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多才多藝的趙孟頫,是非也多。有人認可,亦有人鄙棄

就比如說,元仁宗對趙孟頫的評價就很高,說他有七個方面的優點。哪七點?第一是帝王苗裔,他是宋氏宗親,是八王趙德芳的第十一世孫。第二,狀貌昳麗,說他長得非常之好。第三,是博學多聞。第四,是操履純正,人品極好。再一條是文詞高古,文章寫得非常絕妙。第六條是書畫絕倫。最後一條是旁通佛老,對於老子、佛教的學問,理解的很通透,造詣玄微,非常之高。這算是對趙孟頫的全方位的一個肯定,可見歷史上的趙孟頫,詩書畫幾個方面的地位之高。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青山吟》節選

可就是如此地位之高的人,為何傅山對趙孟頫憎恨的咬牙切齒,傅山這樣講:“薄其為人,痛惡其書淺俗”。罵趙孟頫小人、是匪人,而且是從他的人來憎恨他的字,說他字也非常的淺俗。再說說與趙孟頫並列稱為“趙董”的董其昌,是趙孟頫以後清代皇帝最推崇的大書法家,這個人的書法地位比傅山要高。而他對於趙孟頫的字,一直不服氣,經常指指點點的批評趙孟頫。還經常說他不仁,這是為什麼?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太湖石贊》節選

這得從趙孟頫的身世說起,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後。如此顯赫

第一次,當尚書夾谷之奇推薦他當翰林編修時,他相當乾脆地拒絕了。第二次,被強起出仕,他仍然稱疾力辭,這種拒絕在當時是帶有幾分勇氣和膽量的。因為中國古代的歷代統治者對於那些不合作的名士才子,大致準備了二條道路:一是荒蕪邊遠的流放之地,一是流血砍頭的刑場屠刀。更何況趙孟頫特殊的身份,他是仕元還是隱居,意味著生於死的問題。第三次,江南待御史程文海奉召搜尋江南遺逸,這次,他沒有也不敢再拒絕,而這一次也帶有一點綁架性質。他自己的詩:“提來官府竟何補,還望故鄉心惘然”(《送高仁卿還湖州》)便是證明,但他畢竟出仕了,也正因為這次的出仕,構成他頗有爭議的一生。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秋深帖》節選

確實,對身為皇室後裔要轉身投向敵對的元朝廷,所謂的“貳臣”在道德和輿論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那麼對於趙孟頫這樣的人,如果我們持否定的態度,說他保了元朝,保了異族。我們對於他的人品方面,甚至對他整個人進行否定,那就糟糕了!糟糕在哪裡,大家知道,清朝、元朝的時候,漢人做高官的很多,到後來的劉墉這些人,都是做了高官。但是這些人,很多人人品一點都沒有問題,但他們也確實保了異族,在這個問題上,大家如果糾纏下去,我們整個的歷史都成了問題,是不是?

所以,對於趙孟頫這些人,我們都應該有一個體諒。在人品上,不必過多的計較趙孟頫。而書品上,他的地位更是無可動搖。據說傅山和董其昌到了老年之後,都服氣趙孟頫了。畢竟人的觀點在一生中有很多轉折的時期,特別在老了以後,它真摯的表現更加溢於言表,那麼你是否會理解趙孟頫,從心底接受他認可他?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為何如此備受爭議?

進入硯田書院書友圈,每天進步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