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自主招生的簡單替代,強基計劃是個怎樣的機會?


並非自主招生的簡單替代,強基計劃是個怎樣的機會?


年初,教育部發了一個教學〔2020〕1號文件,提出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文件中提到的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教育部將其簡稱為“強基計劃”,顧名思義就是強化、強調、加強基礎學科招生的意思。

考生和家長們容易把強基計劃和往年的自主招生混淆起來,有人就認為自主招生取消了,新的強基計劃代替了原來的自主招生。這個理解有點片面。確實2020年起,執行了十多年的高水平大學自主招生不復存在,一個新的招生項目——強基計劃與此同時橫空出世。但兩者在招生定位、招生要求、招生院校與專業、招生規模、選拔辦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並非簡單替代的關係。相對而言,強基計劃著眼於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要,更加貼近當前我國的招生實際和人才培養需求。

按照文件表述,強基計劃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要求有關高校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等基礎學科專業上開展招生。高校對通過強基錄取的學生可以單獨配導師、開小班,優先安排推免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還要積極探索建立強基體系的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這些精心培養措施,體現了國家對基礎學科人才的重視與渴望,對於2020年高考生來說是個嶄新的成才機遇。

不過,動心歸動心,想要成功也不容易。2020年開展強基招生的高校是國內頂尖的36所一流大學,上海本地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4所。這些高校的普通批次錄取分數線不低,往年大部分在550分以上。各校強基計劃名額雖然還沒有公佈,但肯定數量不會多,加之規定錄取考生的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佔比不得低於85%,好中選優之後部分高校最終錄取考生的文化分數可能會比本校普通批次高,也有可能低較多。因此,對於立志為國報效、願意投身強基計劃的考生來說,如果對自己的文化成績有把握,大可放手一搏,填報最青睞的高校和專業;而如果文化成績不十分優秀,又非常看重強基計劃,不妨可以考慮選擇36校中往年在滬招生分數相對較低的高校,能夠成功,成才道路是一樣走的。

強基計劃主要招生對象是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但並不排斥文化成績較低的考生報考。一些不太關注招考政策的考生和家長,眼中主要盯著拼高考成績的普通批招生,往往忽視強基計劃這類額外的招錄機會。但事實上,只要預估高考成績能夠達到往年自招線,並且不嚴格挑剔在什麼地方就學的考生都存在和強基計劃發生關聯的可能。偶發的“爆冷”誰也無法預知,一旦降臨在自己身上就是莫大的幸運。因此,建議考生不要輕易略過強基,至少對36校及其專業做一次深入瞭解。

隨著疫情進一步好轉,若是按照文件原定安排,相關高校不久之後就會公佈強基招生要求。所有符合基本條件的考生都有資格報考,報名成功之後都需要參加高考。高校會在成績公佈之後將所有報考者的高考成績進行分省排序,按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產生入圍考核名單。因文化成績較低不能進入考核名單的報名考生,只能遺憾地無緣強基計劃,但也並沒有任何損失,依然可以正常填報其他批次志願;文化成績雖低,但因報名高校生源不足而僥倖入圍的考生,假如校測表現優秀,存在“逆襲”實現強基理想的可能。特別要提醒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一定要多加關注擬報高校的強基破格入圍條件和破格錄取標準,多看一眼或許就能贏得一片意料之外的寬闊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