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編者:近日,互聯網上關於德國的新聞又多了起來。在感染數量增長的同時,德國的死亡率低,這背後的原因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一時間,醫療水平論、毒性減弱論、併發症不計論,等許多論調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上,其中部分論調來自於德國的主流媒體的報道之中,但因語言理解(或刻意為之)等原因造成了誤解,十分有必要追蹤溯源,進行較為客觀的闡述,以便讀者在信息擴充後進行了解和判斷。

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注:本文中所涉及國家均在以自身之最優方式竭力對抗疫情,我們大聲疾呼以振其勢,毫無褒貶之意。且每一個活生生的數字背後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美麗生命,在進行表述時我們對這些不幸的人們報以最大的尊敬和緬懷。

接近200/1的致死率

相較於意大利,德國的受感染人數也在迅速增加,根據3月27日的數據,意大利的死亡率為10.09%,德國為0.54%。在德國主流媒體時代週刊上,記者用“低得出奇”(damit erstaunlich niedrig.)一詞來表述在對比這一數據之時的感受。至於原因,該報記者採訪了幾位醫學科研人員試圖尋找答案。

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醫療水平高?

在對抗疫情上,充足的醫療診治和護理是影響最終結果的重要因素。該報記者採訪了Helmholtz感染研究中心的臨床流行病學家Berit Lange,後者表示如果給予新冠患者足夠的醫療服務,他們生存的機會就會更高。如果圍生期痛嚴重超負荷,那麼本能治癒的患者倖存率就會降低,所以病床的數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鄰國意大利這是欠缺因素。

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意大利疫區貝加莫Papa Giovanni XXIII醫院的醫生在一篇報告中寫到,“我們自己的醫院受到嚴重汙染,距離達到臨界點已經很久了。” 這意味著醫院不再安全,未感染的人也可以因為來到醫院而感染,而在德國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3月18日上週二,德國聯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基礎設施醫院基本概念)明確了醫院可以為感染者“創造”更多空間,比如使用康復中心、酒店或大禮堂等設施提供醫療服務。同時將重症監護病床的數量增加一倍(初步從28000增加至34000)。

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柏林工業大學健康管理教授萊因哈德·布斯(Reinhard Busse)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從總病床數量來看,德國有45萬張,其中有100000張是空病房,其中重症監護病床是此次對抗疫情的關鍵。與意大利相比,德國每千名居民擁有重症監護病床數量是原先的2.5倍,如果是意大利目前的情況放在德國,德國的醫療系統並不會超負荷。

此外,相比於意大利德國擁有更多的護士和醫生,在不久前,巴伐利亞州州長Markus Söder發佈了公告,號召醫學生向當地診所和衛生當局註冊成為“預備”志願者,德國醫學會主席克勞斯·萊因哈特(Klaus Reinhardt)也呼籲有志向的醫學專業人士積極支援當地的醫療機構。在一週之內志願者數量就增加了幾千人。

為什麼老年人感染率低?

根據意大利Sanità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ISS)發佈的官方統計數據,超過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年齡在70歲以上,相比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發佈的數據,德國的絕大多數感染者不到60歲。

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意大利情況

有人認為這代表病毒的毒性發生了改變。Helmholtz感染研究中心的臨床流行病學家Berit Lange對此也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病毒在爆發期發生了突變,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在於,奧地利伊施格爾州或意大利南蒂羅爾州被感染的滑雪旅行者通常是年輕人,他們將病毒帶到德國,對於年輕人來說引起嚴重感染的頻率要低得多。

另一個可能的假設是意大利的老年人更多和年輕人生活在同一個空間,這增加了感染的幾率。而所謂的意大利老年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吸菸率比德國高、平均運動時間少等猜測,目前都沒有可靠的數據支撐。

至於所謂的併發症不計入死亡率

目前在德國主流媒體上,並沒有相關科研人員對這一說法發表評論,但目前可知的是德國的評測方式與我國不同。

Berit Lange的說法是:由於中國是將病人的死亡率與13日前的感染率(發熱)進行比較(未經證實),所以數字上會偏大,而德國由於相對在更早階段進行檢測(出現咳嗽等症狀),所以不能簡單地採取這種方式。

他也表示“不論怎麼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數字不可能一直保持在如此低的水平。”

結語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德國新冠疫情死亡率這一數據?在不過分解讀的情況下,我們還應該瞭解一些背景。

到3月25日,德國已經進行了超過40人次的病毒感染測試(意大利324445人次),從覆蓋人口規模上來看與意大利趨於持平,感染率約等於意大利的55%,大量的未感染測試結果讓死亡率數據更具有分析價值。

簡單來說檢測覆蓋的人口幾乎相同——在同一時期、同樣是做了大量的檢測但結果是感染率更低、死亡率更低,這些事實讓人們不能忽視其防疫方法的有效性。

從歷史上來看,德國病毒研究學科和教學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9世紀末,德國人開始將生物研究領域從細菌延展至病毒。此後慕尼黑的Max von Pettenkofer研究所、漢堡的伯恩哈德·諾希特研究所(Bernhard Nocht Institute)相繼被建立起來。

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德國病毒科研機構成立時間與分佈

19世紀中後期大量的大學(比如波恩大學)開始設立病毒研究機構,隨後形成了遍佈德國各地的醫學研究系統,為醫學教學、大眾醫療提供服務,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德國的醫療資源分佈非常平均,這也是在對抗疫情當中的一個優勢——可以快速、全面的對所在區域的人們開展感染測試。

但德國同樣面臨著許多問題,最主要的在於醫療器械和防護工具,特別是呼氣機所用到的呼吸管、輸液管等一次性醫療耗材,當床位增加後,這些配套的設備也面臨著空缺。

死亡率低?每一個小數點後的數字,都應該被善待!

所以總的看起來,德國目前的狀況還是處在一個調控的範圍,但Berit Lange教授也表示,報告中的數字肯定還會有所上升。

作為我們自己來說,我們有必要從這一個個冰冷的數字背後看到所有德國醫療工作者的努力,理解在不同社會環境中政府和大眾所採取的策略、方法,並儘可能的提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