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王宰職場榮枯記

人生作為歷時態生長過程,如杵磨針,又如登山。堅持到底就能成針(才)或體驗一覽眾山小的風景;不能堅持磨礪和攀登就會半途而廢。學習、學藝如此,以德為政亦如此。

晚唐王宰職場榮枯記

王宰

一、父蔭下仕途順風順水

王宰,原名王宴宰後去“晏”單名宰。以父親王智興有功於唐,先在神策軍服役。甘露事變後,因功兼任御史大夫任光州刺史。又因有政績,觀察使段文昌向朝廷舉薦他,授任鹽州刺史。約開成中任隴州、邠寧慶節度使。會昌三年(843)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逝,其侄劉稹欲繼承官位,朝廷不準,為征討劉稹,會昌三年命王宰兼任許州刺史,進攻澤州(山西晉城)。

晚唐王宰職場榮枯記

進攻澤州

二、懷私念觀望不戰

攻取澤州對王宰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一怕老對手河中節度使石雄乘機攻取潞州獨攬大功,二怕在劉稹轄區磁州任職的兒子王晏實受牽連。躊躇不戰店達二月之久。並私接劉稹奏章試圖招降。李德裕遂任右雄為河中節度使,命其進攻良馬(今山西安澤縣)打破對峙局面的同時,請武宗下詔:“朕奉天道以行誅,守祖宗之成法,顧茲小寇,終不貸刑。亦知晏實是卿之愛弟,將申大義,……當務遠圖,勿拘小信,速宜攻討,以副朕懷。”又派李回為催陣使,下達死命令,限六十日破賊,否則以軍法處置[1]。恰巧,會昌四年七月,劉稹的親信高文端投降朝廷,獻計三條,李德裕親授王宰,這才攻取澤州,遂任澤州刺史[2]。八月在朝廷各路征討諢的高壓下,劉稹轄區邢州、洺州、磁州投降朝廷。昭義軍內部聞而生變,心腹將領郭誼,設計殺害劉稹,向王宰投降,潞州征討以朝廷完勝結束。

晚唐王宰職場榮枯記

馬戴別太原

三、求相不成,一路下行

九月王宰調任太原尹、河東節度使。在太原任,不好好治理轄區,總想著如何升任宰相。遂命部下撰寫奏章,幕僚馬戴直言相勸,王宰盛怒,遂貶其為龍陽尉。馬戴作臨行時作《攄情留別幷州從事》,以“才希漢主召,玉任楚人疑。”記述此事。王宰仍不死心,走其父“揫索財賂,交權幸以賈虛名[3]”的老路。大中三年“入朝,厚結權幸求宰相”[4],當時的宰相周墀以“天下大鎮如並、汴者才幾,宰之求何可厭[5]。”之語批評他不知足,這才怏怏返回轄區。之後,便消極怠工。某年吐蕃勾結黨項、回鶻侵犯河西,皇帝下詔命王宰統率代北各軍進攻。王宰稱有病不能勝任,改任河陽節度使[6],又罷節度使任太子少保於東都,官終太子少傅。名升實降,一路走低。

據上述可看出,澤州之戰是王宰仕途路的轉折點,拋去討伐劉稹之戰的正確與否不論,試想如果當時王宰奉行“當官而行,不求利己”[7]的格言,不計名利私情,遵命立即進攻澤州的話,儘管古代稱為醬缸文化,清醒的人不多,但在某種程度上,公道自有人論,那將會是另外一種結果。有些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


注:

[1]《太平廣記》卷四百九十八雜錄六。

[2]約會昌四年(844)據《全文》卷六九九李德裕《賜王宰詔意》:“卿頃蒞澤州,頗彰惠政……卿宜大布誠信,且務綏懷。”兩《唐書》本傳未及。按《新書》本傳稱:“兵出魏博,討劉稹。李德裕以宰乘破竹之勢不遂取澤州,帝有詔切責。宰懼,進攻澤州。其將郭誼殺稹降。

[3][4][6]《新唐書·王智興傳附王宰傳》

[5]《新唐書·周墀傳》

[7]《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八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