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豬場分娩舍大環境多少度合適?

用戶8275962988676


豬場的分娩舍(也叫豬場產房)生產管理是整個養豬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整個豬場的核心之一,工作瑣碎、細節管控嚴苛、技術含量高,分娩舍的生產管理直接關係到分娩舍內哺乳母豬能否健康的完成哺乳工作,直接影響到哺乳仔豬的成活率,間接影響到斷奶母豬能否快速進入下一個生產週期

所以豬場分娩舍的生產管理好壞直接影響到豬場的生產成績,其中對於分娩舍溫度的控制是豬場分娩捨生產管理的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就根據我個人經驗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分娩舍豬舍環境溫度管控的矛盾點


大家都知道一般母豬在預產期一個星期左右進入分娩舍,進行待產,一直到哺乳仔豬斷奶後,母豬離開分娩舍

所以分娩舍內主體有兩個:母豬和哺乳仔豬,但是由於母豬和哺乳仔豬對於適宜溫度需求不一樣,俗話說“大豬怕熱、小豬怕冷”這個就形成了分娩豬舍溫度控制的矛盾點

一、哺乳母豬對於環境適宜溫度的需求

哺乳母豬的適宜溫度一般繁殖母豬的體重往往在180kg以上,此時母豬皮下脂肪較厚,自身產熱,汗腺退化,所以母豬怕熱(也是大豬怕熱的主要原因),一般母豬適宜溫度在18-22攝氏度左右

二、哺乳仔豬對於環境適宜溫度的需求

哺乳仔豬剛剛出生,由於自身發育不健全,皮毛較薄對於自身體溫調節非常差,所以哺乳仔豬對於溫度更加嚴苛,要求更高,一般剛剛出生的仔豬溫度控制在33-35攝氏度較為合理,而且需要恆溫、無賊風
隨著日齡的增大,哺乳仔豬可以在出生後每隔一個星期環境溫度緩慢、逐步下降2攝氏度左右,哺乳仔豬在斷奶前環境溫度需要控制在26攝氏度左右為佳

三、分娩舍環境溫度過高、過低的危害

1、分娩舍環境溫度過高的危害

分娩舍環境溫度過高主要針對於母豬,由上面的分析知道母豬生長環境適宜溫度在18-22攝氏度,當溫度在25攝氏度以上時,哺乳母豬的採食量開始出現下降趨勢,由於採食量下降,就會影響到泌乳量,母豬出現煩躁情緒,經常起臥,這樣就加劇了,哺乳仔豬被母豬壓死的概率,母豬還會出現玩水嘴,來給自身降溫,弄的周圍非常潮溼,高溫高溼是病原微生物發育的溫床,加劇了哺乳仔豬黃白痢、鏈球菌等發病概率,這樣的現象特別在炎熱的夏季非常典型

2、分娩舍環境溫度過低的危害

分娩舍溫度過低,我想大家會想到仔豬“冬痢”、PED(豬流行性腹瀉),特別是冬季分娩舍環境溫度管控不嚴格,哺乳仔豬由於冷應激導致腹瀉,免疫力下降,發生流行腹瀉,這個對於整棟分娩舍哺乳仔豬是毀滅性的打擊,觸目驚心!


分娩舍環境溫度矛盾點合理解決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哺乳母豬對於環境溫度要求不高於24度,高於24度會出現採食量下降的趨勢

哺乳仔豬對於環境溫度要求最低不能低於26攝氏度為好,低於26度增加患病的風險

為了滿足他們共同的需求,聰明的養豬前輩們相出了在分娩舍設計分出兩個溫度環境即:分娩舍“大環境”和“小環境”

”大環境“

即哺乳母豬生活的環境,一般控制在20-22度之間,最低最好不要低於18攝氏度,最高最好不要超過24攝氏度,

那麼有人會轉牛角尖這個環境小豬出來喝奶會不會受涼發病啊?當然可能會,但這也是退而求其次,母豬、仔豬互相兼顧的結果,如果環境溫度再高那麼母豬又受不了了,畢竟仔豬喝完奶後又回到我們設計的”小環境“中睡覺了

