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寒论的一些小牢骚

学习伤寒论,肯定会从六经辩证入手,有些对中医不了解的人认为六经就是六条经脉,而且顺序是不能变的,觉得2000年前的书不准确,不科学。

先不说伤寒论准不准确,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是西方从近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直知识体系,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在的科学真的很强大,完完全全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手机、电脑、网络。科学的本质不是一种纯粹的客观的对世界的反映,而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知,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革新,科学在不断变化的,现在科学认为对的将来可能是错的,现在科学解释不了的,也不一定就是错的。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理论,能够留存传承到现在,历史已经证明了他是有价值,有作用的。有人喜欢拿双盲说中医,说没有经过检验,2000年的检验还不够吗?如果你认为不做双盲,2000年的历史也证明不了问题,过去的医生只是把治好的记录下来了,没有治好的都不记载,那我也无话可说。

只能说道说有缘人,信则说,不信请不要继续往下看了。

伤寒有五, 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另一种外感病称为时疫, 也就是不管体质如何, 男女老少感染时疫之后都是同一症状,比如新冠肺炎,就可以归纳到时疫。所以可以分为伤寒、时疫这两大类

六经辩证并不只是疾病发生在六条经脉,然后去安装顺序传经。六经包括了经证、腑证两大类。比如太阳经。

太阳经,膀胱在小肠火的作用下,把水液气化,也就是内经中说的卫出下焦,然后通过三焦和太阳经脉向体表输布,依靠上焦肺的宣发作用分布体表,这就是太阳为寒水。体表有太阳的寒水,所以正常人的皮肤表面是冰凉的, 手脚是温热的。太阳寒水不停断的代谢更新,能够调节体温,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了解水的概念很重要,很多病症都离不开水。

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发生在体表,症状主要是发热、出汗、怕风吹、头项强痛,脉浮缓的时候是中风。原因是风邪袭表,卫强营若,营卫失和。风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风性疏泄,所以中风毛孔是打开的,汗可以流出来。寒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闭死。中风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桂枝汤的作用就是补充营,已达到营卫调和的目的。

太阳经证发生在体表,症状主要是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紧的是伤寒。原因是寒邪袭表,卫闭营郁所致。太阳寒水,血脉都是一直在循环的,突然受到寒,比如空调直吹,汗水出不去,太阳寒水停在表面,血脉收缩,血管变小了, 血过不去,循环不畅,这就是卫闭营郁。人会感觉到冷,是因为汗水本来应该离开人体,但没有离开,但又不属于太阳寒水的活水了,是死水,得不到温煦。人会感觉到冷痛,是因为死水的冷和血液的压力, 所以要把水排掉。可以使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太阳经证发生在体表,得了一段时间以后,如疟状,就是忽冷忽热,原因是营卫不足无法驱除病气。

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属于里证,上面的太阳经证属于表证。太阳腑证分为两类。一类是并在气分,气化不利,症状主要是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小腹部不舒服,也叫太阳蓄水证,一般使用五苓散利水。另一类是病在血分,表邪入里化热,直接从经进入腑,从皮肤表面直接进入膀胱,小便带血,可以用桃核承气汤或抵挡汤破学逐瘀。

汇诸家之言,学以归真

以中医经书为依据,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传播中医文化。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关注。

关于伤寒论的一些小牢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