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最厭煩也最無奈的事情,去開會

身在職場,最厭煩也最無奈的事情,去開會

某天接通知參加一個工作會議。說實在的,我最不喜歡參加會議,以往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實在不想坐在那裡像個木雕似的渾身上下難受。可是沒辦法,人手調劑不開,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參加會議。

職場中一大通病就是會多,大會、小會,層出不窮,接連不斷,讓你躲無可躲,藏無可藏的。很多基層領導和中層幹部都感同身受,不勝其擾,不勝其煩。不少人無奈地調侃:我這些年來,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前往會場的道路上。戲謔中表達著對一些無聊會議的不滿和厭煩。

坐在會場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程式化、例行化。會議主持人傳達主要議程,介紹出席領導,然後幾家進行典型交流,主要領導講話,會議主持人強調,會議結束。

會議程序幾乎一成不變的,毫無驚奇可言。其他尚可忍受,最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是重要講話。一開始讓你覺得欣喜,因為領導人只說兩點意見,似乎內容很簡單,時間很簡短,很快就能結束,身心可以獲得解放。但你很快就會大失所望,感覺受到了愚弄,繼而產生氣憤。因為在兩點意見下面,分為幾個方面,每個方面有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幾個小點,每個小點還有細分項。讓你原本心中竊喜半個小時可以結束的會議,光某些領導講話可能就要洋洋灑灑、滔滔不絕說個幾十分鐘,無論事情大小,概莫能外。有事說事,言簡意賅,重點突出,不行嗎?非得處處弄個長長的鋪墊和渲染,說來說去,沒完沒了,結果是話講完了,下面的雲山霧罩,一頭霧水,什麼都沒記住。

主要領導講完你以為這就完了,可以散會了?想多了。會議主持人還得對會議整體情況點評一番,強調一番,尤其對主要領導講話內容再提煉一番、濃縮一番、重申一番。一場會議下來,短則個把小時,長則數個小時,讓你精力交瘁,身心俱疲,渾身骨頭架都要散了。

倘若講話還能風趣點、幽默點,和臺下搞搞小互動點,那還能讓人精神振奮一些,思想集中一點,時間過得快一點,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還能舒服點、愉快點,可惜這在嚴肅認真的大會上絕無可能,想都不要想。

其實,眾所周知,越是這種濟濟一堂、人滿為患的會議,越不重要,主要的決策、部署、安排早已經定案成型了,現在只是宣佈、傳達、部署、安排而已,都是一些例行性的、表面上的工作。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也沒有幾個人把會議當回事,更沒幾個人放在心上。

於是出現了 這樣的滑稽可笑場面。臺上,領導人正襟危坐,拿著稿件照搬宣科,滔滔不絕,唾沫星飛濺,講到精彩處,慷慨激昂的,還輔以手勢,用以強調和加重。臺下,除了主要參與人員外,其他列會人員基本上一臉茫然,不知所云。大部分人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或瀏覽手機,或翻閱其他材料,或昏昏欲睡,消磨時光。即便在一些重要會議上,不允許睡覺、看手機或其他無關活動,有關人員來往巡查,讓人不得不伸長脖子聽著,卻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表面上在認真聽會,思想卻早已不知道飛到九天雲外去了,在那裡天馬行空,自由馳騁呢,只剩下沒有靈魂的軀殼靠在椅子上默默忍受著……

雖說有些會議是必要的、重要的,是非開不可的,通過會議可以傳達精神、部署工作、彙集要素,形成合力,對把握方向,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推進工作大有裨益。可是,似乎沒有必要樣樣都要召開會議,時不時就弄個專題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將大好青春和大部分時間、精力都用在了開會上吧?這樣真的有助於工作開展嗎?開了會議就代表工作落實了嗎?

而且現在很多會議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主管開過了,業務部門還要再開,實在浪費精力。一些會議甚至把一些無關緊要的人員,甚至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科室部門都都安排過來參加,好像人員不多會議級別不高,對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似的,有這個必要嗎?

對我們這些人來說,光聽會就那麼難受,真不知道那些講話的領導和佈置會議的人員會有多難受了。也許,人家有另一種不同的感受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