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不生氣呢?

章天一118


一,遇事要告誡自己,保持笑臉,因為生氣解決不了任何事情。要仔細想,如果說得對吸取進去,不對一笑了之。這才是王者之道。

二,平常一定要提高自己,讓自己內心強大。當你強大了,心裡有主意,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別人就不會惹到你生氣了。所以這個是關鍵所在。

三,學會遇事冷靜,就不會隨便發火。

四,明白生氣解決不了事情,而且在生氣時做的決定往往很不理智,結果也不是很好。因為人一生氣頭腦容易發熱,大腦短路所以做不出明智的決定。

五,多看書,向優秀性格好、有涵養的人學習。慢慢地你會發現你的脾氣性格也會變好,也不會生氣的。

六,培養心胸豁達的性格。只有心胸豁達,才會不輕易生氣,心中裝大事,眼界開闊,是不會生氣的。

七,學會把事情看淡,學會服輸。自己不行,就要承認,這樣有利於提高自己。再說不行,認輸又不丟人,只能說明你明事理,做事不鑽牛角尖。



我地個腦子啊


如何做到不生氣?首先大家對生氣這件事好像是有誤解的,覺得生氣除了傷身體以外好像沒有任何益處,但是其實不是生氣是有害的,而是生氣的方法方式不對,高情商的人從來不會不生氣,他們只是在該生氣的時候生氣,不該生氣的時候不生氣,如果你選擇不生氣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是你明明生氣了,但是一直忍著那就容易出現問題,一來是忍耐久了早晚會爆發,二來是忍耐解決不了問題,除了落下個老好人的名聲,其他好像一無所獲。今天正好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誰說我們不能生氣》,蠻有意思的,這世界上真的有一本書教給人們如何生氣的,書中就教給了人們如何生氣不憋而且最大限度的解決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再不生氣,我們就要憋死了

俗話說:氣大傷身,偉大的祖先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勸阻人們不要生氣的民間智慧,比如《莫生氣》。提起生氣,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傷身體、傷和氣,久而久之生氣越來越不被允許,一個經常生氣的人會被人們指責為小氣的人,我們越來越不敢生氣,但是不生氣真的是萬事大吉嗎?不生氣事情都會得到解決嗎?不生氣身體會健康嗎?不生氣周圍的人都會對你交口稱讚嗎?

好像並不是。

更多的時候,事情不會得到解決,沒有生出來的氣憋在心裡久而久之鬱結直到有一天來一次大爆發,我們淪落為別人眼中的老好人,再也沒有人把我們放在眼裡,聽下我們的建議,因為反正你又不會生氣,聽不聽你的建議也就無關緊要了。這麼看來生氣是必須的,而且要敢於和善於生氣。人們常常認為生氣無用,是因為很多時候生氣了,事情反而看起來更糟,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使事情更糟的原因是生氣的方法方式出了問題,而不是生氣本身不對,人們弄錯了因果,所以就認為是生氣無用了。那有沒有人告訴我們生氣的正確姿勢是什麼樣的呢?

這世上還真有一本教人如何生氣的書。

這本書名叫做《誰說我們不能生氣》,作者是日本情緒管理大師福田健。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看到腰封上那句:做個理直氣壯的強人,不做忍氣吐聲的好人、該生氣就生氣,該出手就出手!瞬間覺得真的是出了口惡氣,終於有人讓我們說生氣就生氣了,我們憋的太久了,再不生氣,我們就快憋死了。當然,福田健大師說的該生氣就生氣,可不是一味的指責、發火,那隻能叫做發洩情緒而不是生氣。在作者福田健看來生氣是一種雙向溝通,生氣的目的是為了想改善現狀,使事情變得更好。

福田健從我們日常對生氣的誤解出發,剖析了生氣帶給我們的好處,讓我們正確認識生氣,然後從生氣之前、生氣之中、生氣之後三方面告訴了我們解決問題的生氣的正確姿勢是什麼樣的,讓我們敢於並善於生氣,讓生氣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

那如何將生氣變成一件有利於解決問題的武器,而不是單純的發洩情緒呢?

