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剑利:“为暂停的城市迎接新生”


乌剑利:“为暂停的城市迎接新生”


乌剑利:“为暂停的城市迎接新生”


乌剑利:“为暂停的城市迎接新生”


乌剑利:“为暂停的城市迎接新生”

(通讯员 童萱) 2020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武汉被按下“暂停”键,城市变得格外安静,有一群人却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一边从死神手中救出患者,一边为患者、为这座城市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产科男大夫乌剑利,已奋战在产科隔离病房50多天。特殊时期,他用心呵护着每一位到来的孕产妇,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平安、零感染。他是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一位产科抗疫男大夫。

为武汉迎接新生 婴儿的啼哭是最美好的声音

2月5日深夜11点,乌剑利接到了同济主院区的转院电话,一位双肺感染严重,已呈多发磨玻璃样改变的孕妇陈女士,缺氧严重,需紧急送往同济医院中法院区。

“她已经38周多,胎儿在宫内越来越大,挤压胸腔,叠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呼吸困难,极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必须立马手术。”乌剑利当机立断,立刻联系妇产科、麻醉科、新生儿团队、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专家准备。

防护衣、护目镜、口罩,做好严密的三级防护,乌剑利争分夺秒,全身汗水湿透。不到20分钟,胎儿成功娩出,哭声清脆响亮。这是中法新城院区被指定为武汉市新冠肺炎孕产妇定点医院后的第一台剖宫产手术。“三级防护不透气,护目镜也遮挡手术视野,再加上可能的感染风险,心里难免紧张。”那是疫情早期,对新冠病毒了解有限,乌剑利和他的同事们都有些担忧。

手术后两天,正好是元宵节。为了让陈女士安心,一大早,乌剑利来到中法院区产科隔离病房,带来了从同济医院主院区新生儿科传来的视频,这位不幸感染新冠的妈妈终于和隔离中的宝宝通过“视频”团聚了。

“最近,武汉很是寂静、空旷,婴儿的啼哭是这个时候最美好的声音。”时常很晚下班,凝视着这个突然静下来的,自己求学、求医20多年喧嚣的城市,乌剑利动情地为自己打气、加油。

孕产妇多为急诊,因合并新冠感染,根据病情,她们被分散在中法院区的不同病区治疗。作为妇产科与新冠各个病区的协调员,乌剑利整日穿梭在各个病区查房,与病区医生沟通交流。

白天工作完,他还马不停蹄地与同济产科同仁一起制定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出版了产科防护手册,与全省、全国同行分享。40多位同济产科医生,100多名护士连轴转,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38位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产妇在同济医院成功分娩,实现孕产妇、新生儿零感染。

援疆、救灾的产科能手

2008年,乌剑利参与了四川绵竹抗震救灾。2018年,乌剑利又奔赴新疆博尔塔拉援疆,援助孕产妇重症救治。

去年5月17日,正在博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值班的乌剑利收到消息,有位从伊犁远道而来的孕妇,点名要找他诊治。这位回族孕产妇,28岁,二胎双胞胎,一个胎儿正常,一个患有腹壁发育不全缺陷。

“腹壁发育不全”通俗地说,就是患儿的内脏器官长在体外,这样的孩子不做手术是很难在世上生存的。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会选择弃掉胎儿,不弃的都会等婴儿出生以后再做手术,手术的风险极大,婴儿死亡概率极高。产妇丁妍从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打听到乌剑利在湖北曾做过这方面手术,慕名而来。

“我当时就想到产时胎儿手术,患儿在不剥离母体胎盘的情况下手术,无需输血、输氧以及麻醉,避免胎儿出生进食后,肠道中有气体,引发并发症,这是最好的选择。”在当时,产时胎儿手术仅有广州、武汉等地少数几家医院能做,加上又是双胎,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密切监控,终于熬到35周。顶住巨大压力,乌剑利联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手术室等多学科20余名医护人员,成功为丁妍进行了国内罕见的双胎产时胎儿手术,填补了西北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获人民日报等关注报道。

在乌剑利的带领下,博州首家遗传咨询门诊开诊,同济原创的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得以传授,多项产科技术得以应用,大大降低了产妇生产出血率。2019年,博州孕产妇实现零死亡,新疆母胎医学进入新起点。

1600人次专家门诊、200台带教手术、120次教学查房讲课, 乌剑利抓紧援疆的每分每秒,不辞辛苦,将产科新理论、新技术带到基层医院。

科研攻关、学科建设、医教研全方位带动,协助成立博州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博州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他为博尔塔拉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同年,他被授予新疆第九批省市援疆优秀干部人才、湖北省第七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等功一次。

获全国首届产科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他,在同行眼里,却不仅仅是一个产科技术能手。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80后,他向上向善,心系病人,心怀天下。2020年1月,武汉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结束援藏的乌剑利又投入新冠孕产妇的救治,春节抗疫期间,他收到了丁妍的电话,两个孩子都很健康,14斤了,这些都是这位产科男大夫坚守的动力。他把自己最质朴的情怀融进手中的手术刀,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与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