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終於還是聊到這個話題了。

因為今天發生的一件小事,我突然理解了所謂“遠嫁”的真正意義。

也明白為什麼我媽總是說我是“遠嫁的女兒”了。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01


中午吃完飯正準備休息,打開手機,看到我媽給我發了一個視頻通話。

時間是上午10:34,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了,因為我媽很少在上午給我電話,所以以為家裡有什麼事,趕緊回了個電話。

通了,看到我媽正在喂孫子吃飯

“怎麼了?”

“哦,沒事,就問問你在幹嘛!”我媽一邊喂一邊說

“上午有點忙,所以沒看手機,現在準備睡覺了,沒事就好。”

“嗯,那你休息吧!”我媽不冷不熱的語氣,讓我覺得有點生氣

掛了電話之後不久,她就發了一條微信:上午跟小雅麗(我弟媳婦)鬧得有點不愉快,現在沒事了。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老實說,我煩透了這事!

這跟孝不孝順真沒有半毛錢關係

因為我本身就是婆媳關係裡最敏感的第三人:姑姑。

奉勸所有的姑姑們,你越是介入,越裡外不是人!

婆婆捨不得兒子,更不會因為一個已經嫁出去的女兒,放棄自己的孫子

最後所有的鍋都推到你頭上,何必呢?

婆媳之間的矛盾,除了兒子能夠說話,其他人都是自找沒趣。以前一說這事,我都會跟我媽說:不行你就跟我來合肥住。

於是我媽又支支吾吾說,家裡一堆事,你弟和你弟媳婦又忙,孩子沒人照看……

人生啊,就是這麼糾結。


02


晚上回來,我跟老胡聊這件事,原本我抱著吐槽的心態去聊。

可老胡聽完後沉默了半天,說:你請兩天假,我們回去一趟吧。

“有什麼必要嗎?我這個月可一單沒開,領導不可能給我批假的!”

老胡說:你媽應該是想你了。

我愣了一下之後,才反應過來,原來我媽總說我“嫁遠了”,並不是她隨便說說的話。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不能算遠嫁。

畢業之後,我就一直在合肥工作,距離老家的距離差不多300公里,開車回家時間不超過3個小時。

相比那些千八百公里的姑娘們,根本算不了什麼,畢竟一個週末就能搞定的事。

所以,與我而言,遠嫁的概念不在距離,而是母女之間的心,變遠了。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前段時間,抖音裡特別流行父母給尚未明事理的女兒,立下“不遠嫁”的承諾書。

當初看的時候,覺得還挺有意思,現在想想,不願意讓女兒遠嫁,估計是所有父母的一個心願哦。

包括我自己,甚至都想給女兒立一個承諾書!

可我之所以沒這樣做,其實還是相信,大部分的女兒,在成年之後,依舊會奮起反抗,不惜選擇遠嫁,也要堅決捍衛“自由愛情”!

你阻止的力度有多大,她們反抗的力量就有多強。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遠嫁”這個詞。

所以,特意上網搜了一下!

要多慘,有多慘!

覺得遠嫁就是:回不去的孃家,融不進的婆家。

從孃家到婆家,就是沒有自己的家,這也許是大部分抱怨遠嫁女人的心聲吧。

我可以理解因為遠嫁而失去原有生活

不能理解的是,因為遠嫁而要將自己的全部託付給另一半的家庭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婆家。

健康的婚姻,是兩個成年人,從各自原生家庭中獨立,從而組建成新的核心家庭,如果雙方不能獨立出來,尤其當男方,活脫是一個媽寶時,遠不遠嫁,又有什麼分別?

如果我們把獨立的婚姻家庭,作為基礎,作為結婚之前所考慮的必要條件

那就會發現很多關於遠嫁的觀點,就無法站住腳。


03


“遠嫁”的姑娘,太孤獨!