”小環境“

“小環境”就是常說的吊掛保溫燈的保溫箱,保溫箱的下面放置發熱板,營造這樣的小環境可以更容易滿足哺乳仔豬對於溫度的需求,來滿足哺乳仔豬健康的生長

分娩舍環境溫度的控制是分娩捨生產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環境溫度的控制也不是獨立存在的,還和分娩舍的溼度、空氣清新度(通風)等聯繫在一起,環環相扣,所以做好分娩舍的生產管理還要從整體到細節一樣一樣來把控!爭取做到精益求精,提高生產成績,最終提高豬場的效益!

關注獸醫小孟,與你共同學習養殖知識


獸醫小孟


這個還得要看你所在的地方是在哪裡,在南方的話,豬場建議產房平均溫度保持在25℃,溼度儘量控制在75%左右為最適。

在每年的10月份和第二年的4月份期間,南方氣溫相對較低,經常會有冷空氣襲來,此階段產房的溫溼度的控制重點應該放在仔豬上面。仔豬根據日齡的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仔豬生後1~3天為30~32℃,4~7天為28~30℃,15~30天為22~25℃。所以,仔豬的保暖工作要做細,特別要注意防止賊風的入侵,而母豬在此階段,採食量較大,奶水充足,仔豬一般生長較快,斷奶重大,易養,但如果在仔豬的保溫工作做不足不細的情況下,則仔豬容易出現被母豬壓死及腹瀉嚴重等情況,從而造成仔豬死亡率升高而使生產受損。

南方4月份到6月份的梅雨季節,產房要做的好,關鍵是在溼度的控制,此時氣溫又相對回暖,天氣溼熱,細菌容易大量繁殖,所以,此階段要想盡辦法,利用好現有的通風設備儘量降低產房溼度,同時少衝洗產床欄底,儘量保持產房乾燥,清潔。

南方7月到9月份夏季,此時溫度一般在25~35℃之間,天氣炎熱,對產房母豬的採食量影響非常大,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仔豬的斷奶重和成活率,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在夏季尤為重要,可運用滴水降溫、水簾降溫、抽風機、風扇等設備或在產房頂噴水降溫等措施,同時還可根據產房情況,經常沖洗地板,以達到降溫效果。通過降溫,提高母豬的採食量,是此階段的重點工作。 平均溫度保持在25℃,溼度儘量控制在75%左右為最適 一般溫度控制在20到25度,溼度控制在40%到70%之間





豬豬拱美食


溫度在環境諸多因素中起主導作用。豬對環境溫度高低非常敏感,表現在仔豬怕冷。低溫對新生仔豬的危害最大。若裸露在1℃環境中2小時左右。就會使仔豬凍僵,凍暈,甚至凍死。成年豬長時間在-8℃的環境下,會凍的不吃不喝,渾身發抖。瘦弱的豬在-5℃時可凍的共濟失調不能站立。

嚴寒對仔豬的間接影響更大。它是仔豬黃白痢和傳染性胃腸炎等腹瀉性疾病的主要誘因,也是豬發生呼吸道疾病的誘因。有相關權威部門實驗表明保育豬在溫度12℃以下的環境中飼料報酬會降低5%。

在寒冷季節豬舍溫度要求不低於10℃。保育豬舍應保特在18℃為宜。2-3周齡的仔豬需要26℃左右。而1周齡以內的仔豬則要30℃的環境溫度。

春秋季節晝夜溫差較大,可達10℃以上,體質差的豬不能適應,易誘發疾病。因此,在這期間要求適時通風保暖,縮小晝夜溫差。

成年豬則不耐熱。當氣溫高於28℃時,對於體重在75kg以上的大豬可能會引起廣泛的氣喘現象。豬的採食量顯著下降,飲水量明顯增加,飼料報酬降低,長勢緩慢。當氣溫高於35℃又沒有采取任何防暑降溫措施。會引起過肥的豬中暑,妊娠父母豬可能引起流產,公豬的性慾下降,精液品質不良。並且在2-3個月內都很難恢復。

