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豊”是“禮”的繁體字寫法,在白話版的《說文解字》中,禮是指擊鼓獻玉,用來敬神致福的一種儀式。


而茶禮儀一詞,則是出現在祖宗祠堂的一種儒家的祭祀方式,它包含了跪拜、祭祖、奉食等等步驟。還指特定儀式中用來奉茶的禮儀,由此可見,禮的行為是由官方的活動逐步走入了尋常生活,也隨著歷史的腳步,夾帶著一片古老的東方樹葉走入了古朝鮮半島。


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在地緣上,同時期的朝鮮半島,是中國的近鄰,在文化上也深受古代中國的影響,其茶的文化與官學民俗也學習、保存著中國茶藝的儒家思想,把不同時期的品飲技法延續至今。


朝鮮語다례是茶禮儀的意思,從可以查找到的典籍中看到,這片土地上的第一杯茶,是從中國唐代引入進了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注:三國時代是指公元427年到公元660年之間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前18年-660年)、新羅(前57年-935年)半島三國鼎立的歷史時期。)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時期,善德女王在位期間就已經有茶葉了。


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善德女王》劇照


因祭祀而產生的宮廷茶禮,則不會晚於三國時期的景德王二十四年,在那一年的朝堂大殿之上,精於茶事的僧人忠談襌師,揹負載有整套茶具的櫻筒從南而來。景德王邀請他至樓上,後來忠談禪師就為景德王獻茶。在此後的宮廷中發展,遵循出一定的程序、禮儀的獻茶禮。這種茶禮儀式的出現由王上分賜臣下茶湯,在飲用時亦有一定規矩,用煮茶的方式將茶味呈現出來。


三國時代的結束,迎來的高麗王朝是茶文化與茶禮的鼎盛時期,隨著經貿的往來,與國力的進步,茶禮儀文化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飲茶的習俗上至宮廷,下至庶民都變得十分流行。初期延續前朝的煮茶法,後來盛行點茶法。


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點茶法


其中不論宮廷迎接使節還是官員、士人私下款待賓客都會舉行接賓茶禮。宮廷中十分重視茶禮,設有專門的官署負責茶禮事宜,稱為茶房,官制有行爐軍士、茶擔軍等。無論是迎接還是送別使節都會舉行宮廷接賓茶禮。


其中《高麗圖經》所載的迎使茶禮中又有一種用來專門接待中國敕使的迎敕茶禮,可以清晰預見的是,古代中國與朝鮮半島源遠流長的交流與融合的記憶。此外,冬至、新春、朝賀、宮中宴會以及其他重大儀式,茶禮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宮中宴會茶禮由國王或王太子主持,是得到官方繼承與民眾認可的祭祀與朝聖的一種方式。


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高麗圖經》


在後來的朝鮮王朝的中、晚期,飲茶在朝鮮半島開始衰退並在民間逐步消失。不過在朝鮮學者丁若鏞、金正喜、草衣大師等的努力下,茶文化漸漸得到了恢復。


其中丁若鏞著有朝鮮第一部茶書《東茶記》,草衣禪師也曾在丁若鏞的門下學習茶道,其著有《東茶頌》和《茶神傳》,續接其衣缽後,最終成一代茶聖,其在半島茶葉歷史上的地位相當於茶人陸羽在中國的位置。


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丁若鏞


歷經 三國時代,高麗王朝,朝鮮王朝的不同歷史時期,產生出不同的茶葉流派和品飲技法,在由中國唐、宋、明三大歷史時期傳習而來的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在朝鮮半島最終得以生根發芽,並且延伸出了結合自身固有特點代表性的宮廷茶禮、四仙茶禮、書生茶禮。


從禮儀的變遷源流裡我們可以看到茶葉被接受與認可的受眾逐步擴展,古朝鮮的茶禮是以“和、敬、儉、真”為主要踐行宗旨,其基本精神是在簡易正式的規範中,以輕鬆而自然地享用茶之本味,由心入禮。其中“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敬重之禮遇;“儉”即儉樸之清廉;“真”即以誠之相待。


半島茶事:朝鮮的陸羽是誰?


整個半島茶史遵循著東方文化與朝鮮固有的儒家特色不斷往前發展,當下的韓國與朝鮮依然將茶視為生活裡的一味調節劑,一部半島茶史,一杯來自故國的茶事。


參考文獻:

•樸貞姬《貢獻於韓國茶道學發展的茗園金美熙的成就》《三國遺事·忠談師》한국 차문화(茶文化)의 역사

•韓國茶道的形成—朝鮮李朝時期,中國茶網



•圖片來源:弘益茶道美學圖庫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