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城市景色都有“八景”之说呢?专家研究称竟起源于道教

八景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某一地约定俗成的八处景观的总称,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随着八景文化的发展,景观数目也不再限于八个,少则“四景”、“六景”,多则几十处。但这些都是从“八景”延伸来而来的。

那么为什么最开始这种现象产生要用“八”来命名呢?

一、源于道教:道教术语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八景”一词来源于道家术语,是受到八卦、八仙、八大神咒等道教文化的影响,而取“八”。《皇经集注》中:八景,一作八宝妙景,一作八卦神景,一作八色光景,大抵天上神舆,周八方之景,备八节之和,故云八景。

《文昌大洞仙经》又载:“八景八门者,身中所具之门户,为神气之所出入。”这里的“八景”是指人的眼、耳、口、鼻、舌等八个主要器官。另一方面它也指八个最佳行道授仙时间的气色景象,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追求。这八个时间点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二、宋代:由道教用语变成了景观类用语

为什么每个城市景色都有“八景”之说呢?专家研究称竟起源于道教

到了宋代,由于“潇湘八景”名震天下,许多地方纷纷效仿,这时“八景”的概念也开始慢慢地发生了改变,由最开始的道教用语变成了景观类用语。最早将“八景”一词用于指代地域性景观的是北宋画家宋迪绘的《潇湘八景图》,后来著名书画家米芾为其题诗作序,“八景”现象一时之间轰动天下。

三、明清时期八景现象到达鼎盛时期

八景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清之际,朝廷甚至以行政命令要求各州县必须上报当地八景现象。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一篇中写道:“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这是现存的有关“八景”一词脱离道教教义,明确指代景观的文献,且《辞源》和《辞海》两书中均认为“八景”起源于宋迪。

在遵循“潇湘八景”的基本范式上,各地又演变出内八景、外八景、小八景、大八景等形式多样的八景称谓,

小到一个山寺、一处庭院都有八景之说。清初赵吉曾明确指出这种八景泛滥的现象:“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糜不有八景十景诗。

为什么每个城市景色都有“八景”之说呢?专家研究称竟起源于道教

也有许多优秀的八景景观一直延续至今,例如“燕京八景”、“羊城八景”、“关中八景”、“西湖十景”等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随着八景文化的繁荣发展,景观数目也不再仅仅限制于八个,相继出现了十景、十二景、十六景、二十四景,但人们仍是习惯用“八景”来统称。并且八景名称也突破了四字短语,有两字、三字短语,不过仍是以四字短语命名的居多。

为什么每个城市景色都有“八景”之说呢?专家研究称竟起源于道教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