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征程中的“平凡”與“不平凡”

供稿:解瑛 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馳援湖北通山醫療隊隊員

2月11日,一個平凡的日子,但對於我和我的隊友來說,這一天,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帶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祝福和囑託,踏上抗疫征程,深深感受著平凡之人的不平凡……

抗疫征程中的“平凡”與“不平凡”

說起逆行者,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醫務人員,但是在抗疫中,有許多不同職業的“戰士”,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抗疫聚沙成塔。從出征的那一刻起,直到咸寧市通山縣援鄂醫療隊的駐地,一直都有警察的陪伴,我們並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不曾看到過他們的容顏,但我們知道,他們也有家,他們也多日不曾歸家。他們不也是逆行者嗎?

抗疫征程中的“平凡”與“不平凡”

雖然是疫情期間,但進入機艙,迎接我們的是乘務員那一如既往溫暖的話語,雖然大家都戴著口罩,並不能看到她們的面容,但從她們那彎起的眉梢中,我們看到了她們真誠的笑容;周到的服務、關切的話語,讓我們忘記了疲憊,更是讓我們在高空把緊張的心情放鬆了下來;咸寧機長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中,飽含著對白衣戰士的鼓舞……

抗疫征程中的“平凡”與“不平凡”

來到通山,我們入住的酒店工作人員何嘗不是逆行者?當酒店被徵集為醫務人員指定住所後,儘管他們的家近在咫尺,他們卻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家,與家人團聚。他們雖然沒有像醫護人員一樣為患者治病,但是為了確保醫護人員能夠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到戰鬥中去,他們默默無聞地付出和熱情地服務,為我們做好生活上的保障。

每天到了吃飯時間,一個笑容可親的姐姐總會給我們送上可口的飯菜,她會利用簡短的幾分鐘跟我們嘮一下家常:“口味習不習慣啊?”“你們的家鄉菜有些什麼啊?”“天氣變冷了要注意加衣服啊!”零星幾句問候和叮囑中,我們感受著他們的溫暖。在瞭解到雲南的小吃後,還特地為雲南醫護人員做了麻辣洋芋條,讓我們在異鄉吃上家鄉的風味小吃。如果我們下班錯過了吃飯時間,她會及時把餐食加熱後送到房間,每當端著那暖和的餐盒時,一股暖流在我的心間流過。

抗疫征程中的“平凡”與“不平凡”

在後來的交流中得知,這位送飯的姐姐叫任建華,任姐姐是酒店的餐飲部經理,春節期間發生疫情,由於有些員工返鄉下老家不能回城工作,她就扮演了多種角色,從管理到廚房理菜員,從幫廚再到為每一個醫護人員送餐的服務員,每天吃住在酒店。她是一名退伍軍人,家就在附近,她的小兒子前年因為生病休學了一年,現在雖然復學了,但還在家中藥物調理。疫情發生後,任姐姐以一個軍人的執著和擔當投入到了這場戰鬥中。為了支持她的抗疫工作,她的丈夫放棄了其它生計雜活,在家照顧小兒子。

在酒店工作人員裡,像任姐姐這樣平凡之人的逆行之舉還有很多。他們也有家裡人需要照顧,他們也害怕病毒,但他們都在為抗疫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疫情當中,還有無數平凡的奉獻者,但他們一個個看似微小的舉動,深深鼓舞著我們……

隨著疫情的好轉,通山縣變成了低風險地區,各商戶開始逐步復工復產,許多愛心人士給醫療隊送來了牛奶、蘋果、熱乾麵、雞蛋以及殺好的雞,他們只是把東西放到酒店前臺便離開了,連句話都沒有留下。我們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我們知道他們是淳樸的通山人。在這疫情的日子中,大家有恐慌,有淚水,但也有更多勇敢和善舉。那些連名字都叫不上的平凡人,在這場全民的危難中閃閃發光。正因為有了他們,才讓我們堅信,春天終究是會到來的。

抗疫征程中的“平凡”與“不平凡”

抗疫征程中的“平凡”與“不平凡”

3月8日,通山縣清零了,大家心裡異常地開心,覺得這段時間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生活中、工作中、在病房裡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謝謝你們那麼遠地來支援通山!”抗疫工作的成效,不僅僅是醫務人員的努力,還有很多平凡的人做了很多不平凡的事。然而就是這些平凡的人,這些不平凡的事,共同築牢了我們國家的“抗疫長城”,共同成就了中國的不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