成年人的生活,有一萬種活法會讓你感覺孤獨,可也有一萬種活法,讓你覺得不孤獨。

這取決於你為人處世的態度,取決於生活方式,取決你的內心世界是否精彩

如果一個女人,把所有的幸福只寄託在男人身上,這就是一場豪賭。

要麼你就是100%的幸福,要麼你就是100%的孤獨。

而這恰恰和所託之人的遠近

無關……


《長恨歌》其中一句總為人津津樂道: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無人識。

古代女子“養在深閨”“足不出戶”,只有元宵、清明的時候才能出門,即便嫁人,也是從孃家門,送入婆家門,所以才有深閨幽怨感慨。

都21世紀了,姑娘們大可出去工作,社交。

就算沒事跑跑步也能認識一堆跑步愛好者啊。


老胡自從在家帶娃之後,幾乎不怎麼和之前的同事聯繫,偶爾出去吃個飯,也是很早回來,我問他怎麼不多玩一會,允許他喝點酒。

他說:晚上約好跟別人一起夜跑,怎麼能喝酒呢……

我發現,自從他在家帶娃之後,業餘生活,雖然沒有之前那麼豐富,

可相當專一,甚至開始規劃之後怎麼帶孩子一起參加業餘活動。

這一點,讓我相當佩服。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我能夠理解很多媽媽因為需要照顧孩子,失去了工作和社交,

整天帶孩子,時間一長,孤獨是肯定存在的正在狀態,可並非無法改變。

而且,這也不是遠嫁所帶來的孤獨感……

因為孩子的出現,使自己的社會屬性發生轉變,選擇在家帶孩子的人,都會有的一種感覺。

人一旦失去了自由感,那勢必會深陷孤獨。


有段時間,孩子尚小,不會走,不會吃,不會說話。

老胡白天伺候她吃喝拉撒,即便帶她戶外活動,也要提前把需要吃的飯,提前準備好。

一天下來,累得不想說話。

每天晚上等我回來之後,都會一個人出去開車,有時候11點多出去,一兩點才回來。

我問他為啥,累了就休息不好嗎?

老胡說:

白天感覺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孩子掌握著,有點失控的感覺。而抓著方向盤,能感覺到生活還是抓在自己手上。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那段時間,我能夠感受到老胡的孤獨,父母不在身邊,他一個大男人白天帶孩子,也不好往一群寶媽堆裡鑽。所以,他只能帶孩子到處玩,甚至帶著剛會走路的女兒去爬山。

最後女兒睡著,他全程抱著閨女從山上走下來。


我想,很多遠嫁,在家帶娃的媽媽們,也有這樣的孤獨感吧。

如何克服這樣的感覺,才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

孩子會漸漸長大,而你會因為孩子的長大,釋放出更多空間去尋找自己的生活。

我不覺得遠嫁的孤獨感是無法克服的,即便你獨自一人生處異地,也同樣可以結交新的朋友,發展出新的關係。

除非你原本生活在繁華城市,願意為了感情而選擇去鄉鎮甚至更小的農村。

到底是什麼樣男人,能夠讓你如此不顧一切?


04

“遠嫁”的姑娘,回家難!


我不算遠嫁,一年當中卻也極少回家。

工作忙,哪有時間回去;

週末了,想休息,算了再拖拖吧

以前偶爾有假期,走,咱出去旅遊吧

現在偶爾有假期,走,帶孩子旅遊吧

過年準備回家,得,鬧疫情了……

去年一年,加起來總共回家三次,心裡愧疚啊,想哭啊,

每次一看到別人寫那些“常回家看看”的文章,總是告訴自己,一定要多回家陪陪父母。

可一轉頭,累了,乏了,還是躲在自己的小家裡,睡一覺,第二天整理心情,重新出發

這不就是成年人的生活嗎?難道我們還能像小時候那樣,一有委屈就回家跟父母哭訴,就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等著媽媽做好飯等著喊你出來。

回不去的哪裡是孃家,回不去的是年少時光。

有人說,因為距離遠,所以,回家很難。

如果真的因為只是距離的關係,回家其實一點也不難。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我之前一個從雲南嫁到安徽來的同事

她自從生完孩子之後,一般都是自己在這邊帶孩子。

她跟我說,之前覺得回家太麻煩,節假日來回的機票又貴,所以只能選在工作日提前訂機票,覺得遠嫁不好!

