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這本書教會了我們什麼

《刻意練習》,這本書教會了我們什麼

今給大家分享一本書,叫做《刻意練習》。應該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他核心意思就是說,我掌握一定的練習方法,並且 堅持下去,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成就。

之所以拿這本書出來給大家分享,我是覺得裡面有幾個點是值得我們反覆琢磨的。

一、走出舒適區

這一點我這之前的文章裡面也說過,每個人都習慣在自己擅長的或者是熟悉的範圍內活動,總是害怕跳出這個圈,因為大家不喜歡被批評和指責。

但是一個人要成長,一定是需要走出這個圈的,不然沒有提升的機會。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讓自己的舒適圈越大,維度越多,才能讓自己更有價值。

二、不要做天真的練習

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認為我只要重複做比較長的時間,就一定會成為行業專家,有個1萬小時定律,大概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大家只記住了時間,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點,那就是重複的同時要學會總結、分析並作出調整,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複,那只是一個經驗用了多長時間而已,不可能讓你成為專家。

三、需要專注

在短時間內投入100%的努力,比起在長時間內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效果好很多!

四、突破瓶頸

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書中的建議是在瓶頸期,就去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更難的事情。

五、培訓計劃

我們平時在做培訓計劃的時候,有的時候會認為提升知識才是最主要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目的應該是提升技巧,而非掌握知識。

六、模仿

模仿這件事,我是十分認可的,在工作中我也會經常要求新人去模仿優秀的同事。

其實在中國模仿成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國內的一些汽車廠商,在前期都是以模仿國外優秀的車企為主,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推出一些車型,有很多事得到了成功。在成功之後才開始了自己的創新和調整,生產出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汽車。

在模仿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我們一定要找對模仿的對象,他一定要是優秀的,最好還是跟自己很相似的,這樣模仿起來會更容易。

七、反饋

我們不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可測量的方法,能夠使我們瞭解當前的狀態,並作出及時調整。

其實在我們工作中,反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他往往發生在事情結束之後。很多人在進行練習或者培訓之後,都會覺得已經產生效果,但是並沒有去測試是否真的掌握,經常就會導致我們做了所有事情,並且任務已經做到了,但是到了需要運用的時候,卻交了白卷。

這本書中列舉了很多的案例,同時作者也是做了很多的實驗才得出了書中的結論。文章頂部我附上了本書的重點項目,可以幫助大家更直觀的瞭解書中的類目,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理清本書的思路,這是一本適合好好研究的書籍,如果按照書中的方法來走,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幫助別人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

奔跑的魚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