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張 賞 荷

九月一日,應邀參加了“美麗鄉村,風情東張”一日遊啟動儀式,經賞秋荷、遊農場、觀故居、看書畫後,深深覺得,東張濱臨黃河,人文厚重,鄉風純樸,秋色如菊,讓人流連忘返,但,讓我眼前一亮,怦然心動的卻是那萬畝荷灘!

東 張 賞 荷


荷塘在朱自清的筆下,輕漫優美:田田的葉子,像亭亭舞女的裙,那嫋娜開著的花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送來的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月色靜靜地瀉在葉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像籠著輕紗的夢。荷塘月色在歌聲中,芬芳甜美:“採下一朵蓮,是那夜的芬芳……荷塘呀荷塘,你慢慢慢慢唱喲,月光呀月光,你慢慢慢慢聽喲,魚兒呀魚兒,你慢慢慢慢遊喲……遊過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立在中央”。

東 張 賞 荷


東 張 賞 荷


東 張 賞 荷


我不敢說,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寫得不美,我不敢說荷花的歌唱得不動聽,但我敢說,朱自清寫的只是荷塘的盆景,歌兒唱的只是荷花的小曲小調,假如朱自清和創作演唱歌曲的人能到東張黃河灘看看那荷,想必寫出的荷景就不那麼纖細了,唱出的歌就不那麼維弱了!

我漫步在東張黃河灘,所看到的荷完全和他們筆下、口中的荷不一樣,我覺得這裡的荷那叫一個“雄”!密密扎扎比肩接踵的荷,一眼望不到邊,像碧波漣漪的大海,一波推一波,波波相接,波波相聯,正應了那句:“接天荷葉無窮碧。”人行走在荷灘的小路上,就像置身無邊的海中央,左右前後都是雄雄波漾,往哪一邊都沒邊沒沿,猶如陷進荷葉的天門陣。我徜徉其中,沒有覺得縷縷荷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倒有荷風送香,雲蒸霞尉,長歌幾萬裡的感覺。

東 張 賞 荷


東 張 賞 荷


那荷真高,足足沒過人頭。我們幾位文友感其之雄,站在荷旁留影,竟然覺得像兒時在學校排隊,矮個兒站在前列,身後盡是虎背雄腰的排排大個,有點自慚形穢,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又如挽腿赤足走入海灘的遊人,不時被層層漫來的波浪拍到沙灘,站不穩腳根。金色的陽光照射在肩並肩湧湧不退的葉波上,浮光躍金,完全不像朱自清筆下的“像籠著輕紗的夢”,倒像一首雄渾的歌!

那荷的葉片真大,像是一把遮陽的傘。傘面油綠肥實,直徑約有二尺,傘柄半把粗,中通外直。可巧,我們跟前恰有幾位妙齡女郎隨手摺了一片荷葉搭在頭上,像極了陽傘遮頭的遊賞麗人,洋氣而時尚。看著眼前的情景,我真不敢同意古詩中“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那樣輕漫,那樣自如的描寫,因為這裡的荷灘,幾乎看不見葉下的水,如果讓我寫,應該是:“荷葉大如傘,池水不見天,擎傘滿灘遊,陰隨東西南。”

東 張 賞 荷

東張河灘的荷,那叫一個“神”!綠的神奇。碩厚的荷葉如塗了一層綠色的調合漆,雖然不是那種圓潤鮮碧的翠綠,卻流淌著厚誠肥實的濃綠,泛映著明亮而不刺眼的敦輝,散發著從容成熟的大氣,映射著沖刷了偏激的平靜,鋪張著無須聲張的深沉。那種綠,讓人踏實,讓人寬慰。一片葉傘,數尺綠雲;片片濃綠,綠天綠地。置身其中,宛如到了水下龍宮。

東張河灘的荷,美的奇幻。每一片荷葉的窪心幾乎都有一顆晶瑩的露珠,如圓的珍珠,像橢圓的瑪瑙,在陽光下閃爍著瑩瑩晶亮的光,微風吹過,滾來滾去,欲立欲落,讓人擔心,叫人愛憐,偶爾有一顆掉在水中,響聲清脆,像一聲優雅的琴鳴。我不知道這露珠是怎樣跳到荷葉上的?是天上的霧氣凝成墜落還是地下的潮氣升騰上躍?不由引人遐思……

東 張 賞 荷


東張荷灘的荷,勢美如虹!萬畝荷灘,雖然鮮見或嫋娜或羞澀打雜的荷花,僅留下碩綠的荷葉,但它濃濃密密,湧湧洶洶,鋪鋪疊疊,像一灘濃情,如滿田厚意,似千里雄心,猶萬里壯志。氣蒸雲夢,勢吞合陽大有疑是碧雲落九天的壯美。

東 張 賞 荷


東張河灘的荷,那真叫一首歌!是一首訴說往昔的追憶曲。前些年黃河畔的西儀河灘不要說荷,就連村民隨意墾出的荒地,零星種植的莊稼都保不了收。河水一漲,一片汪洋都不見,大旱年間,誰又顧得上提水澆荒?硬是守著黃河讓莊稼旱枯,雖然沒有張郭村船沉人亡的慘劇,但河灘上定然有不少辛酸的故事。往事不堪回首,歌聲如泣滿悲情;是一首展現創新精神的賀喜歌。聰明的西儀人經過有種沒收的徘徊,在新農村建設中滋生了創新思維,他們的眼眶裡終於閃爍出求新的目光,想,與我們一河之隔的合陽,蘆葦四野,荷田成片,那裡是溼地能種藕,我們守著黃河,難道不能引水造成溼地,有了溼地豈不也能種藕?一個標新立異的閃念就是一條金色的富路,一個陳舊觀念的轉變,就是一片新的天地!西儀人立說立做,從合陽聘請了技術員,嘗試種藕。幾經折騰荒漠的河灘終於長出了第一株亭亭玉立的蓮,開出了第一朵映日荷花。它像一支歡快的讚歌,向西儀人賀喜;是一首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交響樂。試種成功,一葉見春。西儀村委會果斷決策,統一規劃,組織大家墾灘提水,造溼種藕。鎮黨委、政府也將發展灘蓮做為全鎮的特色產業予以支持,一時間河灘響起交響樂,“望湖樓下水如天”……

去東張賞荷,不知不覺欣賞起了那一方水土養育的黃河兒女,他們難道不是北宋先賢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蓮嗎?

東 張 賞 荷


東 張 賞 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