛紛然俱有怒色。鍾方悟世事不平者,尚有許大冤抑,如我貧困,固是小事,氣為之平。

行少頃,聞途中唱道而至曰:“素王來。”李王迎上,各在輿中交談。始而絮語,繼而忿爭,嘵嘵不可辨。再後兩神下車,揮拳相毆。李漸不勝,群鬼從而助之,我亦奮身相救,終不能勝。李神怒雲:“汝等從我上奏玉皇,聽候處分。”隨即騰雲而起,二神俱不見。

少頃俱下,雲中有霞帔而宮裝者二仙女相隨來,手持金尊玉杯,傳詔曰:“玉帝管三十六天事,無暇聽些些小訟。今贈二神天酒一尊,共十杯。有能多飲者,便直其事。”李神大喜,自稱“我量素佳。”踴躍持飲,至三杯,便捧腹欲吐。素神飲畢七杯,尚無醉色。仙女曰:“汝等勿行,且俟我覆命後再行。”  

須臾,又下,頒玉帶詔曰:“理不勝數,自古皆然。觀此酒量,汝等便該明曉。要知世上凡一切神鬼聖賢,英雄才子,時花美女,珠玉錦繡,名書法畫,或得寵逢時,或遭兇受劫,素王掌管七分,李王掌管三分。素王因量大,故往往飲醉,顛倒亂行。我三十六天日食星隕,尚被素王把持擅權,我不能作主,而況李王乎!然畢竟李王能飲三杯,則人心天理,美惡是非,終有三分公道,直到萬古千秋,綿綿不斷。鍾某陽數雖絕,而此中消息非到世間曉諭一番,則以後告狀者愈多,故且開恩增壽一紀,放他還陽,此後永不為例。”

鍾聽畢還魂。又十二年乃死。常語人云:“李王貌清雅,如世所塑文昌神;素王貌陋,團團渾渾,望去耳、目、口、鼻不甚分明。從者諸人,大概相似,千百人中,亦頗有美秀可愛者,其黨亦不甚推尊也。”鍾本名護,自此乃改名悟。


《子不語-兩神相毆》隨筆



這是《子不語》中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故事大概是說常州有一個姓鐘的孝廉,病危,他感覺自己這輩子活的不公平,便告訴自己的妻子,死後不要把他放在棺材裡,他要去找閻王理論,說不定能死而復生。他死後妻子遵從他的意思沒有下葬,三天後果然復活了。下面就是他講述自己在陰間的遭遇。

鍾孝廉到了陰間,打聽到有個李大王,掌管賞善懲惡之事,於是便找李大王訴說自己生前做善事沒善報,責怪神仙不顯靈。李大王說:“你做善事或者惡事我都知道,但是你有沒有好的命運這個不歸我管,要去找素大王。”恰逢李大王找素大王有事商辦,於是便讓鍾孝廉跟著他一同前往。一路之上,盡是向李大王喊冤訴苦之人,更是遇到了周昭王攔車鳴冤,相比之下,鍾孝廉覺得自己貧困這點小事根本不算什麼大冤屈。

過了片刻,便遇到了素大王,兩個神仙便在車裡面討論起事情來,剛開始還是小聲商討,一會就變成了大聲爭吵,最後下車大打出手。李大王打不過素大王,便要去天庭告狀。少頃,下來兩個仙女說:“玉帝要管的事情太多,沒時間聽你們在這扯皮。現在給兩位神仙一壺酒,共十杯。你們誰喝得多,玉帝就為誰做主。”最終素大王喝了七杯獲勝。過了一會,玉帝再次下旨:“理不勝數,自古皆然。世間世事,凡所遭遇,素王掌管七分,李王掌管三分。但是素王喜歡喝酒,喝多了就胡來一通,還經常來插手我的事情,何況區區李王。然而人心天理,美惡是非,終有三分公道。鍾孝廉雖然陽壽已盡,但是考慮到我剛剛說的話要告訴世間百姓,便放他還陽,下不為例。”

鍾孝廉聽完就醒了過來,又活了十二年才去世。他常常告訴世人:“李王長的儀表堂堂,就像文昌神一樣;而素王則相貌醜陋,他的隨從也長的差不多,有一兩個好看的,也不會被大家所尊崇。”



理不勝數,故事似乎是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如果你感覺命運對你不公平時,需要自我安慰可能是素王又喝酒耍渾了。然而,聽慣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的新時代青年又怎敢苟同。固然天理可循,而命數難定。面對生活、工作的不順,我們是要妥協、埋怨還是積極向上?我命由我不由天,雖命數難定,不搏又怎可知。換言之,命數難定,我們目前的生活不也是我們努力拼搏來的嗎。

鍾孝廉死而復生後改名鍾悟,那麼諸位看官看完這則故事又有何感悟。

有個有趣的小細節,素王古往今來卻有此人。“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素王便是孔子,想必袁枚先山飽讀詩書,定不會不曉此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