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對德雲社的演出影響有多大?

專業保潔哥


此次疫情對於德雲社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德雲社和電影院等場所一樣,開業遙遙無期,卻依然要付出昂貴的成本。

不過,相信郭德綱可以帶領德雲社渡過難關。也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又可以去德雲社聽相聲,開心大笑了。

德雲社的所有演出全部停止,對觀眾、對德雲社都是巨大損失

疫情爆發有兩個多月了,而德雲社也停業了兩個多月。到現在為止,疫情並沒有完全控制住,國外的疫情愈演愈烈,剛有一些地方的院線開業,馬上被緊急叫停。


而德雲社開業同樣遙遙無期,等所有的學校都開學了,德雲社可能還沒辦法演出。德雲社是屬於封閉式的人群密集的場所,是重點監管的對象之一。

德雲社現在有400多位演職人員,加上家屬有1000多人,這些人都要指望郭德綱吃飯。平時演出正常的話,按勞分配,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沒飯吃,還有可能買房買車。


但現在不一樣了,德雲社停業之後,一分錢收入都沒有,卻要付出昂貴的房租等成本,這麼多人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郭德綱火了有15年,德雲社發展的一直不錯,賺的錢不少,但他們的錢都是說相聲辛苦賺來的,不像炒股來的那麼容易,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多。雖然有一些副業的投資,但總體的收入還是來源於說相聲。

郭德綱平時對德雲社員工挺好,福利待遇都不錯,給他們做衣服等等,估計賬上的現金流也不是很多。因為這次的疫情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很多平時生意好的飯店、公司都扛不過三個月,德雲社也比較艱難。

德雲社再有錢,郭德綱的資產也比不上馬雲、馬化騰、王石、許家印、潘石屹、曹德旺等企業家。所以,這次的疫情對於德雲社來說,更是一次巨大的考驗,是德雲社從創業以來,面臨的又一次可能交不起房租的困境。

而德雲社停演,對於廣大觀眾來說也是一筆最大的損失。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太大了,平時神經繃得緊緊的,難得一笑,很多歡聲笑語都是德雲社的相聲帶來的。

疫情爆發以來,很多人不但聽不到德雲社的相聲,而且壓力比平時大了很多,迫切需要釋放,卻又得不到釋放,很是苦悶。

相信郭德綱和王惠會帶著德雲社度過難關

德雲社停演以後,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錢的問題。這麼多人要養活,雖然說孟鶴堂等人開始涉足影視圈,但並不多,片酬也不高。而張雲雷本來大紅大紫,但由於做了手術,也休息了好久了。

德雲社的小劇場都是在各大城市的最繁華地段,房租非常貴,平時正常演出,除了成本之外還能有結餘,而疫情期間完全是倒貼。

這種情況也給郭德綱和王惠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又要回到德雲社創業初期,為了房租而發愁的狀態。那個時候,德雲社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王惠賣房賣車賣首飾,跑回天津跟父親要錢。,幫助德雲社度過難關。

如今,王惠名下資產眾多,如果到了萬不得已,會再次慷慨解囊,將這些資產拋售,換成現金流支持德雲社的運作。只要有郭德綱和王惠在,德雲社是不會垮掉的,不用擔心。

堅持到疫情結束,德雲社可以順利開張,像以前一樣演出,那麼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R娛記


新冠疫情對德雲社演出影響是比較直觀的,全方面停止,而且目前開張遙遙無期。

德雲社演出跟影院是一樣的性質,屬於封閉場所的密集人群活動,這種娛樂活動必定是最後一批解禁,可能學校都開學了,這些場所還要再等會。

而德雲社收入的主要就是商業演出,而且是大型場子的商業演出,小劇場撐死了就能收支平衡,算是給年輕演員練手的地方。

大型商演包括國內和國外,現在最慘的就是國內稍微好轉,國外又疫情大爆發,之前預計的德雲社綱絲節海外遊輪場,還有五個月時間,現在連東京奧運會都叫停了,那玩意兒估計也夠嗆。到時候弄一艘滿載著傳統文化粉絲的“恐怖遊輪”出來,估計老郭也承受不起。

說白了,就算國家管理商業演出的部門負責人都是德雲女孩,下達命令冒死也要去捧角兒,而且強制所有演出城市必須組織人去德雲社商演現場應援。但作為郭德綱這樣的聰明人,也不敢隨便牽頭開業,一旦出一點事情,哪怕是一個觀眾流鼻涕發熱,到時候各種負面新聞一發酵,對德雲社的打擊也是毀滅性的。這種非常時期任何公眾人物都是夾著尾巴做人,德雲社不可能那麼剛強,為了掙錢為了割韭菜敢去玩命。

而且老郭比粉絲愛惜健康得多,雖然她們都烏央烏央的願意為了角兒們赴湯蹈火,但老郭未必願意跟你們殉情。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對傳統文化也一樣,對那些覺得自己跟著德雲社弘揚傳統文化就刀槍不入的粉絲更加一樣。

商演停了之後,德雲社其他周邊行業基本上就是賠錢貨,老郭雖然相聲領域的經營才能前無古人,但在其他領域投資連票友都不如。

老郭的飯店已經涼了好久,現在是跟局氣飯店合作,把某頂流的大褂和照片等用來當廣告,招攬熱愛傳統文化的女客。但這個新鮮勁兒很快就過去了,畢竟名人餐飲躲不開一個惡性循環“價格虛高”,你說就為了跟誰誰誰的大褂合個影,非得吃個幾百上千的,就算腦子裡都是麵糊也不會反覆去的。

