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四绝全才——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文徵明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后以字行,江苏长州(今苏州)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

文徵明的父亲曾任温州知府,为官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文徵明从小就抱着继承家风的青云之志。文徵明小时候名气就很大。但他考取功名却不太顺利,屡试不中,直到他53岁头发都白了还是没能考取。第二年,他受到工部尚书李充嗣的赏识,被推荐到吏部在翰林院任待诏。由于他画名远播,很多人来求画,但文徵明性情刚直不阿,不谙官场之道,受到同僚排挤。只上任一年,他就要求辞官归田,直到三年后才得到恩准,从此文徵明回到家乡,全心致力于书画之道。

回乡路上,找文徵明求诗文、书画的数不胜数,但文徵明不肯给官宦和富翁写诗作画,送他钱财他也拒收退回。宁王朱宸濠因欣赏他的才华想聘请他,文徵明也托病不去。相对于富翁和高官的吝啬,文徵明对自己的门客却十分宽容,甚至许多门客冒用他的名字作书画,他都不加以制止。

文徵明的一生,正如他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为人谦和耿直。文徵明16岁时,父亲去世,由于父亲的勤政爱民,当地的官民凑集千金以资助丧事,被文徵明谢绝了。后来,巡抚俞谏想送一些钱给文徵明,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于是就指着他的衣服说:“怎么都破成这样了?”而文徵明却故作不明白说:“被雨打坏的。”俞谏听后竟不好意思提送钱给他的事。

文徵明和唐伯虎、祝枝山都是好友,但性格却与他们截然不同。当唐伯虎和祝枝山等流连在灯红酒绿寻欢作乐时,文徵明却沉迷于青灯黄卷,在家里练字。

相较于唐伯虎和祝枝山的狂放不羁和不拘小节,文徵明却是处世严谨,温文儒雅,并且一生从不狎妓。有一次,文徵明受唐伯虎和祝枝山的邀请到画舫参加一场宴会,唐伯虎偷偷给他找了两名小妓与他开玩笑,结果文徵明大声尖叫,做势要投水,唐寅不得已只好让他乘舢板逃走。宁可溺死也要守节,足以说明文徵明性格严谨。据传文徵明为此还写了封长信规劝唐伯虎,而唐伯虎却生气他把玩笑当真,两人二十多年友情从此破裂。直到十年后,唐伯虎写信给文徵明检讨,并为自己当年的鲁莽致歉。文徵明读毕立即赶往桃花坞,两人这才化解彼此心中芥蒂重归于好。

文徵明一直到九十岁依然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带着老花镜撰写小楷,还收取极少量的财物为人撰写墓志铭。九十岁那年,文徵明应求为御史严杰之母书写墓志铭之后,便执笔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艺术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森严而意态生动。是一位一专多能的书画大家,被人称为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