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彙算清繳,20年經驗的老會計給你提供了這些方法!


很慌!第一次做彙算清繳,該如何面對?


做任何事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誰都不是一生下就會的,都有一個學習與探索的過程。


企業所得稅的彙算清繳,對於每一個會計人員來說,也會有第一次,也會有學習與摸索的過程,這也是一個會計人員必經的成長之路。


第一次做彙算清繳,20年經驗的老會計給你提供了這些方法!


克服畏懼心理

想戰勝困難,首先戰勝自己


人們對於未知的事情,都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畏懼心理。沒有經歷過彙算清繳的新人,對於彙算清繳工作有點畏懼心理也是正常的。


在比較大或財務人員較多的企業,彙算清繳工作一般都是資深人士在做,新人一般是沒有機會獨立去做的。但是,作為一個愛好學習或需要進步與晉升的新人,還是應該找機會去從旁協助,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從中學習一點經驗與知識。


對於小微企業,可能會計就只有一人,即便是新人,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做,好在小微企業的業務比較簡單,新人稍微學習一下也是能夠勝任的。


無論是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無論是從旁協助還是自己獨立操作,作為新人,既要有謙虛學習的心態,也要有勇往直前的心理,要知道這是你作為會計職業生涯中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再難也必須勇敢的面對。


只有克服了畏懼心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當你多年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財務人員時,你也會為今天的第一次經歷而自豪的。


“知己”

摸清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


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對於彙算清繳,同樣如此,如果你連自己企業是什麼情況都不熟悉,你怎麼可能做好彙算清繳。


你需要熟悉你企業的具體情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情況:


1.統計企業的規模,是否滿足小微企業的標準?(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00萬元、從業人數≤300人、資產總額≤5000萬元)

2.企業所屬行業是什麼?(電子稅務局納稅人信息裡有登記)

是國家鼓勵類還是限制類、禁止類行業或產業?

有針對行業的優惠政策嗎?

3.企業所在地區有針對性優惠政策嗎?比如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

4.企業是高新技術企業或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嗎?有相關證書嗎?能享受優惠政策嗎?

5.企業在納稅年度有研發項目與研發支出嗎?哪些研發支出可以加計扣除?

6.企業會計核算採用的是企業會計準則,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或者其他會計核算辦法?會計核算與稅務規定會有哪些差異呢?

7.企業在納稅年度有視同銷售的情況存在嗎?如有,貨物是外購的還是自產的?

8.企業在納稅年度有政府補貼嗎?如有,能滿足不徵稅收入條件嗎?

9.企業在納稅年度有捐贈嗎?滿足稅務上“公益性”的條件嗎?

10.企業以前年度有多少虧損嗎?本年度還能彌補嗎?

11.企業在納稅年度有向非金融機構借款嗎?利率水平是多少?

12.企業在納稅年度有固定資產購進嗎?滿足一次性扣除等加速折舊的政策嗎?你們會選擇加速折舊政策嗎?

13.企業在納稅年度有資產損失嗎?如有,稅前扣除需要什麼證明材料知道了嗎?

14.稅前扣除憑證存在哪些問題?有什麼補救辦法嗎?

15.以前年度的納稅調整,有哪些會影響到本年度?有哪些納稅調整,還需要在本年度繼續進行調整或反調整?

……


總之,你一定要先帶著問題去把企業的具體情況給捋一遍,而不是急於的上手就去填寫申報表。


通過捋順內部問題後,你會發現,有些問題或知識,你還是不清楚或明白的,這時你就可以帶著問題去有針對性來學習了。


有人看見筆者前面列了那麼多問題,可能會說,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企業存在哪些問題,該怎麼辦呢?


其實,非常的簡單,你就找一份完整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從頭到尾瀏覽,對照表中需要填報的內容,再來找企業問題去熟悉,不涉及的自然就放過,涉及到的就深入下去。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雖然沒有機會去獨立操作填報,但是作為新人,領導可能會安排你去幫助彙算清繳的老師從旁協助。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愉快的接受該項工作,彙算清繳要做很多準備工作,你做的輔助工作可能就是收集相關收據和資料。你不但要積極去做,你還要想,這些輔助工作對於彙算有什麼作用,是納稅調整用還是享受優惠政策用等?你還要想,如果是你去做彙算,你怎麼去獲取這些數據或者安排人在什麼地方去獲取?


“知彼”

針對性大補相關財稅知識


如果說前面講的摸清自己企業的情況,是“知己”的過程,那麼接下來有針對性的學習相關財稅知識就是一個“知彼”的過程。


彙算清繳涉及到的財稅知識是非常龐雜的,雖然我們會計人員也都或多或少的學習過一些,但是到了具體操作時還是有很多新人會感到無所適從。


因為涉及到的知識點太多,作為新人就必須要選擇性的學習,暫時先把跟自己企業相關或需要操作的知識點學好學透,把像筆者前面列舉的企業涉及到的問題,給一一破解掉。


比如,如果企業屬於小微企業,就要對照小微企業最新的優惠政策(財稅[2019]13號 )所列的條件逐一比對;如果相符的話,還要學習具體是怎麼優惠的?應交所得稅是怎麼計算的?再進一步,要想享受這些優惠政策,我們需要怎麼填報企業所得稅申報表?那些報表或那些欄次,是享受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必須要填報的?


