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高地延续千年 绍兴稽山书院全力推动复建工程

国学高地延续千年 绍兴稽山书院全力推动复建工程

近期,稽山书院正全力推动绍兴市越城区府山公园内,在原址上按明代稽山书院图的布局、以绍兴明式建筑的风格,按传统工艺进行打造的复建工程,力争使其成为可以继续延续千年的文化遗产。可以期待的是,绍兴市稽山书院这一980年历史文化遗存、国学高地,不久之后将继续惊艳世人,继续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绍兴建城的2510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光耀千古、影响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思想家,诸如范仲淹、朱熹和王阳明等。而在绍兴连接了这三位先贤的桥梁,即是先由北宋名相范仲淹知越州时创立的、朱熹在浙东为官时讲学敷政的、后因明代大儒王阳明讲授“致良知、万物一体”思想而中兴的稽山书院。

国学高地延续千年 绍兴稽山书院全力推动复建工程

明代稽山书院图

宋宝元元年(1039),范仲淹因秉公直言而遭贬斥出京,出任越州知州。一贯重视书院教育的范仲淹,即在到任后的第二年,在越州州治(原绍兴府城隍庙西邻,解放后后为绍兴丝织厂,今偏门直街府山下绍兴博物馆附近位置)创建稽山书院。宋淳熙八年(1181年),52岁的南宋大儒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因慕“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故特住稽山书院“讲学敷政,以倡多士”。元至正年间,稽山书院得以修葺扩建,但元末曾一度荒废。明嘉靖元年,年满50岁的阳明先生辞官归隐绍兴,专事讲习活动。次年,南大吉出任绍兴知府。南大吉出任绍兴知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新修缮了绍兴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稽山书院,增建了明伦堂、尊经阁,并邀请王阳明撰写了《稽山书院尊经阁记》。感于绍兴府及南大吉的盛情邀请,王阳明遂将讲学之所移至稽山书院,住持书院讲学论道。经王阳明多年的讲学及扩建,稽山书院再次成为当时国内最为著名的书院。

国学高地延续千年 绍兴稽山书院全力推动复建工程

稽山书院由明到清,又几经兴废。刘宗周、黄宗羲等大儒亦曾在稽山书院讲学论道,但盛况已不复当年。所幸的是,在范仲淹第二十九世孙、著名国学大师及书画家范曾先生等的倡导下,稽山书院于2014年10月12日在绍兴市柯桥区会稽山龙华寺内举行了复牌揭幕仪式,这标志着时隔近千年,宋明时期的“越地讲学圣地”——稽山书院宣告正式复院,数十位国内外文化名流相聚会稽之巅,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范曾先生从时任绍兴市人民政府俞志宏市长手中,接过了稽山书院复院后首任山长聘书。复院后的稽山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文化名流、大家学者,面向社会大众连续举办文化讲座(讲会)。稽山书院已连续举办了数届“会稽山论坛”,期间鸿儒云集,莫言、叶嘉莹等数十位文化名家及稽山书院特聘教授齐聚会稽山巅开坛讲座,重新开启了越地讲学之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