第一:生氣的預演:生氣是可以設置的

看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就笑了,這也太扯了吧,如果連生氣都可以設置,那我直接設置成不生氣好了。在這裡設置生氣的意思是該生氣的時候生氣,不該斤斤計較的時候就不要計較,這是一個看事下碟還有度的問題,把握不好事情就會變遭。

我們常說不要生氣其實潛臺詞是不能生氣,不能生氣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生了不該生的氣,另一個就是對他人的反擊無力回答,久而久之我們就覺得生氣無用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知道自己經常對什麼事情生氣。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很多事情別人看來無關緊要,但是可能就是觸犯了你的底線,所以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自己的底線和生氣的點是什麼。

比如你很討厭別人動你的頭髮,對於你來說,頭髮就是“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能亂”,那就請明白無誤的告訴對方這是你的底線,如果對方不以為意,再次觸碰,你就要生氣,告訴他們你是認真的,時間久了,周圍的朋友和同事會知道你的“脾氣性格”,也就不會再觸碰你的底線了,這樣以後同樣的事情就會變得少了,這樣的“原則”有時候是生氣幫我們捍衛的,這只是拿頭髮舉了個例子,其他的事情也一樣,對於你自己的底線你要堅決的守護,也許剛開始大家會對你有點小非議,但是事情一開始就定好,絕對有利於你以後事情的開展。

知道什麼事情經常惹毛自己也有利於我們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計較,有些生氣是無關緊要的,不要讓自己情緒化,不要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時事情上。

如何做呢?觀察和記錄。

當自己因為某一件事情生氣,你要先讓自己冷靜下,可以做幾個深呼吸或者離開一會做個簡單的運動或者用紙筆記錄下你生氣的內容,你可以寫一下為什麼生氣、和誰,是很生氣還是比較生氣?通過觀察和記錄可以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舒緩心情,一個是整理生氣的內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避免因為生氣頭腦混亂,一股腦的發火情況,二來是看一下自己生氣是真的該生氣,還是又情緒化了,可以給自己信心我不是無緣無故的生氣的,我是有理由的,面對別人的反擊我們也可以回答的有理有據,而不是讓別人感覺我們無理取鬧。

再次強調下:生氣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事情,而不是純粹的發洩情緒。

第二:生氣的正確姿勢

說了這麼多,我們已經知道生氣和發火的區別,也知道了生氣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只是我們使用的方式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效果。有了這個共識後,我們就要學習正確的生氣姿勢讓生氣變成解決問題的幫手。

為什麼說生氣可以變成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呢?是因為生氣可以讓我們覺察到平時沒有關注的點,也會讓別人知道我們的底線和處事原則,讓別人尊重我們,而不是一味的忍氣吞聲的當好人。

生氣的正確姿勢為三個步驟:

(1):儘量做到平復心情,以正常的聲音慢慢的說

這個說實話開始很難。人在生氣的時候往往情緒很激動,聲音也會不由自主的高上去,這個時候我們儘量讓自己平靜下來,前面的記錄心情還有深呼吸都可以幫我們做到。這個步驟的關鍵是避免讓我們因為情緒失控說出違心的話,或者是隻是為了發洩情緒而連珠炮似的發洩,還是那句話生氣不是為了發洩情緒,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平靜的語氣有助於事情的開展。

(2)首先說一句肯定對方的話,不要突然否定對方

因為我們在生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指責埋怨對方,而人們一聽到批評的話,自然的反應就是反駁,或者是不想再聽下去。所以生氣的時候不要突然否定對方,要先說一句肯定對方的話。

比如老婆對經常晚回家的丈夫可以這麼說:老公,你經常加班應酬,為了這個家真的是辛苦了。但是你已經好幾天沒有回來吃飯了,我感到很孤單甚至有些生氣,有些應酬不是必須的,你可以多回來陪我們吃飯,女兒才兩歲,她都快不認識你了。

