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西 天 地(三)有涵養的華西人

華西村史館後面,一棟簡陋的"火車頭房子"靜靜佇立。這是華西村上世紀70年代典型的民居樣式,也是老書記吳仁寶的故居。庭院裡,一棵櫸樹枝繁葉茂,吳仁寶夫婦的塑像面部流淌著慈愛的微笑。居室牆上,一幅幅溫馨的家庭照讓人恍惚覺得,屋內還交織著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華 西 天 地(三)有涵養的華西人

"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個人也只佔一個床位。"家訓言猶在耳。"父母對於家訓最關鍵的就是身體力行,到我們逐步懂事以後,父親經常跟我們開家庭會議,潛移默化地引導我們!"吳協恩說。

一花引來百花開。在老書記吳仁寶的言傳身教下,華西的家家戶戶都充滿了和諧煦風。村裡堅持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評選"好婆媳""好妯娌""好鄰里"等創建活動,弘揚勤儉持家、富而思進,孝老敬親、鄰里和諧的家庭美德已成為華西人的自覺追求。

貢祥龍一家是華西"五好文明家庭"。貢祥龍的父母早在1988年他結婚時就相繼去世,妻子趙建芬一天三頓燒好了端給奶奶趙二妹,為她洗衣、洗澡、搞衛生。平時夫妻倆上班時也開著大門,方便鄰居過來陪奶奶聊天。在夫妻倆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活到了百歲。


華 西 天 地(三)有涵養的華西人

在日常生活中,貢祥龍夫婦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經常是一菜一湯,教育子女一切東西來之不易。在夫婦倆的影響下,全家人衣著樸素、大方得體,生活精打細算、用之有度。"我們過日子也要學老書記算算賬的呀!"趙建芬說。村裡集體搬遷時,貢祥龍就利用專長義務幫別人家排線裝燈。他說要像父親一樣有古道熱腸,並且把好家風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華西人有涵養,得益於華西多年來堅持以文化人,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構建起共同的精神家園。


華 西 天 地(三)有涵養的華西人

上世紀80年代末,華西村就編寫、提煉了人人耳熟能詳的"十富讚歌"、"十窮戒詞"、"六愛精神"(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

1988年,華西村成立了全國獨一無二的"精神文明開發公司",負責全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產、供、銷",專抓看不見的"錢"。

1999年,華西在原村文藝宣傳隊的基礎上,成立了華西特色藝術團。藝術團自己演,演自己,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創排的音樂舞蹈劇《老書記》、大型史詩劇《華西人》、錫劇《和諧華西》等,貼近村民生活實際,起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2003年,華西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立夏"誠信節"、立秋"豐收節"、立冬"孔孟節"系列節慶活動,把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其中。

2016年,投資2.5億多元、面積3.18萬平方米的華西文體活動中心投入使用。文體活動中心內大禮堂、圖書室、健身房、電影院、棋牌室一應俱全,給村民提供了學習、健身、交流的好去處。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華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