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鏈生態與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特別是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進一步發展,共享經濟呈現出高速增長之勢。當下,國內共享經濟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自2018碼鏈元年起,碼鏈數字經濟體系的建設就備受各界關注,並在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碼鏈數字時代下的共享經濟

一、碼鏈體系與共享經濟融合發展的基石

碼鏈技術如今已經在電商、遊戲、溯源等領域逐漸落地。眾所周知碼鏈體系具有弱中心化、公開透明、可溯源、安全可靠等特性,且能解決信任問題,這些特性與共享經濟的理念非常契合。

碼鏈生態與共享經濟

碼鏈體系+共享經濟融合的基石

1.碼鏈的分佈式存儲與點對點網絡的契合

共享經濟類似P2P的網絡經濟,個人與個人之間可以實時交互和確認,供需雙方可以即時溝通,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模式和僱傭模式。人們通過知識技能或資產分享平臺能很容易獲取更加多元化的就業機會和更大範圍的營收途徑,使個人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實現資產價值和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而碼鏈體系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分佈式網絡。它能通過掃碼行為記錄每一個參與數據交易的節點且存儲下所有數據信息,並通過P2P網絡通信技術、去中心化安全協議等來保證數據的完備性。碼鏈網絡中的每筆信息交互皆可以由單個節點對全網所有節點進行更新,並能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的結果,從而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和正確性。

利用碼鏈技術的分佈式存儲和弱中心化的特性,共享平臺就無須通過傳統的中心化機構來建立不同個體之間的信任關係,不同個體之間也無須再進行信任相關的驗證就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進行交易。這種方式可以改變傳統共享平臺的參與規則和運營模式,從而為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極大可能。

2.基於碼鏈共識可重塑資產和價值分享的形態

碼鏈體系可以提供獨特的證明機制,通過權益證明、授權證明等共識機制,使各個節點達成共識。此外,基於碼鏈體系的二維碼數字身份,可以在數據存儲和流通中對其進行保護,使得鏈上的節點可以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數據交換,從而保證了資產(既包括有形資產,也包括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和交易的可靠性,同時也能為系統內提供信用保障。

3.共享資產的有效流通離不開激勵措施

共享模式中的人人共享、人人參與的前提是資產真實可靠、人人可信以及人人可激勵。碼鏈的共識機制保證了資產的真實可靠,碼鏈的分佈式網絡和弱中心化協議使得點對點的分享與交易變得可信。

基於碼鏈的通證元寶系統驅動,共享生態成員更願意到平臺上參與通證的發行、流通和交易。碼鏈通證系統在技術層面上具有易用、靈活高效、合規安全等優勢,可以達到人人可激勵的效果。在市場方面,基於碼鏈的通證系統更是打通了上下游生態鏈、綁定利益相關者、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為平臺的初期運營提供更多的動能等作用。在此基礎上,共享平臺還可藉助碼鏈的分佈式數據系統,促進生態融合和數據共享,以此提升資源利用率和資金的高速循環等。

在通證系統中,共享生態圈內的所有對象,包括平臺方、資產提供者、用戶、監管部門等都可以加入,生態內資源互通、數據共享,尤其是監管部門的加入更能促進共享經濟的合規健康發展。此外,通證激勵還可達到價值鏈互通、提升資源利用率、促進生態融合等效果,實現資源的有效交互和流通。

4.碼鏈的智能合約為共享經濟提供方案支撐

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合約參與方可以在特定的網絡環境中自動執行承諾,即:在條件被滿足的情況下,承諾就可以在網絡信息平臺和系統中得到自動執行,公平公正。智能合約將整個市場去中心化,不需要特定的中心協調者參與而能實現各方之間的自動信任以及按照特定工作流程自動執行。在碼鏈共享模式設計中,利用碼鏈技術來實現任何形式的數字資產的去中心化的交易和轉移是可行的。