(3)說出:我是這樣感覺的

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上面的例子中老婆對老公說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要讓對方明白我們因為什麼生氣,不是無理取鬧,而是覺得事情確實出現了問題,再發展下去會更不利,讓對方明白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解決問題,讓工作更好的進行,讓家庭更加和諧,而不是為了發脾氣。

直接說出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妄加評論指責,也是非暴力溝通的原則,這讓溝通的焦點放在表達不滿的內容上而不是因為態度和語氣模糊了重點。

同時我們明白了這一點,當別人對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忽略別人因為生氣而稍微不友好的態度和口吻,而是要從她的不滿中聽出她的真實需求,考慮是什麼讓對方如此生氣,通過思考尋求改變,促進自我成長。

當然如果對方一直在發洩不滿、情緒很激動,我們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對方有所注意或者直接問對方生氣的原因,如果對方還是一味的指責埋怨,甚至大喊大叫我們也可以直接了當的說:現在我們情緒都很激動,我們平靜下再說或者直接說我不明白你說的這個問題,直接結束這次爭吵,因為再生氣下去也是無濟於事的。

第三:生氣的結尾:每件事都有始有終,生氣也要有結尾

是的,生氣也是要有結尾的。這裡主要是強調,不要生完氣就不管了。什麼叫做生完氣就不管了,比如我給你說了我對這件事的看法了,我表示很生氣,反正我說了 ,你愛怎麼樣怎麼樣吧,這就是生完氣就不管了,如果這樣只管開頭不管結尾,我們的氣就白生了。

在我們生完氣說完自己該說的話以後,要看對方是如何反應的,因為生氣也只一種交流,單方面的交流是無效的。

如果對方表示滿不在乎,覺得你小題大作,你要確定下他是否真的明白了你說的話。比如,你讓屬下登門拜訪客戶確定下訂單,屬下只是採取了打電話或者發郵件的形式確定了下訂單,你很生氣,但是屬下覺得這樣更高效,所以對你的指責他滿不在乎,而且覺得你太落伍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要告訴他你為什麼要讓他登門拜訪客戶,這樣一來可以顯示公司的誠意,二來可以看看客戶的具體情況,而且你聽說競爭對手已經有意向在拉攏這個客戶了,所以讓屬下登門拜訪不光只是確定訂單這麼簡單。這個時候你要讓你的屬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如果對方對你生氣的事情不在意,你要給對方提出具體的建議,告訴他你希望他怎麼做,如果對方對於你生氣的事情一直在微笑敷衍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你就要弄清他為什麼這麼做?找出他背後的原因,並告訴他無論發生什麼,都會和他一起面對。

當別人對我們生氣的時候,如果真的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可以說很抱歉給你添麻煩了,當別人對於我們的生氣給予回應的時候,我們要說謝謝你能理解,好了,這次就這樣了,要給對方一個結束的回應,生氣是一種雙向溝通,有來有往,有答有應更有利於事情的解決,這樣的生氣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發脾氣。

好了,這就是《誰說我們不能生氣》這本書,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客觀的認識:該生氣的時候就要生氣,生氣不是為了發洩情緒是為了推動事情更好的發展,生氣是一個溝通的過程,不是單方面的自說自語,任何沒有使對方明白我們的正確的意思的生氣都是無意義的。當然很多大道理誰都明白,但是做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控制情緒,我們要一點點的改變,從覺察開始,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合理的生氣,不做忍氣吐聲的老好人,當然也不做無理取鬧的亂髮脾氣的“壞人。”



這就是這兩天看的這本書,對於生氣的一些感想,希望對大家有些啟發。關於生氣,你是怎麼想的,生氣帶來的真的只是壞的結果嗎?歡迎大家評論說出自己的想法。


苑燕兒


在職場中,這樣的公司和老闆真的挺過分的,你生氣是正常的,不生氣才不正常呢。

1、既然他們已經毫無底線了,已經這麼當小人了,用君子的期待肯定是沒用的。小公司這樣的老闆其實挺多的,為了昧下你的最後一點工資,老闆很財務互相踢皮球,就是為了貪圖這點小便宜。

