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在几个月内,被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到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于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起义后将部队编为3个军,即第9军、11军、20军。

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南昌起义,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面对严重的局势,中共前委按照原定的计划,从1927年8月3日起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拟经瑞金、寻邬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

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由于部队仓促撤离,未来得及进行思想和组织整顿,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薄弱,加上酷暑季节,山路崎岖,士兵逃亡和病倒的很多,部队减员很多,从南昌出发不久,担任前卫的第11军代理副军长兼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领该师离开革命队伍,接着第20军参谋长陈浴新及第20军第5团约有200人叛逃,这样起义军还没有到达抚州,就已减员6000人以上。

然而,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严酷的斗争,锤炼了革命的队伍,在这其中,有两个逆行者奋力追赶着革命的队伍,他们就是陈毅和许光达。

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陈毅,于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归国后参加革命运动,在南昌起义前,他先是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党委书记,不久武汉分校师生改编为“中央教导师”,并准备随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东征讨蒋。

然而张发奎很快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将这支武装缴了械,于是陈毅召开会议,并决定将队伍分散出发脱离张发奎的队伍,他自己则直接去投奔南昌起义的队伍。陈毅到了南昌后,发现起义队伍已经南下,陈毅决定南下追赶队伍,于8月13日在宜黄地区赶上了正在进军途中的起义队伍,并见到了周恩来。

周恩来和起义部队的其他领导商量后,分配陈毅任第25师第73团指导员,第25师师长周士第,在73团里还有一个以后的大人物,即第7连连长林彪。在上任前,周恩来对陈毅说:“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

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陈毅说:“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正因为陈毅不计较个人得失,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周恩来力挺陈毅授衔元帅。

然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很快在潮汕失败,奉命留守三河坝的第25师与敌激战3天3夜后退往饶平,与从潮汕突围的一部会合,共有2500余人,此时起义部队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敌军5个师约4万余人集结在潮汕和三河坝地区,寻机消灭起义部队,而起义部队已和上级失去联系成为孤军,一无供给二无援兵。所以这支部队很多人都走了,陈毅元帅后来回忆这段历史说:

“人心涣散,人无斗志。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失败的考验,受不了这种艰苦的考验,不辞而别了。一路行军,只要碰上岔道,就有三三两两向岔道上走了。”

朱德和陈毅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胆识收拢这支部队,到达安远县天心圩时,起义部队只剩下800人,这800人中包括林彪和粟裕等人,这些人随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前,陈毅作为江西军区总指挥兼西方军总指挥,负责指挥招携、永丰前线作战。

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1934年8月28日,国民党周浑元部出动1个师向赣江以东万安、老营盘一线阵地发动进攻,双方激战之时,陈毅前往红军第6师师部指挥所察看战况,当时陈毅骑着马,因为目标明显,突然一串机枪子弹飞来,击中陈毅腿部身受重伤,摔下马来。

正是因为陈毅重伤无法行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准备离开瑞金开始长征,陈毅身负重伤正躺在利用农舍建起的病房中。周恩来在临行前去看望陈毅并向他传达了中央的指示,任命陈毅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负责军事指挥。这就样陈毅便留在南方打游击,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在抗日战争后期,陈毅曾担任新四军代军长,后又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及前委书,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追赶南昌起义部队的另一个逆行者是许光达。

许光达于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在家排行第五,乳名五伢子。虽家庭困难,父母仍坚持让其读书,1916年许光达考入长沙县许家园小学读书,并取名许德华。

1919年许光达考入长沙县梨镇第一小学高小部。1921年秋许光达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在学习期间,他开阔了视野,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并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确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1925年5月,许光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许光达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1927年7月被党组织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炮兵营见习排长。南昌起义爆发的第2天,也就是8月2日,许光达奉党组织指示,脱离炮兵营,同炮兵营的六七名党员一起,秘密离开九江前往南昌,然而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南下,他们又南下追赶部队,在此过程中,他被从起义中叛逃的部队抓获,但他又在夜色掩护下逃脱。最终在宁都赶上了起义部队后卫第25师。许光达被编入第25师第75团第3营第11连当排长。

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1927年10月初,起义部队在三河坝与敌激战,根据战史记载:许光达在战斗中被炮弹炸伤,与部队失去联系。直到1929年5月,许光达才在安徽芜湖找到中共党组织,被派到中央军委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9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改名许光达。1930年2月,许光达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任参谋长。7月,任红2军团第17师师长。1932年1月,许光达在应城战斗中身负重伤。因苏区医疗条件差、子弹未取出被送往苏联治疗,并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中,许光达曾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后期,许光达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1950年4月,许光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展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9月,许光达在北京主持成立装甲兵领导机关,兼任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1951年1月,许光达深入抗美援朝前线,实地调查。回国后,组织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受到迫害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2个逆行者,一人成共和国元帅,另一个成大将

南昌起义后的第25师师长周士第后来离开了部队,直到1933年才回到部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而他手下的一名团指导员陈毅授衔元帅,一名排长许光达授衔大将,还有一名连长林彪授衔元帅。

其实在当时追赶南昌起义队伍的有一批人,陈毅和许光达只是其中的代表,在艰难困苦时刻的选择更能显现一个人的精神与追求。在人生中,选择往往比努力和聪颖更加重要,一个正确的选择往往胜过一辈子的努力。

关于更多的红色人物故事,欢迎订阅《天择谈红色人物》,里面讲述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