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職”路 建“歸”橋!寧南聚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鋪“職”路 建“歸”橋!寧南聚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春風行動”啟動儀式


鋪“職”路 建“歸”橋!寧南聚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頒發“農民工服務站”牌


鋪“職”路 建“歸”橋!寧南聚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發放口罩


鋪“職”路 建“歸”橋!寧南聚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發放零食


鋪“職”路 建“歸”橋!寧南聚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核對人員信息


鋪“職”路 建“歸”橋!寧南聚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

浙江武義返崗專車


“今年打工很風光,有專車免費接送,有專人上門送崗位,有困難找得到人解決,不出村就能辦成事。享受這樣的待遇我還是第一次!服務非常細緻,考慮非常周到,對我們的關心讓我很感動。”寧南縣一名返崗人員比曲某某激動地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據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寧南縣許多收到企業返廠務工信息的員工未能及時返回工作崗位,企業亟需開工生產,居家農民工發愁行路難。為幫助縣域內在外務工人員能夠順利返崗,寧南縣本著為民服務、為民解憂的原則,下好先手棋,主動作為、精準施策,鋪“職”路 建“歸”橋,著力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出家門的“第一公里”和入企業的“最後一公里”。

精細摸排,信息分類彙總,做好返崗人員調查登記服務。

按照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寧南縣把返崗復工作為當前緊之又緊的任務來抓緊抓實。迅速行動,壓實工作責任,成立“春風行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黨政領導帶隊,劃分好“責任田”,定人定責定任務;下設農民工外出務工服務站,各鎮村幹部包片、網格員包院落,深入企業、鎮(街道)、村(社區)開展就業政策宣傳、招工回訪、信息採集等工作,詳細登記意圖外出務工人員的身體狀況、技能特長、就業意願和聯繫方式等基本情況;特別是加強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瞭解,詳細瞭解貧困戶的就業意願和培訓意向,重點推薦適合他們的就業崗位和培訓方向,對原在外就業與原用工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的瞭解其用工所在地疫情防控形勢,組織開展“點對點”輸送,對原在外就業返鄉後無外出務工意願的重點推薦本地就業;建立《寧南縣農民工人員就業意願臺賬》,鼓勵農村未返崗企業員工打消顧慮,及時返崗復工,做到全縣全覆蓋,確保底子清、去向明,人員信息可追溯。

線上招聘“不打烊”,做好招工和求職供需動態對接服務。

“打工不用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結合疫情防控,為減少人員流動,寧南縣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將“線下”服務轉為全程不見面的“線上”服務,積極鼓勵本地企業吸納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按照“連續用工、現招現用”原則,收集縣內用工需求,利用電視、廣播、短信、微信群等送崗位、送信息、送服務,通過“寧南縣公眾信息網”、“寧南政務”“寧南微幫”公眾號等媒體平臺進行線上招聘活動,發佈縣內用工信息3期,共計有28個企業提供本地崗位80餘個,可滿足670餘名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發佈縣外用工信息公告4期,浙江武義縣、成都等地100餘個招聘企業提供崗位909個,可滿足6830餘名農民工就業。同時把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列為重點人員優先推薦上崗,對在網上應聘且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勞動者,由各鎮村彙總上報其求職意向、求職登記信息,縣人社部門再次與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對接,進一步挖掘崗位信息。

家住寧南縣寧遠鎮和石梨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順雲和劉連華,為了養家餬口,他們常年在外務工,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其心裡一直擔心外出務工受影響。在得知他們的情況後,寧南縣積極組織專人開展就業信息摸底,比對收集到的用工信息,為他倆提供一對一精準對接送崗服務。經過多方的努力,縣內兩家房地產企業伸出了橄欖枝,提供的職位也與其在外務工的經歷相匹配,讓張順雲和劉連華毅然打消了外出務工的念頭。

“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做好點對點“專車”接送服務。

為方便外出務工人員赴外省市就業創業,寧南縣按照“出發有組織、健康有監測、運輸有保障、運達有交接、全程可追溯”的要求,提供點對點、一站式貼心服務。開通綠色通道,集中免費為農民工進行健康體檢服務;建立農民工返崗就業點對點交通服務協調機制,根據返崗時間、地點及人數提前聯合交通運輸部門進行客運車輛安排謀劃;組建“春風行動”微信聯絡群,外出務工人員不出門就能第一時間掌握出車情況;提前主動與輸入地企業溝通對接,及時告知返崗農民工健康狀況證明信息、乘車信息等,指導企業做好返崗人員疫情防控工作;記者還了解到,相關部門還為返崗農民工配備了消毒物資,並提供免費食品飲品,保障大家各方面需求。謝安鵬是華彈鎮的居民,之前一直在外地上班,他說:“從寧南到昆明的客車他坐過很多次,這一次格外不同。”“有免費專車接送大家返崗復工,安全又省事,上車還能領到口罩、方便麵、礦泉水‘大禮包’,暖心又暖胃。”據統計,截至目前,寧南縣已出具《四川省2020年春節後出省務工和返崗農民工健康狀況隨訪記錄表》及相關證明2萬餘份,共計發車57輛,38個班次,已點對點免費輸送務工人員1487人(含建檔立卡貧困戶137人),輸送地包括浙江省、雲南昆明、四川成都、攀枝花等城市或地區。

贈送錦旗表謝意,優質服務獲肯定。

“感謝黨和政府心繫民情,為返崗民工排憂解難”。3月12日,寧南縣收到返崗農民工千里郵贈的赤色錦旗和一封感謝信。一面鮮紅似火的錦旗,一段簡單質樸的感謝文字,是大家對寧南縣所有工作人員連日來努力工作奮戰的充分肯定,表達了大家對黨和政府幫助他們有序返崗復工的感激之情。幹群感情更密切,幹群魚水情更深。

“沒遇到大難,你不知道誰會幫你!這回知道了,黨和政府的魄力是任何國家不能比的!我為有這樣的黨和政府而驕傲!”“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為農民工實實在在的服務……”在信裡,處處體現著返崗農民工對黨委政府的感激之情和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唐付春,這次送錦旗和寫感謝信的發起人。談起送錦旗和寫感謝信的初衷,唐付春靦腆地笑了笑:“前短時間公司通知我們可以去復工了,但在疫情期間坐車非常困難,連續轉車退票好幾次,還是走不了,本以為今年打工都要黃了。但在這個時候,我們接到了鎮幹部的通知,說政府要為我們安排專門的復工車輛,還幫我們開具健康證。起初我們還半信半疑,不敢相信會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非常感謝黨和政府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復工的機會,給我們提供一個便利的交通,我們一定要努力多掙點錢回來。”電話那頭,鏗鏘有力的聲音傳來。

春回大地,人來人往,萬物復甦,被按下暫停鍵的小城寧南正在重啟。下一步,寧南縣將繼續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以“能外出全外出、能就業全就業”為標準,採取多種措施精準組織務工人員返崗就業,持續加強務工人員返回寧南和外出務工的引導輸送,大力開展網絡招聘活動,逐步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記者 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