2、既然我們已經意識到這點,那麼也知道生氣沒用,其實要想反擊啊,絕對不是互懟,這樣沒什麼作用。你越是心平氣和,越是有操守,就越是顯得對方無理取鬧,品質底下。

3、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其他員工看的是很清楚的,他們跟你是同樣的立場,看到公司和老闆這麼對待你,他們心裡也知道:有一天自己離職,也會面臨這樣的待遇。暫時只是屈居在這裡,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毫不猶豫地會走。從這點來看,公司和老闆的信譽已經毀了,公司也留不住人了。你輸得不是最多的哦。

我遇到過有個朋友做食品檢測的,要離職了,手上抓住公司違規的把柄,為了保護自己,順利離職後就把把柄消除了。我不是鼓勵這麼做,我想表達的是,對無恥的人,我們也得學會保護自己。


傅一聲


這個其實是個情緒管理的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你經常因為什麼事情而生氣,換句話說就是什麼事情會讓你生氣?然後去覺察為什麼這件事會讓你生氣?

第一、覺察讓你生氣的感覺是否似曾相識?如果這份生氣的感覺似曾相識,說明你過去曾經有過類似的情緒傷痛,現在的生氣,只是外界類似的情景刺激了你,觸動你過去未處理的情緒傷痛而已。原因是自己而不是引起你生氣的人。比如有一位女士,小時候曾經因學習熨燙衣服燒壞了父親剛買的櫥櫃,父親脾氣暴躁,當時這個女孩非常恐懼,擔心父親發現後會嚴厲懲罰她,其實後來父親並沒有發現這件事。但是這個恐懼的情緒卻深深地留在了她的潛意識裡,後來在她成人後又同樣出現了類似的情景,有一次她同樣是因為熨燙衣服把木地板燒焦了一塊,立刻她的恐懼情緒出現,有一種禍到臨頭的災難性感覺。後來她回憶說,自己仔細想了想有什麼好害怕的,大不了把那塊木地板換一下就得了。可當時是內心深處的恐懼感被喚醒了。所以當我們生氣的時候,也許是我們內心潛意識的情緒被喚醒而已。

第二、識別引起你生氣的人的行為或語言背後的情緒和動機,比如你的愛人常抱怨指責你經常晚回家。你感覺不被理解很生氣!其實你的愛人表面上指責你,但心理是希望你早點回家和她多團聚在一起。如果你能理解了她的內心需求,自然就不會生氣了。

綜合以上兩點,當我們出現生氣或其他情緒時,首先要覺察自己的情緒原因,二是要看引起你情緒的對方的語言和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需求。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

作者:趙玉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氣由心生,靜能抑氣,要不生氣,先要冷靜。會生氣,是太在乎,太著急,不在乎,不著急,氣就生不出來。要勤於修心養性煉品樹德立仁益智行善氣就自然順了。會氣氣別人,不會氣氣自己。人需要氣養,無氣也不成,但要學會調節,會釋放,不要怒髮衝冠,怒氣中燒,氣不足不好,氣過盛也不好,氣太過會傷身害病,壞處處多多,重首創禍殞命,輕者也傷身破財。


做人處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如意才一二,生氣難免,特別在被冤枉,被曲解,被人欺負凌辱矇騙時,誰會不生氣呢?但單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因生氣而失智會創更大的禍害,是最不合算的,所以,要不斷的學聰明,修煉思想心態品性,放寬心性,少攀比,不貪婪,不計較,裝成無所謂,看得開,想得開,放得開,必要時學學糊塗,裝聾作啞,裝瞎變傻,會忍會寬容變豁達。

生氣無處不在,能忍氣吞聲,受得委屈,甘於吃虧在前的,方可有好成就,而享福快樂在後,康泰有壽。



樹德漢碩


小孩子,可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成年人,則要明白一個道理:必須體面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否則你的情緒只會被別人輕視,而微笑對於成年人來說,有時候只是一個表情,和快樂與否無關。

發脾氣,是一個人的本能;控制脾氣,是一個人的本領。


每次想要發飆的時候,可以嘗試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這事值得生氣嗎?

