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下對文字的看法

文字的美,在於能夠啟迪人的心靈,在一個“真”字上面。任何空洞華麗的堆砌我都是不屑的,也拒絕引用過多的名人名言,眾位理應摒棄俗套。我一心只是要創造,創造我自己的名言。只有創造才能孕育新的生命,不是麼?

我也相信我能夠創造,因為文字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文化代代相傳,經典不息。只有才思枯竭的人,沒有一潭死水的字。各位也不要笑我自誇,就權當我的一種雄心壯志罷了。

淺談一下對文字的看法

文字的力量與氣勢向來都是強大的。三國時期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文》,駱賓王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行文流暢,氣勢如虹。長劍還未出鞘,劍氣已呼嘯而來,何其壯哉!魯迅先生的文字也有著一股凌厲之氣,發人深省。像《狂人日記》裡說的那句“從來如此,便對麼?”,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卻足以震撼人的心靈!還有泰戈爾《飛鳥集》裡的那句“天空中不曾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又是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如此的優美而富有哲理!再看看毛主席說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寥寥數語,震爍古今!文字之美豈會依託那錦帽貂裘?文字之美完全是發自內心,就跟真誠的笑容一樣。

這倒不是說寫好的文字完全不需要修改。對於才思敏捷的人來說,可能的確是不需要。但對於普通作者而言,再三思量是很有必要的。詩奴賈島曾有詩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非常生動形象地表明瞭普通創作者的艱辛與困苦。再者發自內心與修改並不矛盾,發自內心的是情感,但表現出來可能不是太奧妙,還需仔細推敲一番。反觀那些華麗的辭藻,只怕多半都是強加修飾的吧。如果文風本來如此,還是改改的好。

千萬不可讓華麗的文風再現,誤導大眾

見多了華而不實的文字,不免心中惆悵,也多少有點憤懣。其實也不必太過擔憂,至少到目前為止沒見過哪一位知名的作家寫這種文字。那為何我多少還是有點感慨呢?只因現在的人們距離更近了些,看到有蠻多人稱讚這些華麗的文字,心中總有點兒不是滋味。因此,總要出來抒發一下自身情感。當然,我不能擾了別人的閒情雅緻。對對聯之類的,不在討論之列,更何況我自己偶爾都會搔一下首弄一下姿。

我素來最討厭兩種文字,一種是造謠作假或者說居心叵測的文字,另一種是抄襲剽竊來的文字。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正所謂人言可畏,造謠者必定居心不良。輕則為惡勢力所利用,重則謀財害命。作假者古已有之,歷朝歷代科舉舞弊案時有發生。唐朝詩人宋之問為了將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據為己有,竟將親外甥劉希夷殘忍殺害,何其卑劣!時至今日,不光是文字了,連科學、食品等也作起假來,豈不是更加荒唐!?抄襲剽竊更是家常便飯了,我突然想起了孔乙己先生說的一句話“偷書也算作偷麼”。想來科技文明已如此發達,人性之貪婪無恥卻從未發生變化。如果有人問我這些人是失掉信仰了麼,我只會覺得可笑。一條肉肉的毛毛蟲也有信仰?這是德出了問題,沒有一點骨氣。

對於那些膚淺粗鄙和無病呻吟的文字,暫且還是持寬容態度,說不定哪天我自己就寫了。我最崇拜的文字,前文早已提過,這裡不再贅述。

淺談一下對文字的看法

為什麼我不寫“淺談一下對網文的看法”呢?一來是因為網文只是屬於文字的一種罷了,單論網文未免有點兒過於狹窄;二來是因為網文受眾較多,萬一寫不好興許會招來閒言碎語;三來我還是想我的文章多沾一點古氣,不想用太多的現在詞彙。其實,我還漏說了一點,網文既然能穩得下腳跟,無論我喜歡與否,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更何況我也不想做那說教之人,批判那最該批判的,至於其它的,就讓它隨風去吧。

最後再簡略談一下對詩歌的看法。詩歌嘛,你要說寫大家都會寫一點,只不過是好與不好的問題。詩歌這種文體跟其它的不太一樣,語句最好是要凝練一點,再捎帶一點兒意境,能有一股靈氣那就再好不過了。詩歌是具有藝術美感的,不能寫得像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可以容許你寫得不好,但不要去褻瀆。詩歌是神聖的,我們要用一顆純真且誠摯的心去熱愛她,去小心翼翼地呵護她

總之,文字能讓人感覺到美,也能讓人感覺到醜,全憑一心。人行天地間,無論是睜著眼,還是閉著眼,美醜皆在心中。願君好自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