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愛國合作社,“一週銷了300多斤洞庭山原產地碧螺春”

正是蘇州洞庭山碧螺春上市季節,3月26日,記者來到吳中區金庭鎮庭羅茶果專業合作社,這家鎮農科站牽頭的合作社,有216戶農戶,社長是炒茶能手倪愛國。

採茶、揀茶、炒茶,忙煞農戶商家

今年疫情影響下,除了外地採茶工銳減,地產碧螺春受乾旱影響,量少價升。倪愛國告訴記者,蘇州洞庭東西山各有一個合作聯社,西山碧螺春茶葉專業合作聯社,由12家合作社組成,合作社主要經銷茶葉、楊梅、枇杷等農副產品,在快遞網購興起以後,“兩山”面向全國消費者,楊梅、枇杷這點花果產量,不愁銷路了,農戶很快能賣掉變現。陸續來了不少合作社茶農,揹著桑籃,將當天採摘的鮮茶(青頭)賣給合作社,合作社有保底價。當日青頭一斤160—180元,每四五斤青頭才能做成一斤幹茶。

倪愛國合作社,“一週銷了300多斤洞庭山原產地碧螺春”


在倪愛國合作社揀茶,蔣東一隊的吳華君忙著挑揀茶葉,揀茶30元一斤20元—30元,半天勞務收入45元到60元,今天揀了半天茶,頭頸有點痛。釆茶收入150元一天,準備明天去採茶,換換花樣。一季茶葉近兩個月,她一個月做半天,收入也有1200多元,“去年賺了2200元,買了條項鍊”,吳華君很開心。

倪愛國合作社,“一週銷了300多斤洞庭山原產地碧螺春”


採茶、揀茶、炒茶,農戶商家忙得熱火朝天。

“殺青”不能戴手套

一字拉開的師傅,正忙著炒茶。一鍋青頭最多炒出3兩多幹茶,耗時將近1小時,炒一鍋光人工費30—40元,一斤茶要炒三鍋,炒茶費用100元。青頭下鍋了,倪愛國也來炒一鍋。記者看到,碧綠的嫩芽在鐵鍋裡冒著熱氣,倪愛國雙手不停翻炒青頭。“碧螺春必須人工炒,炒制工序殺揉捻搓”,倪愛國說,祖輩炒制碧螺春的口訣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炒茶四道工序殺青、揉捻、搓團、烘乾一樣也少不了。

倪愛國合作社,“一週銷了300多斤洞庭山原產地碧螺春”


“為什麼沒戴線紗手套呢?這樣炒茶不燙手嗎?”面對記者疑問,倪愛國笑道,“老祖宗傳下來,鐵鍋再燙,炒碧螺春殺青也不能戴手套的,炒茶比賽規定殺青也不戴手套”,人工炒,就是能準確感知鐵鍋和茶葉溫度,控制火候。記者瞭解到,有茶廠研發了炒制碧螺春的設備,但茶型、香氣盡失。

“地產碧螺春是農戶最主要收入”

洞庭山原產地群體小葉碧螺春聞名天下,全年出產碧螺春、炒青260噸,倪愛國介紹,碧螺春收入是當地農戶最主要收入,每家每戶產業都有茶葉,茶農一畝地能採碧螺春茶8斤,炒青12斤,洞庭兩山,西山1.8萬畝種植碧螺春茶山地,東山1.2萬畝,茶農一家收入多的十幾萬,中戶6、7萬元,小戶2、3萬元。

倪愛國合作社,“一週銷了300多斤洞庭山原產地碧螺春”


疫情影響,“零買客戶大量減少”

倪愛國的合作社每年經銷兩噸多地產碧螺春(含炒青)。

倪愛國合作社,“一週銷了300多斤洞庭山原產地碧螺春”


3月13日吳中區召開碧螺春發佈會,公佈原產地碧螺春參考價,特級一斤5800元,倪愛國說,地產碧螺春仍然銷售旺盛。今年受疫情影響,老客戶、大公司,有一定量的比較正常,訂單數延續去年,零買客戶訂單大量減少,比如買5斤、10斤、20斤的客戶少了。本地群體小葉種長出芽葉,可以採摘,是從3月18日開始,目前銷售價每斤1500——2000多元,合作社一週為農戶銷售了300多斤碧螺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