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何以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工業設計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創造性活動,兼顧開發者、生產者、使用者和社會的利益,將知識、技術、信息和創意轉化成為產品和服務,對產品的功能、體驗、價值等進行優化。作為工業經濟的價值內核,它引導企業加大對工業產品的功能、結構、流程、外觀、原型的整合優化,推動設計與製造的融合。

2010年以來,作為製造大省,江蘇工業設計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政府職能部門、製造企業、設計園區、專業設計機構、高校、行業協會六位一體、共同發力。如今,我省工業設計產業規模顯著增加、需求持續增長、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但仍需看到,還存在著體系不完善、企業應用意識不足、市場機制不健全、政策環境亟待進一步改善等突出問題。

如何理解工業設計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工業設計有效發揮出對現代產業體系的創新支撐的作用?進而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近期,記者帶著上述問題走進江蘇省工業設計協會,專訪管明會長。

工業設計,何以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工業設計,何以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記者:我省工業設計發展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


管明:作為製造大省,江蘇在向製造強省轉變奮進過程中,一方面實施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也注重大力發展設計創新,共同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2010年以來,江蘇工業設計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但與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相比,無論從政府的推動力度,還是製造企業的重視程度、專業設計機構的設計服務能力、設計園區的集聚能力以及全社會對設計的認可度,江蘇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


記者:提升的空間主要表現在哪呢?


管明:一是設計仍是企業短板。很多企業內存在著製造優於研發、研發高於設計的“鄙視鏈”,工業設計總體還處於製造企業產品開發的體外循環,大部分停留在產品外觀,欠缺深層次的設計創新,無法解決產品同質化。


二是工業設計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比較鬆散。現行的管理與評定辦法未能有效遏制設計模仿與抄襲,影響了企業進行設計創新的積極性。


三是設計從業人員缺少規範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專業化上升空間嚴重受限,勞動報酬與相關行業相比處於較低水平,人才流失的現象嚴重。


四是設計教育有待改進,主要是教學與實際脫節。


五是缺少一些更為實質性的扶持政策。廣東、浙江、山東、上海、深圳等省市政府設置專項資金支持工業設計的重點項目、重點園區、工業設計展會、工業設計大賽等,如浙江對省級工業設計重點園區年均投入1億,深圳每年設計大賽和設計展會投入2000萬元。


記者:上述經驗可以拿來照搬嗎?


管明:工業設計發展水平總是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存在明顯的差異,很難就工業設計賦能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做出精準描述,還需要實踐中因地制宜,精準定位。


江蘇省“十三五”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規劃早就提出,我省工業設計的主戰場在製造業,設計與製造的融合發展是主旋律,而設計成果的產業化更是我省工業設計的發展目標。


記者:結合江蘇製造業現狀,工業設計如何更好地幫助企業轉型升級?


管明:一是產品設計向產業鏈設計的轉變。工業設計不僅僅是對產品本身的設計,更重要的是通過設計,理順產業鏈各環節之間關係,構建企業良好合作的產業鏈,使企業從產品研發的源頭獲得競爭優勢,確保產品品質和價值的不斷提升,提高競爭力。


要實現這種轉變,就要求企業發揮設計引領作用,將設計活動貫穿於產品規劃、創意設計、生產製造、市場銷售、採購物流、成本控制、品質控制等多個產業鏈環節,讓設計充當產業鏈的主導者。


深圳浪尖集團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全產業鏈設計創新的理念,通過設計整合產業鏈,構建了強大的設計平合,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實現產品設計向服務設計的轉變。服務設計是一種提高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的設計活動,是將產品思維和服務思維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範式,對設計成果的形成和轉化至關重要。當今服務型製造已成為企業提升價值鏈的主要路徑,而服務設計正是服務型製造的基礎。


以一個製造企業的經營活動為例,從價值鏈看,除技術研發、生產製造、供應鏈管理外,還包括設計研發、設計升級、市場營銷、安裝維修、回收再製造等服務性質的活動,這些活動構成了以服務為核心的產業增值鏈條。


製造企業面對的不再僅僅是商品市場,還能開發出更全面、更個性化的“產品+服務”組合,在滿足客戶高層次產品及服務需求的同時,提供服務的能力成為製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和重塑產業價值鏈的新動能。蘋果手機的服務設計在客戶體驗上的巨大優勢,充分說明了“產品製造”+“服務設計”模式的強大競爭力。