基於碼鏈技術的智能合約系統兼具自動執行和可信任性的雙重優勢,有助於共享經濟中諸如產品/服務預約、產品交付、違約賠付等多種涉及網上信任的商業場景的流程重塑和業務升級,使共享的產品/服務更加安全可靠、高效流轉。這相當於對平臺的規範化運行提供了技術保障。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智能合約將有望成為未來共享經濟在具體應用場景的一種標準化解決方案的基礎設施。

未來,基於碼鏈體系的智能合約將在共享經濟中扮演交易執行者的角色,以低成本、自動化的交易方式極大地降低價值交換成本,在具體的應用落地過程中,結合物聯網設施進一步解決實物共享的痛點和難點。例如,當前共享經濟未能大規模落地的原因之一是價值交易的成本較高,當價值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任何東西都可以隨時隨地以可靠可信的方式共享,輔以適當的終端,將真正實現價值共享的落地。

綜合來說,在碼鏈網絡中,“碼鏈+共享經濟”的基礎主要如下有幾點:

首先,基於二維碼掃一掃和分佈式存儲等技術建立系統角色之間的信任和共識。其次,系統中資產的交易使用、違約賠付、到期核算等具有規則屬性的業務可以藉助於智能合約公平自動進行,用戶的不合規行為會受到對應的處理,用戶有利於生態建設的行為則會受到獎勵。正是在智能合約的這種支撐下,用戶可以直接進行交互,根據既定的生態規則,實現平臺的自治。另外,在解決信任問題的基礎上,依託共享平臺的電商系統,加之通證激勵的設計,可以有效推動共享資產跨界交易流轉,實現共享經濟的可編程商業生態。

在“碼鏈+共享經濟”的應用落地過程中,物聯網、大數據等是最為重要的載體。物聯網的作用是連接實物或非實物閒置資源,並以即時化交互使得共享經濟的供需得到迅速響應。

共享經濟是一種符合“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的新型經濟模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信息技術等的不斷突破,“共享經濟”還能夠持續深化的商業、經濟及社會模式,再得到碼鏈技術的加持後,其潛力將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二、“碼鏈+共享經濟”生態模型

互聯網為共享經濟建立了連接基礎,通過社交網絡和支付工具等實現基於資產的供需連接。但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共享平臺中,數據中心化比較嚴重,容易導致信息與數據失真、數據丟失、數據被篡改等問題,造成平臺資產的不可信、交易效率低下等。

未來的去中心化商業模式應以生態建設為核心,在多方角色的參與下協同創造價值、分享價值,靈活對應市場反應,不斷進化。而碼鏈體系是一種新型的架構技術,它的誕生、發展和應用,與包括共享經濟、協同經濟在內的分佈式商業模式的發展非常契合。

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共享經濟是提升經濟運營效率和經濟社會效益、實現供需的平衡、減少產能過剩的重要模式。基於自身的技術特點和共享模式的完美結合,碼鏈將重塑共享經濟的面貌。在“碼+共享經濟”的經濟範式中,個體既是資源(價值)的供應者,又是資源(價值)的消耗者,參與的每個組織或個體都是共享生態建設的核心,每個參與者都能從基於碼鏈的共享系統中實現自身價值,同時獲取收益。

針對共享經濟業務特點,以平臺型共享模式為基礎,利用碼鏈技術特性,打造的去中心化生態服務系統,其核心包括六大系統:智能物聯網數據服務系統、資產確權系統、信用系統、智能合約系統、激勵系統、業務協同系統等。

碼鏈生態與共享經濟

“碼鏈+共享經濟”生態模型

其中,智能物聯網數據服務系統和資產確權系統是生態資源的供給系統,為生態注入能量,業務協同系統是生態資源的消耗系統,通過業務協同支撐資源供需的有效匹配,實現協同消費。在共享經濟中,協同消費被認為是共享經濟發展的需求基礎,它使用戶的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通過共享平臺形成集聚效應,促進資源的有效轉移和流通。信用系統和激勵系統是生態的“無機”資源,共享經濟穩定運行的一個潛在前提是信用機制和激勵機制的建立。信任和激勵使得生態內多方角色成本收益可持續,是供需匹配效率提升的關鍵。