二,都是別人的錯嗎?

三,生氣能解決問題嗎?


這事值得生氣嗎?

很多時候我們臉紅脖子粗的事,其實過後冷靜想想,都是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屁事,根本犯不上浪費自己的形象和心情。

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你就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

公交車上人多擁擠,誰踩了你一腳沒說對不起,聰明人不會去理論爭執,鞋沒壞,腳沒傷,就算了,否則吵起來,一堆人圍著看,像看猴一樣,這玩意,不好看。

世界如此美好,何必那麼暴躁,控制情緒,溫柔說話。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何必像個煤氣罐一樣,一點就著呢。更何況,碰到鳥人,就像踩了狗屎,一定要告訴自己,如果沒有本事讓狗屎道歉,儘量離狗屎遠一點。

都是別人的錯嗎?

人的天性趨利避害,會自然的認為“都是別人的錯”,或者“即便是我的錯,也是因為別人的錯才害我犯了錯”。

如果一個人能夠成長,一定是因為可以公正的面對自己的不足,唯有此你才能夠進步。

當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以後,冷靜的想一想,對方可能會有他的問題,可是,自己是不是也哪裡處理的不夠好,或者,以後可以怎麼避免同樣的事情發生。通過案件重演,自己進行反思,懲前毖後,同一塊石頭不踢兩次腳,才更重要。

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生氣能解決問題嗎?

吵架,打架,其實從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心情變得更差,事情變得更糟。

你長到這麼大,有多少矛盾是通過吹鬍子瞪眼睛大嗓門解決的?

當你面對冷嘲熱諷,當你面對不公平的對待,最有效的方法是證明自己,像一個巴掌扇在他的臉上,要多響有多響,要多爽有多爽……

這個世界上,最無能的事就是抱怨。

更何況,要記住一點: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對自己的一種無益的損耗。不是所有人都處於同一層次,當你在生活中遭受到不被理解時,先不要急著去爭個輸贏。你要清楚,並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釋。你和什麼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與其跟狗爭辯,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否則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傷疤。


嗓門大不代表你有道理,臉通紅不意味著你是關二爺可以主持正義。

生活中要記住兩件事:不在生氣時做決定,不在高興時許承諾。

學會用體面的方式表達情緒,否則你的情緒就會被看輕,會被視作性格缺陷,絕少人會關心你痛苦的原因及其背後的事件。成年人的世界,誰會在意你快不快樂,只會關心你有用沒用。

當你厭惡你身邊的人,你表達厭惡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們爭吵,而是自己要努力奮鬥,有機會了離開他們。那樣,他們就永遠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明哥聊求職



生氣無處不在,生氣的壞處亦無處藏身,重至心臟猝死,輕至心情難受。所以,常常被生氣困住的人求詢:怎樣我才不生氣呢?

生氣是件痛苦的事。不生氣行嗎?不行,這是人們普遍知曉的道理:人生的不如意十有八九。假如不如意是不斷流淌的鹹水,誰能常飲而開懷呢?更何況我們身處一個愈來愈躁動的世界,一個匱乏正義、公平、誠信的社會,你能有安靜之心嗎?

但,生氣是雙刃劍,遭遇憤懣時,將氣生出來是利於身體。若經常動輒生氣、或壓抑生氣,等同於慢性毒藥,會耗損身體細胞。那些心身疾病(失眠症、抑鬱症、糖尿病、乳腺增生、肝硬化等等)就是慢性“氣”出來的。

不生氣的世界不存在,但生氣的風險使人幻想“不生氣的世界”。於是古往今來的人們,有著不變的修煉之路:忍字當頭、理性崇拜、宗教信仰、迷戀工作、博愛昇華等等之路,以實現泰然處之,心靜如水的個人神話。可是每天醒來,我們還是得面對那繁蕪世界、道路堵塞、高房貸、就業難、看病難、怪誕的事、不講理的人......你於心能安嗎?

