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機:中國農民飛速減少,糧食危機如影隨形!

中國農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盛世危機:中國農民飛速減少,糧食危機如影隨形!

我這話並非危言聳聽。中國農村已經成了老年人俱樂部,除了過年那幾天,村子裡的年輕人寥寥可數,更致命的是由於糧價長期低位徘徊,農民已經無法作為一個能養家活口的職業存在,年輕人拒絕種地,大片農田正在荒蕪,農村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

不僅如此,與農業相關的企業也舉步維艱,在A股上市的農業公司過得都不好,要麼虧損,要麼利潤極低。以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種子行業來說,隆平高科、敦煌種業、登海種業、豐樂種業、神農科技都是連年虧損,農發種業營業收入50多億,利潤也只有一千多萬。

可見,農業低迷不僅讓農民紛紛出走,連農業科技也舉步維艱。沒有利潤、沒有前途,資本當然不願意投資!當風投資本在共享單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上揮金如土,動輒幾十億幾百億的瘋狂撒錢,在農業上卻吝嗇的如同葛朗臺。幾年前敲鑼打鼓說要全面進軍農業的聯想控股現在也消停了,想必是受傷了。

中國農業發展受到兩大因素的強力制約:低迷的糧價和不能交易的土地制度。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中國農業永無出頭之日。

一、低迷的糧價

2000-2020年,中國小麥價格始終維持在1元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20%,玉米價格也只是從6毛漲到了9毛多,大米由於品種繁多,難以統計,但同一品種大米漲幅也不大。

盛世危機:中國農民飛速減少,糧食危機如影隨形!

但過去20年,中國人均GDP從950美元增長到了1萬美元,社會平均工資也從1000元增長到了四五千元,總體物價更是翻了幾番,但唯獨糧價幾十年如一日保持不變。

中國糧價脫離了中國國情,違背了經濟規律,種糧是無利可圖的行為,這必然會傷害農業的發展,導致全行業陷入困境!農村的凋敝和農業企業的虧損就是最直觀的反映。

農業科技企業連生存都無法保障,又何談投資搞研發?農民連收入都無法保障,又何來動力面朝黃土背朝天?種糧沒效益,資本不是慈善為何要進入?

有人說,糧價是國際糧食供需市場決定的,國外的糧食那麼便宜,國內的糧價憑什麼漲?

這個問題就要牽涉到農業生產方式了,而問題的本質就是土地所有制!

二、中國農業生產方式落後

中國企業為何熱衷於進口美國、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小麥和玉米?因為價格便宜!國內玉米價格是0.95-1元/斤,而美國玉米只要0.6元/斤,足足比中國便宜了40%,扣除運費、關稅,到岸價格也比中國便宜至少2毛以上!中國糧食在美國面前毫無競爭力!

盛世危機:中國農民飛速減少,糧食危機如影隨形!

中美糧價的差異源自於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美國是機械化、農場化生產,一個五口之家可以耕種幾千畝土地,生產效率是中國農民的幾百倍,還處於封建小農社會的中國農民當然不是資本主義時代的美國農民的對手!

三、全球糧食危機隱現

有人說,既然外國糧食那麼便宜,我們的土地完全可以拿去搞經濟建設,建工廠、搞房地產、搞旅遊、種樹木……,帶來的效益更多,糧食直接從外國進口不就行了?

從經濟學角度看,這種想法沒錯,但世界不僅僅是經濟的,更是政治的!如果美國、巴西、阿根廷、越南禁止向中國出口糧食,我們立刻就陷入生存危機,中國的命運也將掌握在外國人手中,這將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其實,現在中國已經高度依賴外國糧食供應,2019年中國糧食進口總量超過1億噸,其中大豆9000萬噸,小麥963萬噸,玉米720萬噸,大米532萬噸,高粱600萬噸。而中國糧食總產量7.16億噸,進口糧食已經佔中國糧食總需求的15%!如果沒有這些糧食進口,中國短期內根本沒有能力彌補!

盛世危機:中國農民飛速減少,糧食危機如影隨形!

近來,全球糧食危機正隱隱浮現!隨著疫情蔓延,越南、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泰國等國已經全面或部分禁止糧食出口。如果疫情持續下去,肯定會有更多國家跟進!國際糧價正在上漲,如果更多的國家把糧食作為武器,中國終將迎來糧食危機!

昨天我就說了,類似於歐佩克的糧食出口組織遲早會出現,低糧價的時代終將一去不復返!中國如果不未雨綢繆,終將陷入困境!

四、土地所有制的束縛

要激活中國農村,提高農業競爭力,一方面要提高國內糧食收購價格,另一方面必須改變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儘快從小農經濟向集約化農場制轉變!讓農業生產從一家一戶的個體轉變成以農場(企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組織!

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的經濟價值!農業科技企業才能擺脫困境,社會資本才會踴躍投資農業!農業才能進入良性循環,而不是靠國家補血苟延殘喘!

而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的最大障礙就是農村土地所有制!中國一切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村土地農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支配權,這就限制了農村土地集約化、資本化之路,始終走不出小農經濟的怪圈!

盛世危機:中國農民飛速減少,糧食危機如影隨形!

個人建議放開農村土地交易,提倡農民以土地入股農場,讓農田儘快集中起來,形成以農場(企業)為核心的規模化生產。國家可以出臺企業化農場的設立條件,讓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都可以參與,並根據其掌握的耕地面積,下達糧食供應指標。農場(企業)為了用最少的土地完成糧食指標,必然想方設法採取更先進的農業技術以提高產量,剩餘的土地就可以種植經濟效益更高的其它農作物。這樣的生產方式,不僅糧食產量不會降低,農業產值也將大大提高。

五、重建農村經濟體系

中國農村為何凋敝?本質是沒有經濟體系!除了種地吃飯,其它商業娛樂活動少的可憐,有些農民一輩子沒進過電影院,一輩子沒住過星級酒店,這種生活方式固然環保,但沒有消費的個體在經濟活動中的價值趨近於0!

農業集約化後,農民從農夫轉變成農場(企業)員工,富餘勞動力則轉到配套的工商業活動中去,村莊大幅減少,集中居住的城鎮迅速擴張,房地產、商業、娛樂、旅遊、工廠都會應運而生,最終在廣大農村地區形成類似於城市的經濟體系。這樣的農村,所能創造的GDP將是現在農村的幾十倍!

盛世危機:中國農民飛速減少,糧食危機如影隨形!

中國農村必須重生!否則,等這一代農民老去死去,以現有的農業收入,沒有年輕人願意種地!這非是危言聳聽,希望有關部門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