信用系統則是共享平臺的內驅系統。首先,在碼鏈的點對點網絡中,節點之間能建立可信連接,不需要第三方充當信息傳達者,用碼鏈技術建立的自信用框架能夠為共享經濟提供全新的技術支持,有效解決行業中基於中心化平臺的信任問題。其次,碼鏈技術可以為共享經濟交易雙方建立一份智能合約,從而避免因交易雙方中的任何一方毀約而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形成各角色之間共建、共享的商業生態新格局,有利於保障共享經濟的正常運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和經濟發展勢能。

在現實交易中,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懷疑可能影響交易效率。但“碼鏈+共享經濟”生態中則無此問題,因為智能物聯網數據服務系統和資產上鍊確權系統保證了系統中資產的質量和資產的唯一性,物聯網數據實時協同保證了共享平臺資源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重複交易問題,實現資產的數字化,確保現實資產與數字資產的實時協同。

“碼鏈+共享經濟”生態模型中,資源和人都得到了更精準的匹配,基於共享的資源和碼鏈的組織協作,以及信息化平臺的數據協同和智能匹配,既實現了物質資源的充分流通,也實現了個體之間的充分協作。加之經濟激勵的作用,組織協作和資源互通就被更有效地串聯了起來。

碼鏈的精神是“共同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資源互通和組織協作是共建共創的基礎,商品和資產只有具備流動性才有價值,流動性越強,價值越高。而通證是交易和協作的價值憑證,是大規模群體協作的激勵媒介,將實物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確權化、確權資產通證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通證關乎價值的創造、轉化、使用與處理,且與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等各項經濟活動有關,在各項活動中融入通證激勵體系,將使得各項活動更具活力。這本質上是一種數字價值驅動型經濟。

在通證激勵落實的具體過程中,可以基於智能合約,公平合理地解決激勵問題。不管是資源、數據的提供方,還是需求方,或是服務方,如果能為生態提供附加價值,即可得到相應的獎勵。而通證獎勵條件都是提前根據規劃寫入智能合約系統中的,在滿足預設要求的情況下可自動執行,這將會有利於生態價值的持續提升。比如單車共享,提供商上傳自行車資產信息後再存入相應的質押通證,單車即可成為智能共享資產。消費者使用該資產,需要支付費用,在消費者確認該資產真實有效且可以安全使用後,質押通證便會返回提供商的賬戶。

信任和經濟激勵兩大問題解決後,協作效率、業務協同效率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進而促進閒置資產的流通和交易等。

碼鏈數字經濟生態下的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將呈現出獨特的面貌。

首先,在碼鏈的分佈式商業模式中,在資產流通方面,資產的佔有、使用、收益、處置可以互相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決策權也可以掌握在多方利益相關者手中。而每個利益相關者都可以是一個“節點”,分佈式商業模式的經營由龐大的“節點”共同維護。任何一個“節點”都是獨立的,千千萬萬的“節點”直接對接,“節點”之間有充分的聯繫和交互,有助於提高資產的交易效率。

資產的具體權益屬性則可以由生態中的一個或多個通證來定義。通證中包含資產權利屬性、資產的流通範圍和邊界、資產的價值錨定,以及資產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條件和方式等。

其次,共享經濟較容易和金融業結合起來。碼鏈為共享平臺提供了可信的商業環境,而類金融業務的開展一般需要多方參與價值交換,但是其又較難找到共同可信的第三方,碼鏈生態提供的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閉環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例如您在某碼鏈平臺對接了有閒置房屋或者床位的房東和租房者,讓供給雙方直接交易,平臺主要起交易撮合的作用。這些商業模式都是去中心化的,平臺面對的是個人與個人、信息與信息直接的交互。碼鏈保障了平臺信息的可信,基於可信的信息和自身的信任機制,平臺就可以給用戶提供類金融服務,比如房屋租金的借貸預付等。