而德雲華服歷來就是對內為主,而且那些幾千上萬的大褂一般人也消費不起,註定只能走小眾市場,靠這個賺錢壓根也不可能。

至於其他的紅酒、薰衣草小熊等,基本都是走的微商路線,在粉絲內部收割一下韭菜,對外做不出品牌,產品也毫無優勢,所以有一搭沒一搭的維繫著,要養活社團根本指望不上。

其他德雲社演員的副業也多多少少受了影響,其中最嚴重的應該是于謙的馬場,現在野生動物直接變成高危代名詞,他那裡面又有很多野生動物和禽類,估計現在是重點監管區域,將來營業都會有影響。

所以還是祈禱疫情趕快過去,讓娛樂文化產業回覆正常,否則這樣只出不進的吃老本,即使老郭這麼厚的家底也經不住糟踐,追星粉們錢包早已經飢渴難耐,等著揮金如土的拯救傳統文化呢。


鹹魚茶館


德雲社的經營方式雖然早就不是想當初老相聲藝人口中的“颳風減半、下雨全完”,但它也是一個以觀眾為前提的文化娛樂公司。

說白了,德雲社的掙錢模式全靠觀眾,開門營業。觀眾買票走進劇場聽相聲,他們就有收入,不演出他們就沒有收入,就這麼簡單。

今年德雲社受疫情的影響,和各行各業一樣,接受了一次大考,而在大事面前,郭德綱從來就不糊塗,他帶著自己已經能夠商演掙錢的徒弟,先後多次為武漢捐款捐物,履行了一個公眾人物該有的社會責任。

至於說受疫情的影響這件事,我們知道一定是有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可是德雲社眾人從來沒有怨天尤人,他們坦然接收了這一切。

本來安排在春節假期期間的郭德綱一年一度的天津省親專場,沒有如期舉行,人們常常津津樂道的德雲社從來不退票的“梗”也被改寫,德雲社在網上開啟了退票窗口。

而新年後的開箱也是德雲社每年比較隆重的演出之一,到如今還沒有開箱的消息,雖然已經有黃牛在售德雲社的演出門票,但什麼時間開始演出,他們也沒有一個準信兒。

德雲社主要收入渠道之一的小劇場目前也沒有開門營業的跡象。

而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德雲社的比較有名的演員,比如岳雲鵬、孟鶴堂、燒餅等人,在居家的日子裡,每個人所做的都是正能量的事。在沒有演出的日子裡,他們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對社會有用的事之外,就是在家抓緊搞創作。

春天來了,對於疫情,在全國人民的緊密配合之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各行各業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序的復工。

德雲社也不例外,孟鶴堂參與演出的《大贏家》已經免費上映;他和搭檔周九良以及燒餅、曹鶴陽在喜劇人的競演也已經開始了現場錄製;郭麒麟新綜藝的錄製也被提上日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郭德綱要養活旗下的400多演職人員,作為這麼大一個家庭的當家人,他應該、也必須有應對風險的能力。相信他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至少是應該有其他掙錢的途徑來保證這400人的基本生活所需。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切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到時候德雲社的小劇場開業,各位“角”們的商演開啟,又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春天。


於小小


餐飲、演出現在肯定受影響吧,別說不讓開,讓開也沒多少人敢去。

同樣的他那些靠演出賺錢的各種公司,肯定也賺不了錢吧。

不過現在黃牛已經開始預售票了,雖然時間地點人物都不確定。

急急忙忙賣票,估計沒米下鍋了?賣掉票大家才能分錢。這塊多少能有點收入。

服裝這個據說衣服錢都是演員自己出,演員沒收入,會有錢做新衣服?也不一定沒有。燒包小演員可能有存款。

紅酒和護膚品估計是重點收入吧,說的上名字的徒弟差不多都出來賣微商了吧,沒看親兒子都拉出來賣微商做廣告了嗎?就指著這塊收入混飯吃了吧。

郭老闆兩口子很有錢,他們生活肯定不受影響。一般有點名氣的演員也不差這點收入,頂多不那麼肥了。

至於小演員,不知道有沒有基本工資?沒演出,國家是給德雲社補助的,就是不知道他們給不給小演員發補助。

綜上所述,估計德雲社這段時間主要收入是微商收入,和黃牛預售票錢分成吧。

還有部分演員和工作人員開直播,就是不知道這部分怎麼分賬了。


段段講故事


影響是巨大的

一方面,德雲社是娛樂性質場所,在疫情期間,絕對是被管控最嚴格的企業之一,沒有演出,就沒有收入,全國各大劇場的租金,不會是小數目,這一筆龐大的開支避無可避!

另一方面,德雲社養了400多位相聲演員,以郭德綱的性格,絕不會讓跟著他的徒弟,演員們斷糧,尤其是在這個非常時期,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儘管是這樣,但我相信,德雲社這些年也掙了不少錢,有一定的家底和實力,一定會挺過來!

當年剛成立的德雲社,沒有觀眾基礎,沒有穩定的收入,就連房租都交不起,不也挺過來了嗎?

待到真正的春暖花開日,相聚德雲共歡笑


珍珍老師在河南


這次疫情德雲社損失會是慘重的,因為各種演出暫停,能不能正常開箱都不知道。德雲社可就靠這個盈利的。場租還要付,那麼多人的工資要付。即使這樣,郭德綱仍然捐款100萬,岳雲鵬捐款20萬。國家大義面前能這樣,這個時候再攻擊他的私德如何,也是自取其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