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在最艱難最緊迫處精準發力

日前,90後小夥胡甫國在公司倉庫裡架起視頻直播器材,為在線客戶展示臨武新鮮上市的沃柑。倉庫裡,臨武沃柑、香芋、土雞、羅漢果等本地特色農產品一應俱全。

春節前後,正是臨武香芋、沃柑等特色農產品上市的時節。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導致農產品銷售受阻,農戶憂心忡忡。如何幫助農戶銷售特色農產品,成為一個最緊迫的問題。

胡甫國是臨武舜邦優選電商平臺的負責人,他的公司成立於2015年5月,專注於月子雞養殖、配送和農特產品網上銷售。看到農戶優質農產品因疫情導致滯銷,立即通過網絡向全國各地的客戶推廣臨武特色農產品。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舜邦優選電商平臺售出香芋2.5萬公斤,羅漢果2萬餘個,砂糖橘1.5萬公斤,沃柑0.5萬公斤,土雞6000餘隻,銷售額達110萬餘元,直接幫助貧困戶20餘人。

適應疫情防控需要,臨武縣注重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運用互聯網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利用電商平臺解決了臨武香芋、沃柑等本地農產品的滯銷問題,其中銷售臨武香芋達9000多噸。

臨武縣扶貧辦幹部寧麗清介紹說,臨武大力推廣“湘就業”服務公眾號,就業扶貧超市利用“互聯網+就業”開展線上招聘活動,為貧困群眾提供“不見面”的幫扶指導,服務群眾6000多人次,提供就業崗位4680餘個。開設“就業直通車”,分6次護送470名務工人員赴粵返崗復工,為他們提供“從家門到車門、車門到廠門”的就業服務。引導扶貧企業優先聘用貧困勞動力,24個已復工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目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20人。

圍繞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精準發力,是臨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工作導向。對於西瑤鄉桃源坪村來說,交通不便的問題是脫貧攻堅的攔路虎。桃源坪村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是全縣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少數民族村,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不過,要想鞏固脫貧成效,交通問題必須徹底解決。2019年底,依託西瑤綠谷森林公園建設,一條寬敞的柏油馬路修到了家門口,這個偏僻的瑤族村落,一下子迎來奔小康的曙光。

“對於這條路,我們曾經想都不敢想!”桃源村支書盤光桂說。修路是他們祖祖輩輩的夢想,黨的好政策,讓他們夢想成真。

交通瓶頸打破後,村民最期盼的是能夠抓住西瑤綠谷公園發展的機會提高收入水平。縣人社局駐村工作隊長唐元興說,桃源坪村獲得全省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美譽,是西瑤綠谷公園的一個特色,下一步,將發揮瑤族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民宿,把這塊金字招牌進一步擦亮。

副鄉長池永發聯繫桃源坪村已經多年,對桃源坪村的變化歷歷在目。桃源坪村生態良好,漫山遍野都是野生茶,之前由於交通閉塞,村民簡單加工一斤純天然無汙染的野生茶,一斤也就一二百塊錢。現在,新鮮茶葉送到縣裡的加工廠,一斤鮮葉可賣30塊錢。

要想做到精準發力,首先要精準掌握第一手資料。記者在臨武縣扶貧辦瞭解到,結合防貧監測平臺建設和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臨武對全縣所有農戶開展全面排查,把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為高標準脫貧戶、非高標準脫貧戶和重點扶持戶和非貧監測戶四大類。重點排查因疫情影響存在返貧風險的已脫貧人口、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存在脫貧困難的貧困人口,及時開展精準幫扶,確保實現“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目標。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導向,堅持“先政策工具後社會工具”的原則,政策幫扶後仍有困難的,利用社會工具再強化幫扶。對存在的各類問題建立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戶銷號、責任到人”的辦法清零到位,確保所有貧困人口在6月前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