只有把這一系列的問題給搞清楚了,才能說,你已經學會怎麼處理小微企業的彙算清繳。很多教科書或文章,更多的是介紹政策,但是怎麼落地操作介紹的比較少,作為新人最好把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涉及到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的填報說明認真看一下,必須要找到正確的填報報表和欄次。


同樣的,對於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該怎麼進行填報與調整,會計上該怎麼進行會計處理,裡面都包含著很多知識點的,很多會計人員會在這上面犯錯誤的。


對於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需要注意購進時間、取得方式以及金額大小等多個問題,2019年度以前甚至還要考慮企業所處行業等,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錯誤。對於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更加是很多會計人員甚至一些專家都會犯錯誤的。對於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資產,不但一次性扣除時需要納稅調整,以後年度還需要連續調整,稍不注意就會遺忘調整而給企業埋下稅務風險。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其實,我國的稅收政策有時也是這樣的,針對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政策。作為一名會計人員,身在一個行業,一定要把跟行業相關的財稅政策給搞清楚,至少要比行業外的人更加清楚。比如稅法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徵、減徵企業所得稅,行業外的很多人就分不清楚那些具體項目該免徵還是減徵,但是對於行業內的企業會計人員,就必須要了解的十分清楚才行,尤其是對自己企業的項目是該免徵還是還是減徵必須要搞清楚。如果同時有免徵和減徵項目的,會計核算還必須要分開核算,你所在企業分開核算了嗎?


當然,作為新人,有時單獨學習也是比較困難的。在彙算清繳期間,各級稅務局或財稅自媒體也會有很多有關彙算的學習資料可以學習的,在此筆者給新人們推薦“會計頭條APP”,既可以在上面的“大咖專欄”學習各大咖的文章,也可以在“年報專欄”中學習專門的彙算知識,有疑問的話還可以在論壇發帖向老師們請教,也可以看看其他人遇到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想過河得先試水深

在電子表格的申報表中進行試填


作為一個新人,如果沒有獨立操作填報的機會,可以下載一份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並進行試填。因為很多知識,如果不親手去操作的話,表面上你可能學習了,但是等到你實際操作時才會發現很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這也就是會計這個行業,為什麼人們很看重實際經驗的原因,或者說老會計吃香的原因。


因此,對於新人來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自己親手填報一次年度彙算報表,來的體會與感受更加的直接。


當你填寫完後,可以悄悄地跟你單位資深人士填寫的報表進行比對。如果不一致,想想人家為什麼要那麼填寫?到底是你錯了還是老師錯了?如果你認為對方錯了,你的依據是什麼?


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的。資深人士犯點錯誤也是正常的,所以你也不用盲目的馬上就否定自己。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們填報的方式不一樣,但是最終的結果又是一樣的。這種情況在資深人士之間也是存在的,因為每個人對於同一問題的理解或出發點不一樣。作為新人的你,你就可以分析一下,誰的辦法更加合理或者更加符合稅法的規定等。


有分歧不說明你錯了

處理好與領導與稅務人員的分歧


通過填寫報表,你可能會發現你與企業財務資深老師或領導存在一些分歧,甚至你們企業也有可能與稅務人員、中介機構的專業人員等也會有分歧。因為我們的稅法目前還不是十分的完善,還存在一些有爭議的問題。


作為新人,不要立即的去證明什麼,也不用急於去辯論,可以先自己好好思考一下,然後用謙虛的態度去請教對方,聽聽對方的意見,從中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經驗。當然,你也可以說出你的意見與看法,供對方參考。你的觀點對方不一定贊成,但是你的理由與論點可能會得到對方的欣賞。你可以堅持你的觀點,但是要認清一點就是稅務人員在不違背法規的前提下有自由裁量權,而你的領導等可能有更多的話語權。


輸出了才是自己的

對彙算清繳過程進行歸納總結


作為新人,無論是獨立操作還是從旁協助,在完成第一次年度彙算後,一定要進行歸納總結,為下一年度彙算工作提供思路與模板。

筆者認為最需要總結的有幾點,包括但不限於:


1.彙算工作的程序;

2.彙算工作的準備;

3.彙算中的納稅調整事項;

4.彙算中的稅務爭議問題;

5.彙算清繳後的賬務調整;

6.本次彙算工作中的得失問題。


當然,你也可以從你認為最需要總結的角度去總結。反正,不能把第一次給白白的就浪費了,這個經驗是很寶貴的,應該好好總結一番。


通過年度彙算,你會發現企業所得稅涉及的知識是多麼的寬曠與複雜。


彙算清繳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稅務規定與會計準則差異進行調整的過程。


要想正確的進行納稅調整,必須要對稅務規定和會計準則非常的熟悉與深入的研究。


通過閱讀申報表的填報說明,你會發現很多東西是你不熟悉的。


因此,你需要放開視野,去學習更多的稅務與會計知識,而不是滿足於你能順利的把你單位的年度彙算報表給填報完成了。


只有這樣,作為會計人員,你的職業生涯才能走的更遠.

關注我們,每天給您不一樣的財稅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