綜合來說,碼鏈技術提供的資產確權機制、信用約束機制、經濟激勵,以及基於碼鏈網絡的業務協同等,能夠為共享經濟的發展營造開放創新、安全有序的環境,更好地釋放信用經濟的巨大價值。

打造碼鏈數字時代共享經濟的要點

1.資產上鍊確權

“碼鏈+共享經濟”的核心是把原先所有權明確的、閒置的、非標準化的閒置資源,通過碼鏈的分佈式網絡、共識機制、通證系統以及智能合約等技術將整個市場弱中心化,利用碼鏈技術來交易任何形式的數字資產,從而實現資產的高效流通。所以資產的確權是基礎。

而資產上鍊的核心是:資產定義、確權保證、以及流通轉移。

碼鏈生態與共享經濟

資產的確權

資產定義:為了衡量和確定可共享資源,並基於碼鏈完成資產登記,一切具有使用價值或存儲價值的資產都可以進行定義和登記。具體的定義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標準格式將該有形實體資源或無形虛擬資源編碼,通過編碼來準確對應,一碼一物,並上傳至鏈上,保證該資產的唯一性。

確權保證:碼鏈本身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當資產記錄在二維碼上並得到認證後,就具有了唯一性,然後就可以通過二維碼的唯一性來防止偽造。如有需要,可以通過監管機構和資產發行人一起簽名來明確資產的所有權,或者向發行人授權某個特別的數字證書,以證明資產的權威性。而後通過資產授權協議來定義所有權和許可權轉讓。資產的確權是碼鏈資產權益化和證券化的基礎,當然,在具體操作層面還需要保證虛擬資產與實務資產之間的對應關係。

流通轉移:資產的使用價值決定了其流動性能。普通的無記名資產,如優惠券、數字貨幣等,可以基於價值鏈等碼鏈網絡,發行數字資產。用戶只要掌握相應賬戶即掌握了資產所有權,也可基於碼鏈技術實現不同鏈條之間的資產互通和流量共享。所有權明確、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如房產、汽車、單車、家庭或企業固定資產等,可以基於共享平臺的價值交換協議進行供需轉移和流動。

基於碼鏈的平臺可以使用智能合約來管理資產,一旦達到要求的條件,智能合約就自動執行。平臺的資產轉移協議只對被驗證的資產有效,即平臺上的資產只有通過驗證才能交易。共享資產的使用期限、代繳納押金、使用金額及免賠金等都記錄在智能合約中,當智能合約獲取外部數據並檢測到符合預設條件時,會自動代替企業和用戶做出響應,如對鏈上資產自動執行收貨、自動退款、自動收款等。這將大大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提高共享平臺的工作效率,同時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

2.建立完善的碼鏈信任體系

共享經濟基本發生在多方參與的複雜環境下,因供需雙方互不相識,故而非常依賴信任體系和共識機制。即共享平臺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信用機制,因而參與者的信用建設和行為數據的記錄存證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

比如,共享單車的使用需要參考個人信用,以保證車輛不會丟失與損壞,共享房屋或者共享公寓等共享經濟模式對參與者信用情況的依賴明顯更高。而“碼鏈+共享經濟”的發展模式可以消除傳統信用徵集弊端,提升信用信息的可信度。

碼鏈網絡中的數據信用

碼鏈本身就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庫,記錄在二維碼上的所有數據和信息都是可認證且公開透明的。這為共享經濟提供了信用保障。碼鏈的分佈式數據結構,使得可信數據可以同步到各個數據需求方,在授權的情況下可以實現數據的有效流通。任何基於平臺上的行為都將被記錄在二維碼上,且任何節點都可以在碼鏈平臺進行信息查詢,任何第三方機構都無法對已記錄在碼鏈網絡上的信息進行修改或撤銷。