三是實現產品設計向互聯網應用轉變。工業設計是創新鏈的起點和價值鏈的源頭,由此可以導入更多的高端高新技術和產業,包括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


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快速來臨,用戶直接參與到產品的研發設計成為可能。通過用戶的行為習慣所形成的大數據思維和互聯網的數據重組、信息整理,使得設計師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最真實的反饋,從而使“純粹的產品設計向智能工業設計過渡”,且批量生產轉為規模化的個性化生產。


企業可以通過前期市場和人群大數據分析賦能,為品牌產品定製人群偏好,洞察設計,從數據到設計為品牌產品提升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生產出市場暢銷的產品。


四是實現傳統服務向創新服務轉變。

專業設計公司之所以會在市場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缺少話語權,往往是由於收到傳統的服務方式的制約,創新服務模式迫在眉睫。


要改變過去單純提供產品創意設計的做法,延伸服務鏈條,實現從造型設計向體驗設計、從視覺設計向交互過程設計、從面向個體設計向面向群體的社會化設計、從面向產品的設計向面向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設計的轉變。採用全產業鏈的整合創新方式,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從材料到部件、從技術到工藝、從研發到渠道,實現服務方和被服務方雙贏。


專業設計機構亦可以與製造企業開展設計按銷售提成、合作生產、設計諮詢等多種服務模式創新。蘇州博弈設計公司原本只按照客戶做產品設計圖紙,年營收僅百萬元。


近年來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從日本企業接單後,整合產業鏈,完成設計、製造、銷售全過程,合作創立自主品牌,年營收過千萬元。


記者:國內外很多經驗都表明,通過設計與製造的融合提升,可以賦能產業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統籌各相關方,如政府部門、製造企業、設計機構、設計園區、行業協會、高校,形成推動發展的合力呢?


管明:首先,明確工業設計發展的戰略定位。目前,江蘇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還沒上升至戰略研究層面,未來要致力於完善工業設計產業體系,使工業設計的產業化發展能夠從系統創新、集成創新的高度對接創新驅動與製造強省戰略。按照我省製造業13個產業集群佈局,針對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建立“設計+”價值提升體系,使工業設計充分發揮價值撬動與價值增值功能。


對於製造企業來說,要讓設計創新和技術創新、市場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三駕馬車,讓設計貫徹概念、研發、測試、製造、物流、營銷等全流程,建立工業設計的技術體系、產品體系、服務體系、管理體系。鼓勵企業提升設計部門地位,增加設計人員話語權,如專門設計研究院通領企業設計、董事長主管設計等。


其次,培育工業設計骨幹示範企業和園區。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培育工業設計骨幹企業和園區尤為重要,既可以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也可以打造知名品牌。其中,要特別注重發揮園區的集聚效應,通過服務平臺的構建,搭建起設計與製造的合作橋樑。


目前,江蘇共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3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40家。按照省工信廳發佈的三年規劃:到2021年底,我省將新建成10家以上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或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建成1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或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10家以上工業設計龍頭骨幹企業。


為實現上述目標,不僅要制定可依據相關標準和規範,使之制度化規範化,還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成為工業設計的骨幹企業,最後做好績效評估,通過總結和示範,帶動全行業提升。


再者,形成全社會關注工業設計的良好氛圍。通過舉辦有影響力的重大賽事,提升全社會對工業設計重要性的認知,如廣東、深圳、浙江、山東每年舉辦由省政府舉辦的全省工業設計產業大賽、全省工業設計技能大賽。建立工業設計獎勵和成果展示制度,支持和獎勵原創設計。開展全省工業設計評價體系研究,重點扶持工業設計領軍企業和品牌製造領軍企業,發揮先導示範與引領帶動作用,樹立行業標杆和示範。從設計教育改革入手,加強高校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為全省工業設計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最後,為工業設計設計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服務。在知識產權、行業標準、企業合作、資格認定、信貸擔保、投融資等環節加大法律與制度保障,為企業營造實施工業設計創新的良性市場環境。建議各級財政設置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和知識服務系統建設。落實好研發設計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製造企業採購工業設計服務給予稅前加計扣除。


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協會與社團組織的作用,搭建工業設計創新的供需對接與服務中介網絡,促進各類型製造企業與專業工業設計公司開展定向性、長期性合作。此外,還應在行業自律、職業資格認定、評價體系建設、行業大賽等方面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摘編自《群眾》2020年第6期,原標題為《工業設計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作者:管明(作者系江蘇省工業設計協會會長)


工業設計,何以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