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小楷《南華真經內七篇》創作雜談

王寵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書法以行草見長,但其小楷也是深得晉韻。

他詩文書畫皆精。書法初學蔡羽,後規範於晉唐,楷書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融會貫通。小楷尤清,簡遠空靈。

今天我們就其作品《南華真經內七篇》來簡要的談論一下他的書法風格。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內七篇》創作雜談

王寵小楷

特色筆法的融合

小楷《南華真經內七篇》,從整體的篇幅佈局來看,整潔俊秀,拙樸感十足。明顯的晉人手法,但是王寵在使用晉人手法的同時,還融入了隋唐寫經的一些筆法,比如每個字橫畫的寫法,起筆不做頓的動作,而是直接由空中落下,尖峰起筆,收尾略頓筆。這種筆法是寫經的其中一種筆法,有利於快速書寫經文,且能夠更好的控制整篇所有文字的“勢”。如果是起筆頓度比較大的筆畫,雖然對單字來說,形態會趨於完美,但是對於整篇的氣息連通不會有太好的銜接。當然了,這還主要是個人手法問題。我們不做過多評述。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內七篇》創作雜談

王寵小楷

從作品中每一個單字可以看出:王寵對魏晉時期鐘王的小楷是很有研究的。除了筆法,還對文字的字勢,形態等都做了研究,尤其是魏晉特有的拙樸形態,這種形態的小楷風格到了現代以後,很少有人喜歡,更多的人則是喜歡以歐體為代表的唐楷風。對這種魏晉風逐漸失去興趣。但是就書法的藝術形態來說,魏晉的“拙樸形態”明顯優於隋唐時期的“規則形態”。

書法藝術形態中的“本真表達”

為什麼我要強調這種“拙樸”形態呢?因為這種形態的表達,才是對世間萬物形態最本真的表達。這就是返璞歸真。我們都知道,世間萬物是多種形態的,即使形態相同的人類,因為每個人性格的不同,所表達出來的個人內在外在氣質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整體和顏悅色,有的人確實整天一臉嚴肅,更有的人時刻充滿著奸詐狡猾之態。那麼這種形態就是人的本真形態。

王寵的小楷單字形態即是如此,當然,這也是學習魏晉的功勞。每一個字的表達都是各具形態,幾乎很少有重複形態出現,這就是作者最為高明的地方。比起那些形貌單一的“館閣體”來說,這才是高大上的藝術形態表達。

即為:本真形態的表達。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內七篇》創作雜談

王寵小楷

返璞歸真的藝術表現手法將是書法藝術形態的主要表達手法

當然,我這麼說並非是絕對說明什麼,而是說,書法形態的藝術性會大概率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因為只有這種藝術形態的打造才是最貼近大眾的樸實形態,不去過分裝飾浮華的表現,而是注重簡潔實用性。在實用的同時,還要盡情的表達出書法字體的“妙趣感”。

你去仔細的觀看每一個小字,仔細的讀帖,你會發現,每一個字的起筆和運筆還有收筆之間,都存在著有趣的顧盼姿態,這就是生動的前提,單個字的生動不足為觀,但是整體宏觀之下的生動就會產生那種猶如人間百態的生動感,並時刻表現出妙趣。就如很多人在不斷的迎來送往,有說有笑,有悲歡更有離合一樣。

這種書法的表達形態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書法人去仔細研究的,不要把心思放在印刷體上,那個並不值得學習,有電腦有機器替代了,我們解放自己的雙手去研究一下有意思的不是更好嗎?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內七篇》創作雜談

王寵小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