因此,不是(我怎樣才)不生氣,而是會生氣。學會生氣應該是人生的一門功課。


熊玲心理諮詢


我試著回答一下,先看一張圖:

發脾氣的心理運作原理是被潛意識接管的,自動化的,快速反應。一個刺激,直接反射,最終通過人的情緒表現出來。

發完脾氣,大部分的人會後悔,其實就在【溯因】反思,反思完【改因】,最後才能平靜的在意識層次作出【回應】。

反射跟回應,字面上意思感覺差不多,其實差別大了,【反射】代表著不自由,人自動化的作出反射,沒有選擇。回應代表著自由,你在意識層次選擇一種【情緒、態度】去回應。

再來看一張圖:

發脾氣其實是你潛意識心智的【觀點、視角、信念、規條】,受到了侵犯,潛意識會自動的作出判斷,因此,以發脾氣的方式 來自我防衛。

如果你告訴自己不要發脾氣,其實作用不大,【因為心智的底層代碼沒變】,一旦有誘因,還是會發脾氣的。會陷入發脾氣輪迴的怪圈。

因此要作到不發脾氣,真得是很難,要轉變自己的心智。大家都知道心智是很難改變的,三歲看老,其實應該是指【三歲】時的心智會保持到【老】,這不免有點誇張,但可見一斑。

你的情緒是跟外界的誘因無關,而是你潛意識裡有這樣的種子,兩者碰在一起,脾氣就出來了,因此要排除發脾氣並把發脾氣【歸因於外】。

人畢境有選擇的自由,在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可以是想象的自由,可以是良知、可以是深度思考、可以是獨立的意志、可以是自由的意識。一旦選擇了發脾氣,自由就沒了。

因此,有時我們有時要藉助一些【思考工具】,重新解釋對【事】【物】的看法,看法一變,選擇就變,選擇一變,情緒也變,情緒一變,脾氣就消了。

任何事件都是中性的,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一個好的詮釋,也可以選擇一個壞的詮釋。對事件的詮釋,才最終決定了你的情緒。正如疑鄰偷斧,是不是很形象呢

你會選擇什麼樣的詮釋呢。


認知框架


敏感多疑愛生氣,沒耐心沒有安全感,總是壓抑自己的感受,很多事情看不順眼——又要回到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原生家庭上去了。雖然可能這麼說又會被人詬病,但原生家庭確實是無法擺脫的性格發源地,就像瀑布河流各有各的源頭。一個童年沒被人誇過、寵過、愛過、疼過、重視過的孩子,他確實不會這些,憤怒是他學會和這個世界和自己相處的方式,如果連憤怒和生氣都沒有了,那他就更不存在了。


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說起來太大了,一但是如果當下你正處在情緒巔峰,憤怒指數爆表,那麼可以在思維方式上試著做一些調整,會有一些效果。

世界上沒有生氣這回事

——不是在否定你的感受,而是讓我們生氣的其實是我們的想法,即便真的發生了一些令人憤怒的事情,讓你產生不良情緒的其實也只是你對這件事的理解方式。

舉個栗子,我媽和我婆婆都不太喜歡狗狗,而不同的是兩人脾氣秉性迥異,我媽是個超愛生氣的人,而我婆婆脾氣就比溫和。同樣是不喜歡狗狗,當我們家狗狗睡在兩位老人枕邊時,我媽就急了,她覺得這狗就不能上床,一個巴掌把狗狗趕了下去;而我婆婆雖然也不贊同但卻覺得狗狗還挺粘人挺喜歡她的。——你看,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老話講: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雖然過於達觀脫俗,但意思沒變。你得相信,你可以為自己的情緒做主,不需要別人來施捨著哄你,你自己依然可以改變。如果不這樣想,那麼生而為人,這世上的樁樁件件都可以把你困的死死的。