數據上碼會讓平臺所有用戶都成為平臺資源的監督者,其公開透明保證了共享平臺資源的合格,也就解決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充分提高了平臺的信息可信度和平臺本身的公信度,從而便於公眾監督和審計。這種技術優勢,使得碼鏈技術在金融、選舉、保險、知識產權、慈善公益等領域都具有廣泛深入的應用價值。具體到共享經濟當中,則能夠為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信用體系提供保障。

碼鏈網絡中的信用建設

除了碼鏈本身的技術特性可以為共享經濟提供信用保障外,在具體的實踐意義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機制措施來加強共享經濟信用體系的建設,比如黑名單機制(對於參與者的失信行為,可以全鏈公開)、信用值機制(對於失信者採取降低信用值措施,不同的信用值擁有不同的權限)、仲裁機制(對於有異議的數據信息或獎懲措施用戶可以向平臺發起仲裁,公開民主裁決)、第三方徵信(平臺可以向第三方徵信系統獲取用戶的信用徵信報告)等等。

基於碼鏈平臺的信用體系,可以推動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共享模式更有效地服務於實體經濟。

三、“碼鏈+物聯網”助推共享經濟發展

物聯網與碼鏈似乎是絕配,兩者的結合將會打開另一座共享經濟的大門。碼鏈擁有分佈式數據庫,物聯網能通過為碼鏈提供數據基礎設施來獲取節點數據,碼鏈則能為這些數據確權,解決物聯網數據中心化嚴重、隱私保護難度較大、物聯網數據協同較困難等問題。

“碼鏈+物聯網”使得物聯網產生的數據更加真實可靠,也讓碼鏈的去中心化更加徹底。在分佈式的碼鏈物聯網中,物聯網節點不會被傳統的DDOS(分佈式拒絕服務)所攻擊,數據安全可靠,各個設備彼此相連,節點信任問題得以解決,各智能物聯網終端之間的協同也因碼鏈的賦能變得更為容易。

共享經濟通過整合閒置物品或者服務資源,讓用戶獲得產品和服務,智能物聯終端設備為閒置資產賦能,開通了(實物)資產共享的通道,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房產或工作區共享以及通過充電站進行的能源共享等,都離不開智能物聯終端。

加上互聯網和碼鏈技術,物聯網終端設備之間將不再孤立,終端和終端之間可以實現資源交互,依託去中心化的碼鏈網絡將閒置資源和數據共享,通過共享更大程度地實現資源本身的價值,實現資產價值的去中心化共享和協同。各個參與方可以根據其需求點對點地進行高效交易,每個人都同時成為產消者。同時,碼鏈技術也將使物聯網設備獨立處理付款,在交易流程過程中嵌入智能合約確保交易的可信。

當碼鏈與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後,兩者的融合度會更高。如果所有智能物聯網電子設備都接入安全芯片,物聯網和碼鏈與資產的連接將更為充分地實現,進而促進實體資產與碼鏈生態的融合和供給資源的有效匹配,助推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

共享經濟是網絡經濟時代的重要產物。隨著共享經濟的深入發展,其資產質量、信任缺失、隱私保護以及安全監管等一系列問題也不斷湧現出來。碼鏈的出現,使得資產確權、轉移和交易等過程都能公開且可溯源,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共享資產的合格性和可信性。同時,基於碼鏈網絡的智能合約和信任體系的建設,資產交易的效率顯著提高,資產的流通和利用被進一步激發。

碼鏈技術與共享經濟的融合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促進了共享模式的升級,推動了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下的共享經濟發展出現停滯的背景下,一個必然選擇就是把碼鏈技術融入到包括金融、醫療、能源等在內的共享經濟中,優化共享模式,改造與升級共享平臺,為共享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