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何處是我家園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各家各派都積極發展粉絲數量,壯大聲威,試圖在政治舞臺上獲得話語權,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獨領過風騷。唯有莊子,常常自言自語:“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他特立獨行,逍遙避世,朋友極少,門徒也不得而知。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對粉絲完全無感的孤獨思想家,在死後卻擁有了大批高質量粉絲:阮籍、嵇康、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等,莊子對人生終極問題的思索和對自由人格的見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痛苦而又迷惘的中國人。

莊子:何處是我家園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關於朋友,《論語》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意思是:一個人,只要溫良恭儉讓,就能交到很多朋友。換而言之,交朋友的前提是學會壓抑真實的自己。莊子不由得困惑:人們交朋友所為何事?世界上有不加修飾的友情嗎?

《逍遙遊》裡,蜩與學鳩是不會和大鵬鳥交朋友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秋水》裡,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曲士不可以語道,人們不能避免認知上的侷限性,只能尬聊;就連莊子生平唯一的摯友——惠施,也因為認知上的不同步,兩人常常針鋒相對,相愛相殺。

朱熹說:“莊子當時也無人宗之,他只在僻處自說。”

到處都是人聲,莊子卻孤獨到了極致。

於是,他開始走進天地萬物,聆聽天籟,他終於發現大自然有無與倫比的樸素之美,在《知北遊》裡,他深情讚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並把它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莊子:何處是我家園

浩瀚無垠的天地,不僅安放了莊子孤獨的靈魂,也為莊子的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那高達三千里的浪花,那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龍捲風,那一會兒是鯤一會兒是鵬的鯤鵬,那可以容納大樹的無何有之鄉,那不食人間煙火的藐姑射山神人,那沾沾自喜的黃河之神——河伯。生活在物質極其貧乏,生靈塗炭的戰國中期的莊子,卻擁有讓後世讀書人望塵莫及的出色想象力,這是大自然回饋莊子的厚禮。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從古至今,人們都不曾放棄對自我價值的追問,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可普世價值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可控制範圍的大小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而莊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當人們沉迷於權力帶來的炫目光環時,是否注意到它的發家史有可能是令人不齒的,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對名利的過度追逐容易使人誤入歧途。在這一點上,老莊的想法驚人的一致,《道德經》雲:“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莊子》雲:“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珠毀玉,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為了進一步深化這種認識論,莊子給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這正是戰國時期“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莊子也正是以這種誇張之語,來嘲諷目光淺陋、廝殺無止的諸侯。

莊子:何處是我家園

莊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隔得遠遠地,冷眼旁觀名利場上的世人。當名利不請自來時,莊子瀟灑以對:“往矣,吾將曳尾於途中”,他寧願過著貧困而自由的生活,也不願去楚國主持朝中大事。因此,當惠子把梁相之位當成寶貝供著時,莊子嘲笑那不過是一隻腐爛的老鼠。

就連死亡,莊子也不大放在心上。《列禦寇》記載:莊子將死時,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當一個人開始無懼生死時,他才能真正地逍遙遊。

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何處是我家園

喜聚不喜散,乃是人之常情。諸子們都在興致勃勃地研究“聚”的學問,制定良友的若干標準,讓大家參考借鑑。莊子卻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相互扶持,苟延殘喘,不如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

在莊子看來,不僅名利是牢籠,生死是牢籠,世俗社會的條條框框更是牢籠。莊子的《養生主》裡講了一個故事: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弔唁,僅僅哭三聲就出來了,人們質疑他的誠意,他解釋說:“那些在哭喪的人,一定有不想弔唁卻要來弔唁,不想痛哭而痛哭的情況。這種情況是背棄自然,給世俗感情推波助瀾,而忘了人的生命都受於自然”。這種做給外界看的悲喜,是莊子最為痛恨的。

《應帝王》中,莊子創作了“渾沌之死”的寓言:中央之帝混沌,人皆有七竅,而它卻沒有,南海、北海之帝倏、忽為報混沌善待之恩,便為其開鑿七竅,誰知“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相處,感性大過理性,就會有太多想當然的成分,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用自己的經驗主義替別人指路,人們卻之不恭,往往會釀成悲劇。

莊子:何處是我家園

與其他先秦諸子將眼光著落於短暫而有限的現實社會不同,莊子一開始就企圖為人類尋找一個不僅擺脫現時社會困境、而且擺脫最終生命困境的途徑。莊子思想的核心是——逍遙自由,那些世俗社會所看重的東西,諸如:名利、人情、道德、禮法等,只會予人以短暫的幸福,卻會長久地束縛人的性靈,讓人無法實現做自己的夢想。

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成為自己,是永不過時的話題,所以,莊子不會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