豬舍內溫度的高低取決於豬舍內熱量的來源和散失的程度。在無取暖設備的前提下,熱的來源主要靠豬體散發和日光照射的熱量。熱量散失的多少與豬舍的結構、建材、通風設備和治理等因素有關。在寒冷的冬季對哺乳仔豬和保育仔豬舍要採取嚴格的防寒保暖措施。在炎熱的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比如說增加通風設備與淋浴設備,減少豬舍中豬的飼養密度。此工作對妊娠母豬和種公豬尤為重要。

而溼度的多少在養豬過程中也顯得尤為重要。溼度是指豬舍內空氣中水分的多少,一般用相對溼度表示,豬舍內的相對溼度範圍為65-80%。有權威部門試驗表明在氣溫14-23℃,相對溼度50-80%的環境下最適合豬生存。豬的生長速度快,肥育效果好。豬舍的溼度過高影響豬的新陳代謝,是引起仔豬黃白痢的主要因素之一。還可以誘發肌肉,關節方面的疾病。為了防止溼度過高,首先要減少舍內水汽的來源,少用或不用大量水沖洗豬圈保持地面乾燥避免積水。設置通風設備,適時通風換氣,以降低室內的溼度。

各階段豬適宜的溫溼度

1、種公豬適宜溫度15-20℃,相對溼度60-70%

2、後備母豬適宜溫度17-20℃,相對溼度60-70%

3、空懷母豬適宜溫度16-19℃,相對溼度60-70%

4、哺乳母豬適宜溫度20-22℃,相對溼度60-70%

5、斷奶仔豬適宜溫度26℃,相對溼度60-75%

6、保育仔豬適宜溫度24-26℃,相對溼度65-75%

7、育肥豬適宜溫度16-20℃,相對溼度65-75%


養豬人的第二空間


分娩舍是規模豬場最為重要的飼養管理場所,哺乳母豬、哺乳仔豬同在一個豬舍內飼養,養豬管理、技術、效益可以說幾乎就在分娩舍體現出來。

回答問題前我們先了解分娩舍的飼養管理目標是什麼?

對於哺乳母豬來說,保持5分制考評的合格體況,避免哺乳期失重太多影響斷奶後的配種間隔時間;保證有足夠的泌乳量以提供乳豬營養。對於哺乳仔豬來說,斷奶時平均體重達7-8公斤,日增重應達250克;斷奶成活率達90%以上。

要達到分娩舍飼養目標,其中營養供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下面我們就從哺乳母豬和哺乳仔豬兩個角度來分析,分娩舍多少溫度最適合及溫度對母豬、乳豬的影響

一、為什麼要講究分娩舍適宜溫度?

適宜的分娩舍溫度有利於哺乳母豬分娩、哺乳,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也要顧及乳豬的適宜溫度,兩者溫度要求不同

1.哺乳母豬

從分娩舍飼養目標可以瞭解到,母豬要保持合格體況、足夠的泌乳量,需要採食足夠的哺乳飼料和水才能夠保證達到這個目標。母豬怕熱,在其他因素保持正常條件下,溫度過高時會造成母豬熱應激、泌乳異常、採食量下降,只要達不到採食量的標準,整個哺乳期母豬失重會很大,泌乳質量下降。

2.哺乳仔豬

哺乳仔豬出生後體內能量儲存低對溫度需求較高,否則體溫散失過多容易造成成活大大下降,特別是初生重低於平均標準的弱仔更為嚴重;乳豬飼養前期,在學會吃飼料前營養完全依靠母乳提供溫度過低還會造成哺乳期間

乳豬容易發生腹瀉、受細菌和病毒感染。

哺乳仔豬免疫能力在21天才開始建立,出生幾小時內靠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獲得被動免疫能力。飼養員的任務就是確保乳豬吸食初乳,並吃到至少50ml的初乳,出生後1小時乳豬可平均採食100毫升的初乳,若分娩舍溫度過高會造成母豬泌乳異常或拒乳而造成乳豬成活率降低。

