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在黔中岩溶地区幼龄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由于果树生长周期较长,2~3年内较难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为增加果园前期经济效益,采取以短养长的模式,在幼龄果园间作生长周期较短的牧草,当年即可得到收益。每年可刈割5茬,4月份(第1茬)产量最低,7月份(第3茬)产量最高,之后逐渐降低,5茬刈割平均667㎡鲜草产量393.16kg,年总产量1965.82kg。平均667m²年总干草产量为536.88kg,年产值达805.32元,且种植1次可持续收获6~8年,经济效益显著。近20年来,安顺市果园间套作牧草的种植模式有:“石榴、梨、李、桃、柑橘”+紫花苜蓿或白三叶,火龙果+柱花草,火龙果+白三叶;重点

以发展林、草、农、牧结合的复合经济模式为主,旨在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农业产值,构建集成农林业复合经营综合防治模式与技术。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我国是岩溶大国,岩溶面积约为344万k㎡,占国土面积的近1/3。以贵州为中心的我国西南岩溶区是全球3大块岩溶集中分布区之一,其面积达54万km²。安顺市是贵州省石漠化的重灾区,其石漠化面积&2.28X106hm²,占土地总面积的24.6%,高出全省石漠化面积比例近1倍,而且地理上又处于长收江和珠江流域上游,生态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2016~2020年,在全省25°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岩溶地区推行幼龄林地免耕种植优质牧草,实行林草结合,以短养长,促进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退耕地退得下、保得住。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素有"牧草之王"和“饲料皇后”之美誉。勺,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岩溶地区每年可刈割4~6茬,丰产年限达6~8年,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饲料作物。紫花苜蓿可适时收割加工成优质苜蓿草粉、草颗粒等产品,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2~3倍,故又被人们誉为“金钱作物”间。其作为安顺市主要人工栽培牧草之一,在改善果园土壤环境,促进果园生态平衡和生长发育,调节果园小气候,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推进岩溶地区林草复合永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黔中岩溶地区果园生草栽培的首选草种,有利于提高果园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简介黔中岩溶地区幼龄蜜柚园免耕套作紫花苜蓿技术。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1 概况

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断桥镇纳建村是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最严重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邃,地质灾害严重,土层瘠薄、保水性差,地表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薄弱。光水热资源充足,尤其适合草本植物及饲用灌木的生长,因而草地资源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海拔856m,年平均气温16.6癈,极端最低气温—1.3癈,^WC的活动积温平均为5000~5300癈,年日照时间为1090.8~1436.8h,年总辐射量369.6kJ/cm²,年平均无霜期334d,年平均降水量1200~1600mm,且75%集中于5—8月,空气相对湿度79%。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土和石灰土,适宜多种牧草生长。

2013年11月,从福建省平和县引进蜜柚品种“三红柚”(Citrus maxima),定植株行距4.0mx3.0m,种植面积20hm²。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2 幼龄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幼龄蜜柚园免耕种植紫花苜蓿,可迅速覆盖蜜柚园,减少水土流失,年可刈割4~6茬,实现“果树一草一畜”良性循环。紫花苜蓿还是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和蜜源植物。

2.1适时播种

选取适宜本地区生长、抗逆性强、休眠级6~8级的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于2015年10月12日,将丸衣种子直接免耕播撒在幼龄蜜柚园行间。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2.2前期管理及杂草防除

播种后如遇长期干旱,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浇水。10月26日出苗后,及时做好补苗、间苗和定苗工作。由于杂草丛生,不仅影响牧草的产量,而且有些有毒有害植物还能造成畜禽中毒,故出苗后应及时做好果园一年生杂草及有毒有害杂草清除工作。防除杂草的方法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生物防除、化学防除。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2.3施肥与灌溉

待紫花苜蓿长出3~4片真叶时,速施提苗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60~90kg,也可施氮磷钾复合肥120~150kg;以后施肥以钙镁磷肥180~225kg为主,或氮磷钾复合肥150~180kg,或腐熟的有机肥料12000~15000kgo每刈割1次追肥1次。干旱时须及时灌溉。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2.4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霜霉病、褐斑病、黑茎病、蓟马、叶蝉、蜗虫等,病虫害一旦发生,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有较大影响。可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预防,发病后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主要防治措施有: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搞好草地卫生,保护和利用天敌,对发生病虫害的草地及时刈割等。发生面积过大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可采用65%代森猛锌、15%粉锈宁、50%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400~1000倍液防治病害,采用40%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防治虫害。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2.5刈割与利用

第1次刈割高度为18~20cm,留茬高度5cm,有利于促进紫花苜蓿分枝;以后刈割高度视畜禽种类而定,一般每年可以刈割4~6茬。紫花苜蓿不仅可以用来鲜饲,还可用来做青贮饲料,晒制青干草,制草粉、草颗粒,其用途广泛,饲用时间长,可作为幼龄果园套种和养殖牧草优选品种,既可提高果园土壤肥力,降低果园管理成本,又可给畜禽养殖提供原材料,形成较好的生态循环链。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3 效果分析

种植的紫花苜蓿于2016年2月5日开始分枝,4月26日开始现蕾,5月9日开始初花,5月19日达到盛花期,5月27日开始结荚,但结荚后不久荚果即脱落,种子难以成熟。当年12月至翌年1月处于休眠期。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幼龄蜜柚园紫花苜蓿的植株性状和产草量调查结果列于表1。从4月23日开始刈割第一茬,至7月16日刈割第三茬,10月9日刈割第五茬。

从表1可以看岀,茎粗、株高、分枝数、产草量前3茬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然后开始逐渐减少,其中第,3茬刈割时茎粗最粗,产草量最高。667㎡年累计产草鲜质量为1965.82kg,风干质量为536.88kg。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4 小结

在幼龄蜜柚园套种紫花苜蓿每年可刈割5茬,4月份(第1茬)产量最低,7月份(第3茬)产量最高,之后逐渐降低,5茬刈割平均667㎡鲜草产量393.16kg,年总产量1965.82kg。平均667㎡年总干草产量为536.88kg,按1.5元/kg计算,年产值可达805.32元,且种植1次可持续收获6~8年,可见经济效益显著。

掌握蜜柚园免耕套种紫花苜蓿技术,才能提高苜蓿产量,保证质量

在岩溶地区幼龄蜜柚园间作紫花苜蓿应推广免耕、少耕技术,生态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果园单作或者牧草净作。同时,套种紫花苜蓿能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覆盖地表,有效地持水保土,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有限土地的综合开发,光、热、水、气资源的吸收转换利用,增加土壤含氮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作用,促进果园生产和生态良性循环,有效地解决该类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难的问题,在石漠化综合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实行林草复合系统,有利于发展草食性畜禽,延长产业链条,生态社会效益明显,是一种有效的果园“以短养长”种植模式,将成为黔中石漠化地区一种重要的经营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