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鄉村振興重在產業振興

【獨家】鄉村振興重在產業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

那麼,我國鄉村產業發展情況如何?廣大農民是否實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2019年4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了國務院關於鄉村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受國務院委託,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作報告。

韓長賦在報告中說,目前,鄉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現代農業加快推進,鄉村產業形態豐富,鄉村產業融合漸成趨勢,利益聯結機制逐步構建,農村創新創業日漸活躍,產業扶貧紮實推進。

【獨家】鄉村振興重在產業振興

∆1月14日,在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土家十三寨“西蘭卡普扶貧工坊”,員工們正抓緊編織西蘭卡普的手提包、家居裝飾品、圍巾等特色產品,以供應全國市場。圖/新華社發 楊敏 攝

報告顯示,2018年糧食產量達13158億斤,連續7年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棉油糖、果菜魚、肉蛋奶等生產穩定、供應充足。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達7.9萬家、營業收入達14.9萬億元。鄉村旅遊接待遊客達30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農村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農業+”多業態融合主體大量湧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8.7萬家。

同時,報告也指出當前鄉村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具體來說,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產品供給仍以“大路貨”為主,優質綠色農產品佔比較低,休閒旅遊普遍存在同質化現象。產業要素活力不足,產業鏈條仍然較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65%,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產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先進技術要素向鄉村擴散滲透力不強等。

針對以上問題,報告提出,下一步重點抓好九個方面的工作。例如,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強化縣域統籌,因地制宜發展多樣化特色種養;著力打造產業園區,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產品基地,認定一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深入推進產業扶貧,支持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開發特色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在分組審議中,與會人員對報告內容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他們普遍認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邁出更大步伐,需要加大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在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發展現代農業首要任務的基礎上,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重點解決制約鄉村產業發展的人、地、錢問題。

如何切實解決人、地、錢問題?

李鉞鋒委員看來,解決人才缺乏問題,關鍵在於積極培養本土人才。他建議,要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計劃,分產業、分環節、分梯次重點培育一批農業重點企業;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原則,加快實施本土人才培育計劃和農業吸引力提升計劃,夯實鄉村產業發展的人才基礎。

李銳委員認為,針對目前出現的農村土地閒置使用率不高等問題,要適度擴大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範圍,在鞏固提高試點成果經驗的基礎上,加快修訂相關法律,將改革試點成功經驗加以確認和固化。

在資金問題上,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張光榮表示,鼓勵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擔保機構或者設立互助擔保基金,並且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功能作用,加大貸款貼息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推動產業發展。

此外,陳國民委員建議,應完善產業鏈與農戶利益的利益聯結機制,使各方同心協力形成更大的合力,形成“1+1>2”的良好局面。(趙禎祺)

編校:楊菲菲、侯朝宣、王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