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A4腰,古有小蠻腰,連唐朝也不例外

在當今的主流審美中,“瘦”對女性來說依然是一條不可忽視的標準。“一白遮三醜,一胖毀所有”“要麼瘦,要麼死”“只要瘦,什麼都百搭;只要胖,什麼都白搭。”……諸多洗腦口號讓無數妹子們前赴後繼地踏上減肥之路。

更過分的是,互聯網上曾經一度流行曬“A4腰”,用A4紙的寬度衡量女生的腰是否過細。這個寬度是多少呢?國際標準化的A4紙規格為(210mm×297mm)。 所以,也就是說腰的寬度小於21cm。

應該說,從腰部能夠很明顯地看出女性體態。一些胖妹子要說了:“唐朝‘以胖為美’,我要是穿越到唐朝,分分鐘成為傾國傾城的大美人!”聽我說,你先醒醒。在唐朝,“以胖為美”並不是主流審美。在唐朝,依然流行“細腰”。

很多人認為唐朝是以胖為美的,實際上並沒有十足的證據。

在唐玄宗時期,楊貴妃雖然受寵,但還有另外一個寵妃,梅妃不能忽視。事實上,梅妃是很瘦的。正所謂“梅妃清瘦俏麗如梅,玉環豐腴豔美如出水芙蓉”,同為寵妃,楊玉環與梅妃卻一胖一瘦,說明瘦弱美君王是能夠欣賞的。其實,楊貴妃最多算豐腴,並不是大腹便便的那種胖。或者換句話說,顏值才是楊貴妃取勝的關鍵,只不過有些微胖而已。


今有A4腰,古有小蠻腰,連唐朝也不例外

一些仕女圖、貴婦俑所表現的女性形象固然是比較肥胖的,但這並不能代表唐朝女子的所有面貌。後來出土的一些唐代的絹畫,上面所畫的仕女也有纖細輕盈的。怎麼說呢?正如兩三千年後,考古的挖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娃娃,比如這樣嬸兒的,臉這麼小,眼這麼大:


今有A4腰,古有小蠻腰,連唐朝也不例外

日系SD娃娃


今有A4腰,古有小蠻腰,連唐朝也不例外

日系SD娃娃

然後他們就說,“哦,原來21世紀的亞洲女孩長這樣!”那,我們21世紀的人肯定是不承認的……

退一萬步講,“以胖為美”即便有市場,大抵也只是存在於上層統治階級中,因為李唐氏族流淌著胡人的血液,大約審美偏胡風。

但這種審美並沒有成為主流,唐詩中描寫的美人幾乎都是瘦子,她們多半腰很細。

細腰的審美最早來源於《資治通鑑·漢記》:“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本意說的是上有所好,下爭相仿效。注意,最初並不是對女性美的一種定義,這裡說的是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很多大臣節食瘦腰,甚至有的活活餓死。

到後來細腰、楚腰逐漸成為文學表達中的一種慣用,而且多半用於刻畫女性美。

宋玉說他的女鄰居東家子長得美,美成什麼樣呢?“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那位美人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而那細腰,則剛好恰如其分。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這是曹植夢中女神洛神的形象;《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劉蘭芝的美也是通過“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表現的。

到了唐代,以瘦為美依然是主流,在詩人筆下,多次出現女性的“細腰”。 (除了細腰、楚腰,還有諸如楊柳腰等的表達。)


今有A4腰,古有小蠻腰,連唐朝也不例外

杜牧後半生念念不忘的“十年一覺揚州夢”,構成“揚州夢”的美人更是“楚腰纖細掌中輕”;李賀的《將進酒》中說:“皓齒歌,細腰舞。”美麗的歌女,纖細的腰肢,無比的旖旎。

白居易的詩“葉含濃露如啼眼,枝嫋輕風似舞腰”可見,柳枝隨風起舞,恰似舞女輕盈的細腰;李商隱與心愛的姑娘分別時說:“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愁眉與細腰,讓人心生憐愛。

也許你要說,這些女子是歌女、舞女、煙花之地的女子,但其實,“良家婦女”同樣是細腰為美。

還是白居易的詩“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這寫的一個家庭條件不錯的女子,因為她家有秋千,這個細腰妙齡少女盪鞦韆的樣子,搖曳多姿。白居易還有兩句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櫻桃口與小蠻腰甚至成為古典美人的標準。

連一向以老幹部形象示人的杜甫都寫,“隔戶楊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兒腰。”那春天的時候剛剛萌生的楊柳條,柔細的狀態像十五歲的少女的腰肢。

其實,即便是宮廷中,楊貴妃式的美人只能算少數,多數美人,依然是瘦美人,唐代詩人韓琮《柳》中說:“

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歸舞細腰”上陽宮,就是唐朝的皇宮,皇宮裡其實多半追求的依舊是細腰。

有意思的是,唐玄宗讓高力士選太子妃,選的都是什麼樣的美人呢,是“細長白皙者”,也就是又瘦又白的。

到了宋代,是明目張膽地“以瘦為美”,甚至出現瘦弱的病態美——纏足。要知道,纏足不僅是對腳的一種傷害,它對女性身體的改變不是局部的。試想:腳不舒服,女子將很少走動;很少運動,女子的身體不會是健碩的,甚至整個體態變得無精打采的、慵懶的、甚至有些病態。

瘦、輕、弱、乃至病態,這當然是男權視角下的審美,從詩詞中我們也能看出,那種慵懶的、不快樂的美人,往往被賦予思怨,對於男性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女子的柔弱才會襯托出男性的強壯,這種審美出現在文弱的宋代士大夫們的眼光下,並非是一個偶然。

再往後的朝代,依然是以瘦為美的,不再多說。 能作掌上舞的趙飛燕,當然是瘦子的代言人,可以說,趙飛燕引領的“瘦”的潮流,影響深遠。


今有A4腰,古有小蠻腰,連唐朝也不例外

回首當代,主流上依然是追求以瘦為美,但,這並不是唯一標準。有氣質、有內涵也是不可忽視的女子的審美標準。隨著科技快速進步,種植業迅速發展,人們能夠吃的食物越來越豐富。所以,豐腴的身材並不是現代女子所追求的,骨感的身材反而能夠表現出一個女子對自己身材的把握,或者說是一種自律的表現。

當然,即便在當下,也不能完全排除男性審美眼光下的以瘦為美,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更多的女性追求完美的外在形象更多的是為了取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