現在自己帶孩子之後,反而覺得沒有那麼慘。

我以為帶孩子回家會很麻煩,她說其實現在完全不用考慮那麼多,孩子小的時候,尿不溼、奶粉什麼的,直接就從網上買了寄回去,衣服也是在老家現買,根本不需要大包小包拖著走。

在路上,只要帶足孩子吃的水果,食物,就足夠了。

有時候,她還帶著孩子,在昆明同學家住上兩天,權當旅遊。

現在孩子已經能跑會跳,就更不用操心太多了,食物都不需要帶了。經常她拖一個大箱,孩子拖一個小箱就足夠。


可見,遠嫁最難的,根本就不是距離,而是這段婚姻到底有沒有給你太多束縛。

你想回家,老公不許,婆婆不讓,你又不夠堅決,然後顧影自憐,實在沒有必要。


05

“遠嫁”的姑娘,最怕除夕夜


這一點,其實我不想否認,因為除夕畢竟是一個非常具有象徵性的日子。

有一年,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有回家過年。

老胡因為是家裡獨子,我們也尚未結婚,我也不願意他留在外地陪我。

雖然合肥那個時候已經禁止城區燃放煙花,可當我自己下班,在回出租屋的路上,看到家家戶戶貼滿了紅色喜慶的春聯,我同樣淚崩了。

回家之後,給爸媽發了視頻,早早就睡了。

那種異鄉客的感覺,真讓人永生難忘。


後來結婚之後,每年我也同樣不回家,心裡總想著老胡如果陪我,那他家就只有兩個老人過年了,而我家畢竟還有個弟弟陪我爸媽。

每年初二,我們都會很早出發,早上6點多的火車,下午4點多才到家。

遠不遠,其實不遠,可如果說近,我一顆歸家似箭的心,也沒覺得有多近!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前幾年網上還總是吵獨生子女過年應該回孃家還是婆家

這是男生女生在結婚之後,必然會出現的問題。

從我個人而言,更傾向趁著父母還能動身,接到一起,當成一次過年旅行。

等父母年邁,無法長途跋涉,那也沒必要糾結是不是除夕夜了?

這是空巢老人的話題,並非遠嫁而產生的空巢問題。


我總說平時工作忙,所以沒時間回家,其實我自己知道這只是託詞,我明明有很多假期可以回家,大部分也都花在跟朋友聚會,帶孩子逛街上。

如果,即便不工作也同樣沒時間回家……

那到底是婆家限制了人身自由,還是真的遠到無法讓你承受這路上的顛簸之苦?

一年365天都沒時間回家,非要糾結除夕夜是不是陪自己父母,那是矯情。

同樣,如果一年你能夠在孃家多待上一段日子,那過年在婆家,也應該坦然接受。


06

遠嫁總讓人覺得是悲劇


引發悲劇的,到底是“遠”,還是“嫁”?

個人傾向,還是“嫁”的悲劇更多一點,因為感覺嫁錯了人,才讓“遠”看上去更加悲劇。

同樣有個女兒的我,我不知道她未來是否會選擇遠嫁。


父母喜歡用婚姻成本的方式,來判斷是否應該做這樣的事

從婚姻成本的角度來看,誰遠嫁,誰的成本就高,誰就更容易受傷害

而女性原本就是婚姻中,更容易受到傷害的一方

所以父母不希望女兒遠嫁,情有可原。


可孩子並不會這樣考慮,她們義無反顧的追求愛情,不惜一切渴望得到幸福。

她們一方面不計算眼前得失,另一方面卻格外看重眼前感情的重量。

縱然父母心中諸多很多不捨,可如果她真的選擇義無反顧……

做父母的,就千萬不要極力阻止。

因為一旦阻止,孩子未來即便不幸福,她們也只能硬著頭皮,來向父母證明她曾經的選擇沒有錯。

她們在感情受到傷害,就更無法和父母傾訴了。


我想要教會她的是,遠嫁也許並不你那麼可怕

可怕的是嫁錯了人,卻沒有抽身的勇氣……

身為父母,我們必須承認和孩子的緣分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

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她創造一個“永遠可以回去的孃家。”

身為孩子,我們也必須接受,早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女”。

我們不再依附父母的同時,也努力做到不依附於他人,尤其是不靠譜的人。


給“遠嫁的女兒”留一間房,別讓孃家變成“回不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