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碑帖: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卷》

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卷》,草書,21cmx322cm,天啟七年(1627)。張瑞圖在晚明書壇的地位相當重要,可以說是晚明新書派標誌性人物。其書法無論是外觀面貌還是內涵意蘊,都與前人迥然不同。凌厲的點畫, 奇倔的字形, 構成作品的主旋律強烈的力感, 動盪的氣勢,給人一種嶄新的審美感受。

經典碑帖: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卷》

明初的“三宋”(宋克、宋廣、宋璲)“二沈”(沈度、沈粲),中期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為代表的吳門書派,雖然在追求精緻工整和雍容秀雅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但從整體面貌來看,基本上還是宋元書風的延續。而沈度、沈粲以善書獲官,深得皇帝喜愛,在當時名氣極大,群起效仿,愈演愈烈,遂形成“臺閣體”書風。

經典碑帖: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卷》

“臺閣體”是書法工整化和程式化走向極端的結束,缺乏個性和情感發揮,實際上是書法藝術的一個畸形產物。到明代中期以後,陳淳、徐渭以其狂放不羈的個性和驚世駭俗的面目,首先在書壇上掀起波瀾,傳統的審美規範受到強有力的衝擊。

經典碑帖: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卷》

時至明末清初,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璐、傅山等人異軍突起,脫穎而出。他們以一種縱橫豪邁、酣暢淋漓的氣勢,一掃當時溫文爾雅、甜美柔媚的書風,形成一股十分引人注目的求異出新的浪潮。

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卷》

經典碑帖: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