憤怒情緒毫無用處

易怒情緒確實沒有什麼用處,它只能讓你陷在仇恨裡動彈不得,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你能拋開憤怒,一門心思積極地尋找方案,那麼你的感覺就會好很多。勝利會衝昏頭腦,生氣也會。

學會從對方角度看問題

你之所以會生氣,歸根結底是因為你認為別人對你不公或是傷害你,是有意而為之,而你越這樣想,就會越生氣。那麼如果你能冷靜下來,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看呢?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通常你會發現,別人的行為對他們而言是正常而且公平的,只有你會委屈的認為不公平。

繼續舉個栗子,我老公工作非常忙,開會加班出差就是家常便飯,有時我倆在微信上聊一些事情,他就會發過來一些沒頭沒尾,錯別字一堆又看不太明白的話。然後趕上我也在忙的時候,我就很生氣,少不了要罵他一頓,後來才知道,他忙著和客戶溝通交款事宜,還要同時應付好多工作微信,而我又在和他講事情,那打錯了字句也是自然的事了。——你看,站在對方的角度,是不是事情就有些不一樣了呢?

冷卻憤怒想法

如果你想冷靜下來,可以試試《伯恩斯情緒治療法》裡的雙欄法。把自己的憤怒、敵意,寫下來,不用寫的委婉好看,因為這個表格是給你自己看的,因此你可以暢所欲言,好處有兩個,一是讓情緒得到宣洩,二是可以從表格中理性看出自己想法的荒謬之處。這樣你就不會怒不可遏了。


像這樣,在左側寫下自己的憤怒,右側試著寫出反駁觀點,這樣一來,你的憤怒就被殲滅了。

這個方法我曾經試過幾次,非常有效。

想象替換

如果你此刻很生氣,那麼腦子裡一定充滿了“憤怒想法”,它們就像過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過,如果實在刪除不了,那麼我們可以試著想象一些搞笑又解氣的畫面,來把這些憤怒畫面替換掉。

比如你可以想象惹你生氣的人穿著尿不溼在北戴河邊溜達,甚至可以更仔細一點,比如他的啤酒肚、尿不溼也沒粘好,還有毛絨絨的腿。現在你還那麼生氣嗎,如果還生氣,那你可以想的再搞笑一點。或者來點性幻想也可以,只要能讓自己從憤怒畫面裡解放出來就行。



容易生氣,不但傷自己,還會傷了關係順便也傷了別人,試著在憤怒時及時止損,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讓自己擺脫情緒的控制。

來來來,一起留言說說,你在生氣時會用什麼方法改善情緒呢?


我是泰迪抱枕,喜歡用鉛字對流年,笑目望深淵。未來想執筆梳懷亂,白馬踏青川。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那麼關注我,一起做夢吧!


泰迪抱枕


我是滕駿,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

人一旦生氣就容易喪失理智,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但是生氣作為人類最初始的一種情緒(喜怒哀恐),打孃胎裡出來就已經自學成才成為一種習慣,要想打破這種慣性,需要掌握方法勤加練習。

1、目標轉移。

對事,不與人爭論一件還沒有結論的事。


你可以在聽完他的想法之後,保留自己的意見。一旦發生爭論就容易上火,兩個人會為了贏而說服對方,不惜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


對人,當別人惡意針對你,始終和你過不去時,容易產生憤怒想攻擊的情緒,若此時動怒正中他的下懷。


何不把它想象成一個毛還未長齊的兒童,對他所說的完全無動於衷,真正做到放下。

2、自我調節。

呼吸,生氣的時候,呼吸必定短而急促。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剛發現自己生氣的時候開始長而深的腹式呼吸,配以正念和冥想效果尤佳。


情緒,當憤怒的情緒上頭時試圖去控制情緒。佛家的禪定,道家的無為,心理學的正念都可以幫你度過劫難。


控制情緒而不是讓情緒控制你,可以讓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在與朋友交往中有口皆碑。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