3.母豬和乳豬溫度要求正好相反

我們都知道大豬怕熱,小豬怕冷,如何來解決這個矛盾呢?先調節分娩舍大環境溫度,符合母豬對於溫度的要求,另外採用保溫箱、保溫板、保溫燈來調整局部小環境的溫度,再來滿足哺乳仔豬的保溫要求。

二、溫度對母豬的生產影響

通過上面的簡單描述,知道了溫度對母豬和乳豬的影響,那到底影響有多大呢?我們再從專業角度的數據分析來加深印象

1.母豬一天的母乳量有多少

母豬泌乳量從產仔後的10-12天開始增多,18-22天達到高峰值,之後逐漸下降。

我們知道了母乳的重要性,但第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也懵了。通過實驗測試,這裡有個公式可以清楚瞭解,乳豬每增重1克體重需4—4.5克母乳,因此一窩10頭的乳豬每天共需10—11公斤母乳,

以28天斷奶日齡計算,哺乳期內1頭母豬泌乳總量為280-308公斤,此外保證充足飲水(飲水器或人工給水),飲水器水量不少於1.5升/分鐘。

2.母豬一天最大采食量是多少

母豬飼餵量含維持需求和泌乳需求兩部分。

母豬基礎維持量是2公斤飼料,其他的用下面的公式計算:2公斤+(0.4-0.5公斤×哺乳仔豬數)=最大采食量。產後逐日增加飼餵量,一般情況下12-14天時可順利達到最大采食量,以一窩乳豬10頭計算,母豬1天最大采食量為6-7公斤。假設採食量比需要量低1公斤,那麼在4周哺乳期間會失重約10公斤。

3.哺乳母豬飼料的要求

分娩舍改用專用哺乳料飼餵母豬,基本營養值為:粗蛋白15-18%、賴氨酸0.87%、消化能(MJ)13.3。具體根據豬品種和季節適度調整,以上所說的飼料營養值以此為基礎,如果不能滿足需要,母豬會消耗自身組織導致失重。

保證哺乳期母豬採食量達到要求,對斷奶後的繁殖性能有很大幫助,否則,斷奶後配種間隔時間增加,受胎率、排卵數、胚胎成活率下降

小結

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可以清楚瞭解,保證母豬採食量意義重大。其他條件相同時,過高溫度造成母豬熱應激和採食量下降,對斷奶乳豬成活率、斷奶窩重、斷奶平均重、母豬體重變化、母豬背膘變化都有很大的危害

三、分娩舍最佳適宜溫度

1.哺乳母豬

哺乳母豬的臨界適宜溫度是15-20攝氏度,在18攝氏度的室溫產仔所遭遇的熱應激較小,產仔較快,死胎較少。母豬皮膚散熱功能很弱,遇到高溫時就容易發生熱應激反應,因此需要控制好分娩舍的溫度儘量保持在這個溫差範圍內。

要保證分娩舍適宜溫度,在設計豬舍時,根據各地區不同氣候考慮夏季的降溫設施設備,冬季加熱設施設備。像雲南絕大多數地區四季如春,簡單的隔熱保溫吊頂處理,舍內溫度基本保持這個溫度範圍,除了熱帶的版納和寒帶的香格里拉地區,基本沒有使用增降溫設備。

2.哺乳仔豬

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及保溫能力較差,體脂僅佔體重和體能儲備的1%,體能儲備的80%為儲存在肝臟及肌肉中的糖原。因此要滿足剛出生乳豬對較高環境溫度的要求,最低臨界溫度為34攝氏度

,隨後逐漸降低,第一週約28攝氏度、第二週26攝氏度、第三週以後24攝氏度

3.通風與溫度

通風換氣和保持溫度也是一組矛盾。除了需要保持分娩舍適宜溫度外,同時也要保持舍內空氣良好,否則舍內臭氣、氨氣及其他有害氣體容易導致豬隻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概率,具體的實施辦法就不展開說明了。

綜上所述,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導致哺乳母豬、哺乳仔豬生產效益低下。通過豬舍設計和保溫降溫實施設備保證分娩舍適宜溫度範圍,滿足母豬對溫度的需要;使用保溫箱、保溫板、保溫燈來滿足剛出生仔豬的臨界溫度和之後幾周的適宜溫度範圍。

草木七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草木七舍


導語:成年豬能忍受較大的環境變化,但是小豬特別是新生仔豬,對環境變化敏感,需要一個更穩定的環境;在產房,環境主要影響死胎率和仔豬的死亡率,加熱和通風裝置主要是維護合適的環境,那大型豬場分娩舍大環境多少比較合適呢?

