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入境者集中隔离”不能“留口子”,必须一刀切

在境外疫情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在千呼万唤下,终于等到国家层面出手,各地从3月28日零时起开始实施入境者统一自费集中隔离政策。

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但地方上却在具体实施细则上留了口子。这引起人们的担忧。

比如上海规定:

“上海市将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对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行动不便的、有老人或小孩需要看护的、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原因不适宜集中隔离的人员,统一在各区留验点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且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并经严格核定审批后,可申请实行居家隔离”。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口子”。

美其名曰“人性化”,实际操作必然“人为化”。尺度怎么把握?有人来托关系、走后门能不能挡得住?

政策一旦有“口子”,就一定有人来钻营。古今中外概莫能免。比如:美国游泳队也叫做“美国哮喘队”;美国体操队也叫做“美国多动症队”。就是因为有“豁免用药”这个口子,他们可以合法地“嗑药”。

如果留了口子,必然会出现“超前发育的未成年人”,“潇洒飘逸的心脏病患者”、“健步如飞的行动不便者”、“乐观开朗的自闭症患者”、“带着护舒宝的孕妇”…。

他们会冠冕堂皇地突破集中隔离的防疫措施,把不必要的风险散布到各个地方,这些人格外热衷遛狗和散步。上海崇明城桥镇留学生居家隔离事件是个警示,制定留口子政策的人员,心里不能有点数吗?

反过来看:这些被开了口子的都是不适合在疫情时间进行国际旅行的人群,极易交叉感染,非常危险,那么此时此刻让他们国际旅行的人是不是缺点“人性化”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集中隔离必须一刀切!

一刀切不等于不人性化!

有些人不仁,但我们不能不义。

对于特殊群体,我们要暖心关怀,要在

人性化隔离上下功夫,要寻找合适的隔离场所,当然他们付的费用要多一些。比如疗养院,度假区酒店等。上海周边风景区就有非常多的疗养院,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远离居民区,把孕产妇,需要照料的婴幼儿,基础性疾病者分别场所隔离。有些场所也可考虑进驻医疗小组,救护车。需要照料的可以由监护人、亲人陪同隔离。

集中隔离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可靠的防火墙,来保护境内2个月来14亿人隔离,1200万医务人员逆行,无数人牺牲得来的抗疫成果。是为了尽快实现国内复工复产复学,是为了取得我们抗疫最终的胜利。

2019年中国GDP总量约99万亿元,约折合每天2700亿。2个月,国内的人苦撑到现在不容易,这时入境的中国人要尽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集中隔离容不得“口子”!

实施“入境者集中隔离”不能“留口子”,必须一刀切

入境旅客进入上海集中隔离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