 

(一)環境控制

母豬和仔豬的環境包括熱環境、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其中熱環境是影響豬的生產成績和舒適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溫度、空氣流速、溼度、光、和汙染氣體如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和灰塵。

 

分娩舍需要“雙環境”,所謂大豬怕熱,小豬怕冷就是對這種“雙環境”的真實寫照,在生產中,小豬利用保溫箱、保溫墊、保溫燈獲得所需要的較高溫度(32-36℃ ),而整個豬舍的溫度在20-24 ℃,溼度40-60%,則適合母豬的需求,而氨味,人體感覺不舒服,豬也不舒服,人體感覺舒服,豬也舒服了。  

 

(二) 操作內容    

1、做好母豬分娩時產欄、乳房、外陰的消毒工作,並關注衛生情況,特別強調在產中、產後一週、哺乳高峰期及斷奶幾個階段的衛生;    

2、每天搞好室內、外的衛生,產欄底一天推一次,保溫板的粉塵抹2次/周,下水道沖水器開3次/周,開沖水器時做好記錄工作;    

3、每週室內消毒2次(一次帶體消毒一次冰醋酸燻蒸消毒,潮溼天氣帶體消毒可以推後進行),門口消毒池和洗手盆每週更換2次,而且要保證消毒水的有效濃度,病死豬要及時清走,室內垃圾一週清一次,工作間工作臺要每天打一次。     

4、在保溫的情況下不要形成“對流”窗(穿堂風),合理使用風機及一些保溫設備,做到大環境通風小環境保溫。    

5、開窗通風的方法次序:(以冬天吹北風作例)    南面透氣窗——》北面透氣窗——》南面靠保溫箱的中窗——》南面不靠保溫箱的中窗——》北面靠保溫箱的中窗——》北面不靠保溫箱的中窗——》南面靠保溫箱的底窗——》南面不靠保溫箱的底窗——》北面靠保溫箱的底窗——》北面不靠保溫箱的底窗,要做好保溫與通風的工作要經過多次調整、感覺、多走動巡欄。





外婆家小姨


在南方豬場,建議產房平均溫度保持在25℃,溼度儘量控制在75%左右為最適。  

(1)在每年的10月份和第二年的4月份期間,南方氣溫相對較低,經常會有冷空氣襲來,此階段產房的溫溼度的控制重點應該放在仔豬上面。仔豬根據日齡的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仔豬生後1~3天為30~32℃,4~7天為28~30℃,15~30天為22~25℃。所以,仔豬的保暖工作要做細,特別要注意防止賊風的入侵,而母豬在此階段,採食量較大,奶水充足,仔豬一般生長較快,斷奶重大,易養,但如果在仔豬的保溫工作做不足不細的情況下,則仔豬容易出現被母豬壓死及腹瀉嚴重等情況,從而造成仔豬死亡率升高而使生產受損。  

(2)南方4月份到6月份的梅雨季節,產房要做的好,關鍵是在溼度的控制,此時氣溫又相對回暖,天氣溼熱,細菌容易大量繁殖,所以,此階段要想盡辦法,利用好現有的通風設備儘量降低產房溼度,同時少衝洗產床欄底,儘量保持產房乾燥,清潔。   

(3)南方7月到9月份夏季,此時溫度一般在25~35℃之間,天氣炎熱,對產房母豬的採食量影響非常大,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仔豬的斷奶重和成活率,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在夏季尤為重要,可運用滴水降溫、水簾降溫、抽風機、風扇等設備或在產房頂噴水降溫等措施,同時還可根據產房情況,經常沖洗地板,以達到降溫效果。通過降溫,提高母豬的採食量,是此階段的重點工作。


豬ok


新生仔豬剛出生時的適宜環境溫度為34.0℃,以後每週降2℃,到斷奶時22.0~25.0為宜。

小豬在母體內處於恆溫環境(39.0℃),生後環境驟然變化,加上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快,且體溫調節能力差,所以小豬怕冷。冬季,對新生仔豬斷臍、吃到初乳後就要立即移入保溫箱保溫。




不上班的人abv


溫度一般在25~35℃之間,天氣炎熱,對產房母豬的採食量影響非常大,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仔豬的斷奶重和成活率,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在夏季尤為重要,可運用滴水降溫、水簾降溫、抽風機、風扇等設備或在產房頂噴水降溫等措施,同時還可根據產房情況,經常沖洗地板,以達到降溫效果。通過降溫,提高母豬的採食量,是此階段的重點工作。 平均溫度保持在25℃,溼度儘量控制在75%左右為最適 一般溫度控制在20到25度,溼度控制在40%到70%之間


翱翔梁哥


創造母豬大環境和仔豬小環境。大環境控制在18℃~22℃,有利於提高母豬採食量,防止母豬失重;子豬所處小環境控制在30℃~32℃,以後每週降2℃;做好通風和保溫工作,減少賊風,防止子豬腹瀉;夏天採用風機和溼簾降溫,有條件的安裝滴水降溫設備。


玖零創客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因為不知道你的產房建設結構和豬的品種,所以我只能大概對你說說:

一、產房溫度控制分為大環境和小環境的溫度控制:

1、大環境溫度主要對母豬和環境控制影響較大(當然對仔豬來說也很重要),25度左右;

2、小環境溫度主要對仔豬影響較大(這個小環境主要指的是保溫箱內),從剛產下來的32度左右開始到斷奶後26度左右;

3、不管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的溫度,還是下面要說的通風,都是跟隨著仔豬天齡而不停變換的,溫度要求不斷降低,通風要求不斷升高;

二、判斷豬舍內溫度合不合理不是靠溫度計:

1、我說的各個溫度數值,我一般只是在給新員工作培訓的時候用;因為都是從教科書上或者是各種操作手冊上看到的,或者是我當新員工那時別人培訓給我的;

2、從溫度計上看到的數據只能作大概參考,永遠沒有從豬群表現直觀和準確;

3、剔除傷病影響:母豬食慾不好不上料(或者是掉膘過快),那麼大環境的溫度高了;仔豬在保溫箱外東一個西一個各睡各的,那麼溫度高了或者很合適;仔豬在保溫箱外睡覺是擠在一起的,那麼溫度低了;仔豬睡在保溫箱內不出來,那麼是保溫箱內溫度高了或者外面溫度太低了;

三、產房不能光談溫度控制,還需重視通風控制:

1、溫度很重要,但通風更重要,有句話叫做冷出來的問題多半瘦弱之類的,熱或悶出來的問題多半是“軟”的(已經是虛弱了-比冷出來的更難處理);

2、通風的主要作用是保證舍內空氣質量、降低舍內微生物含量、降低舍內溼度等等;

3、通風與保溫互相矛盾但兩者都重要,缺一不可,關鍵在於二者之間“度”的把握;

4、通風的方式因為不知道你豬舍結構所以不好給出建議,但通風合不合理可以根據豬群表現和後面我要說的內容來判斷;

四、溫度控制不只是溫度的高低,溫度變化速度也很重要:

1、溫度夠了,但是溫度變化速度過快和溫度過高過低出大問題的幾率差不多;

2、有個參考標準:產房溫度的變化速度在0.1度/10分鐘左右,最好不要超過0.3度/10分鐘;

五、溫度不合理的危害:

1、過高:母豬不吃料或者料量降低-母豬膘情超常下降-奶水質量降低-仔豬生長速度過慢或者腹瀉等疾病-斷奶後母豬過瘦造成種豬的無效生產天數延長或者下一胎分娩成績下降甚至疾病或者死淘;

2、過低:母豬因為禦寒需要消耗更多飼料,或者仔豬生長速度過慢,或者仔豬腹瀉等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